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農行上市就該放棄境外戰略投資者

 2010-04-13 00: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投行在中國銀行業進入又一輪收穫期。

首先是各上市銀行補充資本金,進行再融資、發行可轉債等,規模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其次是農行IPO在即,按照保守估計融資額200億美元計,據本週有報導稱,該筆交易的費率為2.5%,投行可獲得5億美元,如果按照市場傳聞的300億美元,則投行可獲7.5億美元。因此,境內外21家大投行厲兵秣馬,深夜加班。

上一輪銀行大改革的主要收穫者是原始股權投資者。而本輪的獲益者是投行,他們將競逐數億美元的佣金,這是他們該得的部分。

農業銀行案例,說明中國引資思路有了根本性改變。上一輪改革的原始股權獲益,動輒上百億資金被境外金融機構獲得,如此明顯的不公,卻在引進國外技術與管理的名義下,公然登堂入室。

上輪的果實目前還在收割過程中。工行的策略股東之一安聯在其年報中披露,今年2月在市場上沽出了10億股工行股份,獲利約4億歐元(約42億港元),該批股份相當於安聯手上持股的1/3,意味安聯可能會繼續沽出工行的股份,以安聯餘下22.2億股計算,該批工行股份昨天市值約131億元。另一名策略股東高盛,目前持有工行131.8億股H股(佔3.9%),將於4月28日解禁,按照市價,約在770億元。高盛已經於去年5月1日,以4.8港元/股的價格,拋售了已解禁的約30億股中國工商銀行H股,套現約20億美元。

事實上,投資中國的境外金融機構之所以能夠逃過金融危機一劫,中國投資善莫大焉。境外金融機構歷史性的投資機遇是中國金融機構改革所支付的制度性溢價成本,是人為造成的內外市場差價造成的。中國的匯金公司無疑獲得了最高的投資收益,而高盛、美國銀行享受到了與匯金幾乎相同的待遇,外資與國資戰略地位被並駕齊驅,如此顯而易見的不明智,說明上市的銀行及決策者缺乏自信。當外資原始股權投資者拋售時,由身份極為曖昧的厚樸基金接盤了中行和建行H股股份。

如此傻事不應再有。雖然在小銀行還在發生,受困於資金規模小的小銀行如華夏銀行以及許多城商行,正在大張旗鼓地將外資奉若上賓,而在大型銀行,此類事件較少出現。

匯金作為金融機構的航空母艦,於2008年11月向農行注資1300億元人民幣等值美元,獲得50%的股權,與財政部並列為第一大股東。如此低的價格,相對於目前農行拿出的盈利報告:2009年淨利潤增長26.3%,達到650億元人民幣,高於2008年的514億元,預期將獲得極高收益。

到目前為止,農行還未圈定戰略投資者,目前中國人壽、寶鋼等早已拋出橄欖枝,而境外投資者身影不再晃動。這是典型的象徵,說明經歷市場的初步洗禮,在中國市場明目張膽地剪羊毛做法遭到摒棄。另一則典型案例是,新橋入股深發展長達6年,到現在尚未退出,靚麗的報表吸引到了中國平安這樣的接盤者,卻無法使新橋像入股韓一銀行那樣快進快出。中國平安的接盤可能讓新橋獲得超過韓一銀行5.6倍的收益,但他們付出了時間成本。而這兩年深發展過於靚麗、堅持不分紅的報表顯示,新橋急於抽身而退,苦於審批時間漫長。

雖然充滿艱辛,付出了高額的成本,中國的市場機制、內外資同等的國民待遇仍然在進步。為徹底貫徹內外資同等的國民待遇,農行戰略投資者不妨大膽引入民間資金。

民間資金對於農行「覬覦」已久,農行未上市,已形成地下交易,說明市場反響熱烈。自農業銀行改制工作開始後,各地民營企業紛紛表達了對參與農業銀行改制的強烈興趣,甚至民間出現了倒賣農業銀行參股額度的非法現象。農行擬增發的股份,據說收益權已經被拿來在一些市場中進行交易,或者轉售部分股權。此類行為雖不合規,但通過引導完全可以解決本土市場化的難題。

不引入民間市場競爭機制,各商業銀行就會仗勢進行競爭,如工行選擇高盛試圖彌補投行領域不足,而浦發行彌補銀行卡業務——最終,中國金融機構由於缺乏內生機制,成為國外金融機構的馬前卒。

如此悲劇不應發生。農行應該成為本土市場化的試驗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