河南漯河六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
「每人要讀一遍《說文解字》,並至少認識500個繁體字,至少知曉500個常用字的形、音、義」。近日,漯河市6家部門組織開展的一項活動引發熱議。開展此活動的初衷源自何處?不同聲音的分歧點在哪裡?是否達到了預想效果?記者對此展開了深入調查。
事由:六部門下文要求至少識500繁體字
4月22日,漯河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市直工委、總工會、團市委、婦聯等六部門,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下發了《關於在全市深入開展「讀《說文》、識繁體、解漢字」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經過廣泛傳達、轉發,在漯河各界引起眾說紛紜。
熱議的第一個焦點是:該不該興師動眾地要求大家識繁體字?該《通知》在「活動目標」中要求:每人要讀一遍《說文解字》;每人至少認識500個繁體字;每人至少要知曉500個常用字的形、音、義。「方法措施」中要求:各級黨政機關要把該活動作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主要內容來抓;利用中心組學習、全體會等時間,組織幹部群眾讀《說文》;通過參觀許慎紀念館、開展「讀《說文》、愛家鄉」演講比賽等形式,提高幹部群眾的參與性。
熱議的第二個焦點是:這項活動該不該與中小學生掛鉤?該《通知》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推動《說文》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組織學校利用廣播、板報等載體,宣傳《說文》和許慎文化;利用主題班會、語文課等時間,組織全體學生識繁體字,引導初、高中生讀《說文》、解漢字;把許慎小學建成許慎文化傳承基地。
此外,該《通知》還要求:當地日報要開闢專欄專頁,電臺、電視臺要開專題講座,詳解《說文》,對常用字的繁、簡字體進行對比並註解形、音、義……
溯源:官方「領讀」已6年
據瞭解,由漯河官方組織的「經典教育」活動自2004年以來已開展6年。其中,規模比較大的一次,是2008年5月31日在漯河人民會堂前舉行的 「過端午、讀《離騷》、思屈原」經典誦讀大會。當時,參加誦讀的漯河市直學生有1.6萬人,各縣區也分別同時舉行誦讀活動,全市參加的學生達13萬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後,「讀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式的經典教育的成功做法,很快走進了家庭、機關、社區、企業等社會各階層,並被譽為「小手拉大手,兒童帶家長」經驗。不少幼兒園開展了「一帶十」誦讀工程:讓一個幼兒帶動爸媽、爺姥等10個家人誦讀;不少活動中還出現了跪拜父母、婆婆的場景……
說法:贊成、反對者皆有之
「前幾天我頭痛得厲害,孩子晚上回家後,端茶遞藥不離左右。他告訴我,《弟子規》上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這是他應該做的,這句話把我感動得直掉淚!」漯河二中的一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自從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孩子懂事了許多,知道了什麼叫愛,什麼叫謙讓。」
但也有一些人對此持反對意見。「我孩子才上初一,讓他去讀《說文》,他讀得懂嗎?國家並沒有要求必學繁體字。」漯河市民張先生說,「不應該強制給孩子灌輸‘之乎者也’!」市民劉女士說:「現在的孩子本來課業負擔就很重,再讓他去學習那些枯燥難懂的‘文言文’,我不贊成。」另一學生家長表示,有的經典古文中摻雜著一些消極思想,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不利。
「不懂《說文》和繁體字就不愛漯河了嗎?」採訪中,一些幹部職工認為,可以「提倡、號召」去學,但不能要求「至少認識500個繁體字及知曉其形、音、義。」
解釋:稱「早在意料之中」,推廣中沒作硬性規定
對此事在社會上產生的爭議,漯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謝安順表示「早在意料之中,記者儘管發稿」,並對該活動的「操作技巧」做了一些解釋。
「經典文化進校園,並非以枯燥乏味的模式,也不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在歷年下文推廣活動時,從來沒有規定必須講幾節課、參加幾次會,也從不會與師生的業績或幹部職工的考核掛鉤!」謝安順說,經典的訓練,只要巧妙地利用好零碎的時間,組織好有趣的形式,還是有成效、受歡迎的。「比如每個人每天在早讀時,抽出10分鐘時間,堅持背誦100字的文段,堅持三五年就可背誦10萬多字的經典,這對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是什麼作用?」謝安順說,這些經典都是優中選優的,許多學校都採取了生動活潑的教育方法,學、看起來令人興致盎然。
如今,漯河市已有140多所中小學校開展了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40多萬學生受到教育,每天誦讀經典蔚然成風。「中華經典文化的巨大教育功用,在於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質。」謝安順說,漯河市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不僅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且提升了全市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調研發現,誦讀經典不僅使人提升文化涵養,而且能促成孝心、愛心、誠心和良好行為習慣。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河南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