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中國要避免與美國打貿易戰的下下策

有時,隱忍不發比針鋒相對更需要勇氣。中美之間的對峙來得比我預想的更快。在我看來,中國最好的回應,就是將此案提交世貿組織裁決。儘管這樣解決起來會相當費時,而且對當前的局勢也並無助益,但這仍是中國所能採取的最佳對策。

中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必須盡一切可能保衛全球貿易體系。雖然予以反擊更具誘惑,但打響貿易戰對中國是最不利的情形。況且,在出口疲軟的這段時期,中國還有其他的部門支持經濟。

下下策就是以貿易戰來轉移人們對中國內部問題的注意。如今,中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並不是經濟增長能有多快,而是如何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首先,高房價相當於對中產階級徵收了不公平的賦稅,在多數情況下,它只會讓有權勢者更富。經濟增長更快一點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其次,在通貨膨脹時期的低利率,也相當於向儲蓄者徵稅,而受益的是那些借貸的國有企業和投機商。這又相當於主要面對中產階級收稅。

美國大麻煩

美國找中國的茬兒,是因為它無法在內部解決自己的問題。由於金融危機,900萬美國家庭由於無力或不願償還按揭貸款而失去了家園。還有1000萬家庭也呈房地產的負資產,他們很可能會被迫或自願放棄自己的家園。美國的失業率一直徘徊在10%左右。財政赤字超過了GDP的10%。

一個經濟體怎麼會同時面對這麼多的大麻煩呢?直接原因是信貸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

資產泡沫有著很多方面。大多數人知道它的價格就像是過山車。中國A股市場指數從2005年的1000點飆升到2007年的6100點,而2008年又跌至1600點,三年就跑了個來回。如在每個輪迴中,誰都不作為,那泡沫也不會有什麼害處。但是,在泡沫中間,有三股動力把泡沫變得危害極大。

其一,大多數泡沫都會被少數人利用——他們知道如何對那些無知的人下手搶劫。在一個大的泡沫破滅之後,這種「再分配」能夠困擾一個經濟體許多年。例如,次級抵押貸款經紀人大多知道,他們應向具有償付能力的人發放貸款。華爾街的交易員從經紀人的手中買進抵押貸款,再將其投入資產池或者以債務抵押債券(CDOs)形式出售。他們很清楚經紀人賣給他們的「商品」質量好不到哪去,但他們並不在乎,因為他們靠把「商品」賣給別人獲得了獎金。那些購買了CDOs的基金經理們大概知道他們總有一天要完蛋,但是,只要能夠再撐一年,他們也能得到獎金。而那些受到了傷害的人——存錢於養老金、買保險產品、或投資債券基金,根本不知道他們會被傷害。

其二,泡沫往往造成資金錯誤或過度配置。經濟學家將此過程中的第一步稱為資源配置不當。第二步,很多人花掉了那些自己認為有、但實際根本沒有的錢,一旦泡沫破裂,債權人就會上門追債。這兩者會形成經濟中的漏洞,需要通過收縮支出或增加出口來彌補。但這都不容易,削減開支當然令人不快,擴大出口需要貨幣貶值。

其三,金融系統內的資本傾覆,是另一個泡沫破滅後將拖累經濟多年的因素。危機期間,美國金融系統報出超過1萬億美元的損失。資金短缺將在許多年內限制信貸擴張。

美國政府迄今採取的行動,表明它無法在內部解決問題。泡沫時期,美國人多消費了大約3萬億美元,相當於其GDP的20%。而「緊縮」策略需要他們接受生活水平的大幅下降,將消費量降低到長期可持續水平以下,以「返還」以往的過度消費。當貿易赤字縮小至得以維持的較低水平時,也就達到了所謂的「長期可持續的水平」。儘管美國已經削減了一半的貿易赤字,但恐怕仍高於長期的可持續水平。此外,中國的出口訂單也預示,二季度美國商品零售額開始迅速回升。短期來看這是好事,但也反映出,美國家庭能否改變其超支習慣還具有不確定性。

如果所有在泡沫期間賺的「不義之財」都還回去,將對經濟復甦頗有助益,但至今美國行動遲緩。美國政府的行動看起來很像是為了掩蓋其在泡沫期間犯下的過失。問題是,犯了錯的那批人,仍然掌管著原職。

歐巴馬擴張出路

歐巴馬政府在醫改一事上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通過了近40年來最大的醫改方案。該方案將為3200萬現在缺保的人提供醫療保險。在未來的十年間,此項花費將達到1萬億美元。這項改革帶來的影響將主要體現在社會公平方面,而非效率方面。最大的問題是,美國的經濟將面臨醫療費用暴漲的挑戰。而立法對此無能為力。儘管歐巴馬政府既想削減成本,又想擴大保險覆蓋面,但政治角力將迫使它放棄前一目標。這再次證明,美國的制度無力通過一味的「削減」來解決問題。

用擴張政策解決問題在政治上可行,沒有人會受損,而且所有問題都可因此掩蓋。實現這個目標惟一的辦法是擴大出口。這就是為什麼歐巴馬政府提出「五年出口翻番」目標。由於歐洲和日本經濟仍然低迷,美國很難對他們擴大出口。中國的經濟規模也太小,不足以吸收這麼多出口。當然,如果中國能像日本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後一樣,將貨幣升值兩三倍,中國的經濟將足夠容納這些。但是,以中國的立場,能接受嗎?我很懷疑。1985年的日本已經是發達經濟體了,而中國現在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發達經濟中,另外三分之二仍處於發展階段。

通過醫療法案,民主黨可能會失去大量的選票,而將美國的經濟問題歸咎於中國,能夠幫民主黨贏得11月的中期選舉。在11月之前,對中國施加的升值壓力將不斷壘高。但是,只要中國要求保持冷靜,壓力就會隨著時間消失。在過去的數月中,美國一直有選擇地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未來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對所有中國產品徵收大規模「一刀切」關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大多是由美國的大企業設計、擁有和銷售。像iPhone、耐克運動鞋和惠普電腦就是很好的例子。大規模的關稅將削減他們的利潤,引發股市崩盤。這將導致美國經濟下滑,引起「二次探底」。由於擔心經濟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美國政府沒有勇氣去起訴那些製造泡沫、拖累經濟的人,它更沒有膽量去嘗試那些必然會打擊經濟的事情。

美國能做的就是向那些國內也在生產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化工和金屬製品都屬於這一類。但即使這些中國產品的出口之路被完全封堵,其影響也是有限的。

解決內部問題

中國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依賴出口了。勞動力「短缺」是中國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於勞動力過剩造成的低工資抑制了中國的消費。現在,勞動力市場正向有利於工人的方向傾斜。勞動力無限供給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未來中國的工資上漲可能比GDP增長更為迅速。這對於日益增長的國內需求來說是最大的喜訊。

跨國公司是中國消費市場上的大玩家,他們的利潤將越來越依賴於中國市場。這將使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議價能力逐漸增強。全球股市也將越來越依賴於中國經濟的表現。

全球經濟已經企穩,並呈現出復甦的跡象。但是還不很穩定。在全球信貸泡沫破滅後,支持著全球經濟的美國國債市場和中國土地市場,泡沫越來越大。中國應當以攻為守。讓房地產泡沫逐漸冷卻,會讓中國經濟更不易受到像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這樣的衝擊。最佳的政策就是盡快提高利率。

已經有大量的熱錢湧入中國,它們追逐的並非利息,而是泡沫。如果中國提高利率,熱錢可能會因擔心泡沫破裂而離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反而可以減輕,而非加重。

中國房地產泡沫巨大。未來幾年,泡沫可能會蔓延到農業用地,使今後的局面更加複雜。儘管人們普遍承認現在的確存在泡沫,但是仍沒有採取果斷的措施去應對,這說明泡沫背後的利益是多麼強大。泡沫使中國更易受到衝擊。如果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持續下去,熱錢或將因擔心經濟下滑而抽離。這樣一來,崩潰真就自我實現了。中國要想在與美國的對峙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抑制房地產泡沫。

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會成為頭條新聞,吸引決策者的注意。但是,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還在國內。如何分好經濟發展這塊「蛋糕」,對於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許多人認為增長是萬靈藥,但我不這麼想。中國的資產泡沫更多是向中產階級徵稅,這會阻礙增長。只要中國的中產階層不斷壯大,健康成長,任何外部的挑戰都不能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問題的答案就在國內,而非外部衝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謝國忠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