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極權體制的最大惡果是毀滅社會良心!

今天的中國社會最缺少什麼?

良心!

我們的「良心」哪裡去了?

被「物慾」和「急功近利」吞噬了。

是什麼主導了中國社會圍繞「物慾」和「急功近利」兜圈子?

是「唯物主義」、「實用主義」和「鬥爭哲學」。

誰把「唯物主義」、「實用主義」和「鬥爭哲學」奉為理論基礎?

現代極權專制體制。
……

二十世紀是人類世界慘烈殺戮的世紀,一個又一個針對無辜平民的「大屠殺」,讓人想起電視連續劇《海燈法師》的主題歌,「黎明不見太陽,天空中下著血雨」。幾乎所有針對平民的「大屠殺」,都是現代極權專制國家主導的。

二十世紀典型的極權專制國家有六個:納粹德國、前蘇聯、毛中國、紅色高棉柬鋪寨、薩達姆伊拉克和北朝鮮。

絕大多數極權專制國家都發生了大飢荒和針對國內無辜平民的大清洗、大屠殺。斯大林肅反和毛太陽發動的文化大革命給人類文明史製造了永遠也無法癒合的傷口。

大飢荒和大屠殺,是現代極權專制國家永遠也無法消逝的痛。

儘管大飢荒大屠殺是現代極權專制國家人民的最大痛楚,但這個體制的最大惡果則是「毀滅社會良心」。

現代極權專制體制是嫁接在中世紀皇權專制的老樹新枝。因為是中世紀皇權專制感染了「進化論」和「馬主義」等「偽科學」病菌結出的怪胎,所以連中世紀皇權專制還不如。

本人在《現代極權專制體制比中世紀皇權專制更惡劣》一文中有較為具體的分析。

中世紀皇權專制雖然充滿了「特權」和「不平等」,但廣大基層社會實行「地方精英自治」,「民主」和「公道」成為維護基層社會穩定的兩大槓桿。德高望重的鄉紳、學者和私塾先生在當地深孚眾望,這份民意基礎就在於他們多數情況下能夠「按良心辦事」,「維護多數人的利益」,在處理社會糾紛時「主持公道」。

所以君主專制國家無論官僚階層如何腐敗沒落,廣大基層社會還在「按良心辦事」,就算皇帝官僚喪盡天良,整個社會仍未從整體上「丟失良心」。

封建中國那些勇於為民請命的政治精英,雖然得罪了皇帝權貴,丟官坐牢或殺頭,但在民間仍能贏得廣泛的尊敬。那些潔身自好的良知官宦,挂冠而去後仍有許多社會名流登門造訪。

現代極權專制國家徹底摧毀了「地方精英自治」的傳統,把那些擁有廣泛民意基礎的「民間精英」,打成「階級敵人」,從整體上消滅,把極權專制的觸鬚,延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當專制統治者步入腐朽沒落期時,因為廣大民間不存在有組織的「良心力量」來抗衡官僚隊伍的墮落,一旦權力上層喪盡天良,整個社會也就會和上層保持「高度一致」、「丟失良心」。

在這種上下「高度一致」的刻板社會裏,如果有誰膽敢為民請命被官僚隊伍淘汰,廣大民間一樣會對維護人民利益的「恩主」落井下石,手段甚至於更極端、更絕情。彭德懷是毛中國最有勇氣的良心官員,因不忍心看著飢民大批餓死,勇於站出來說真話,被毛太陽污為「反黨集團黑司令」。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蒙受不白之冤,可老元帥並沒有從廣大民眾眼裡看到任何理解同情的目光,只能聽到聲嘶力竭的「打倒彭德懷」口號。

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如果有誰像陶淵明一樣「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民眾要麼不信任你,要麼懷疑你腦子有毛病。你除了收穫「誤解」和「羞辱」外,幾乎不能奢望會有名流登門造訪。

現代極權專制國家,主要通過下述四種途徑來「毀滅社會良心」。

一、「劣勝優汰」、「獎惡懲善」的人事體制。

因為特權專制體制下的官吏任免升降權,掌握在各級上司手裡。一個人為了升遷就得挖空心思討好自己的上司,「行賄」和「拍馬屁」,是最有效的方式;同時,不擇手段打擊自己的競爭對手,「傾軋陷害」是慣用伎倆。

一個有真才實學且堅守良知的傑才俊士,是不屑於對上司「行賄」、「拍馬屁」和「傾軋陷害」無辜同僚的,只有那些不學無術,且沒任何道德操守的小人惡棍,才會不擇手段。結果小人惡棍能給上司留下好的印象,提拔重用的可能性,比傑才俊士大得多。

當小人惡棍容易成功顯達時,整個社會就會向他們看齊,相互競爭「無恥」和「無聊」。傑才俊士就會被社會孤立,甚至於對自己的信念產生動搖,一部分加入「無恥無聊」的陣營,拒不同流合污者,則被社會淘汰甚至消滅。於是整個社會「丟失良心」。

現代極權專制國家,因為「產權」不明晰,統治者缺少封建帝王那樣的責任心,「我走後哪怕洪水濤天」的路易十五情結,在官場廣泛存在。在這種末世心態主使下,「管官的官」根本沒有動力去戰勝自身的弱點,任用自己不喜歡的仁人志士,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任用處處和自己過不去的魏徵做大官。

諸葛亮如果在今天去某個縣城找工作,他若自鳴清高,堅持不「跑關係」,別說撈個一官半職,就連掃大街之類的公職也輪不到他。

結果整個社會「小人得志」,「無恥是體面的通行證」。

二、一切服從組織的需要。

現代極權專制的「組織」威力是絕對空前的,整個社會都被一臺龐大的體制機器高度地「組織」起來,個人只是組織機器的一個零部件,要無條件地服從「組織」的需要。個人的道德榮辱觀在這臺組織機器裡,根本沒有伸展的空間,只要是組織需要,就是傷天害理、滅絕人性,也要無條件服從。

「組織」這東西是沒有任何是非曲直的,也沒給「良心」留下一絲一毫的空間,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和慾望。一個人只有無條件服從組織,才能得到利益與好處,要想過上體面的生活,就只有服從組織。為了服從組織,一個人可以六親不認,可以無底線悲劣無恥,可以殘忍冷血無所不用其極,但就是不能有良心。

「正直、善良、寬容、博愛、見義勇為、惻隱之心」等,所有美好人性都被冠以「資產階級人性論」,受到殘酷鬥爭無情打擊。

鑒湖女俠秋瑾從容就義後,無數良知未滅的志士仁人,自發悼念憑弔她的英靈;可文革期間贛州烈女李九蓮,被極權暴政槍殺後,她的屍體被拋棄荒野,連親人也拒絕為其收屍,最後一位退休老光棍,居然割下她的性器管拿到家去猥褻?

三、在處理社會糾紛時,「公道」給「權錢」讓路。

封建中國,刑事案以外的民間糾紛,多由「地方精英」負責調解責任。地方精英為了維護自己的名望,多數情況下都會用良心辦事,主持公道。現代極權專制體制徹底摧毀了「地方精英自治」傳統,一旦出現社會糾紛,事無鉅細都得官員出面解決。

官員在調解沒有任何「權錢背景」的雙方糾紛時,也許會主持公道,可一旦一方有「權力背景」,或暗中給了他「錢」,他就極有可能把「良心」和「公道」丟在一邊,不自主地站在袒護「權錢」的一方。結果平民和官吏發生糾紛,官員絕大多數都會站在官吏一邊。

窮人和富人發生糾紛,官員多數會站在「富人」一邊。如果是需要「專門技術」才能鑑定的真相,官員通過暗箱操作,還可糊弄部分不明真相的民眾。

可那些眾目睽睽之下顯而易見的真相,官員還要睜著眼睛說瞎話,硬生生把白的說成黑的,公然往民眾眼裡塞石頭,誰敢站出來說真話,就利用職權打擊誰,因此,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就非語言所能形容。

今天的很多地方官,都有「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德性,公然否定眾目睽睽之下顯而易見的真相,明明是自己當眾恃強開槍殺人,硬要說成對方襲警「正當防衛」;明明是民眾自發抗暴,硬要說成是「黑惡勢力操縱」,出面調查真相的地方官,也振振有詞地站在「權錢強勢方」。

普通民眾一眼就能看穿的事實,還要中央派大員來調查鑑定才有可能還原「真相」?這樣的地方政府,還能有什麼「公信」?這樣的地方官還能有什麼「良心」?連最需要「良心」才能「主持公道」的地方官,「良心」都被狗吃了,廣大民眾又怎麼可能繼續尊重並堅守「良心」?整個社會又怎麼可能不丟失「良心」?

四、「組織」獨霸「道德制高點」。

「行善積德」、「濟困扶危」,從來都是受到朝野大力頌揚扶助的個體美德。一個人依靠社會發財致富,同時又通過「慈善幫困」來回報社會,這樣的社會才是健康的良性循環的。古代中國的民間精英,多有捐獻善款、扶貧助學的傳統,康熙年間就有一位「義丐」,靠行乞建起數所「慈善公學」,從而受到皇帝御賜金匾嘉獎的千古佳話。

現代極權專制社會,統治集團不但壟斷了所有的社會資源,還力爭壟斷所有的「好名聲」。凡是能夠贏得民眾感恩擁戴的「好人好事」,都得以「組織」的名義進行。你想搞慈善,可以,但最好別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而是應該把「善款」交給「組織」的相關部門,由「組織」來決定你的善款受益人和怎麼用,由「組織」出面來接受民眾的感恩和擁戴。

尤其是發生了大面積的天災後,依靠個人獨立行動出面救災的善行,更不會得到提倡,如果災民淚流滿面感謝的對象,是某個慈善家而不是政府,在官員眼中就不好玩了。

因為一切要通過「組織」這個媒介,社會個體的慈善動力就會受到極大的挫傷。我花錢行善,你來接光,世上能有如此「不公平」的遊戲規則嗎?我連自己的善款捐給誰和怎麼用,都沒有決定權,我憑啥還要捐款行善?

更何況,那些「組織成員」還真讓人信不過,把善款交給那些「雁過拔毛」的官員,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假借慈善之名,中飽私囊呢?類似的醜聞先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一個人如果執意要避開「組織」,以自己的名義建立什麼「慈善基金會」,那麼,這個「基金會」的工作,通常都會受到來自「組織」的百般干擾,甚至於這個人還會被栽贓「莫須有」的罪名,弄得裡外不好看。

比如,你在北朝鮮組織一個「義務獻血」的團體,團體成員在不取一分錢報酬的前提下,給患者主動獻血。這應該是百分百造福於人民的「好人好事」吧?應該得到金太陽集團的嘉獎表彰吧?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在團體初創時期成員很少時,「組織」也許會出面鼓勵你、表彰你;但團體發展到較大規模,並在民眾中贏得較大反響時,「組織」就會出面收編你。如果你堅持獨立自主,金太陽政府就會用「莫須有」的罪名修理你。

因為個體行善積德行為不被提倡,甚至於受到壓制,社會「良心」就失去了感召民眾的最好平臺,剩下的就只有「丟失良心」了。

社會「良心」就是這樣被毀掉的!

一個「丟失良心」的國家,是絕對沒有希望和未來的!就算擁有世界第一的GDP,也注定外強中乾,危機四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熊飛駿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