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共肺炎危機曝露出「中國模式」各項弊端(圖)

作者:謝國忠  2020-02-02 05: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中共肺炎 危機 經濟
中共肺炎危機曝露出「中國模式」各項弊端。(圖片來源:Elnur/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2月2日訊】中國中共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北京當局在各地實施「封城」、延後企業開工日,不只疫情方面,經濟層面也受到不小影響。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指出,該病毒危機曝露了「中國模式」的弊端,即中央過度集權,地方官員不敢輕舉妄動,拖累了防疫工作的速度。

謝國忠撰文認為,中國現在實際上處於封鎖狀態,從大城市到小村莊,皆面臨不同程度的隔離,關於疫情持續至何時的資訊鮮少,但有件事是可以確定的,即中共政府願意保持封鎖狀態,直到疫情得到控制。

謝國忠指出,這顯示了強大的政府權力至上,能夠在每個城市村莊實施隔離政策,這樣的政治制度使其能放下一切,僅專注於一件事,就算是經濟也可以退居次要位置。假設封鎖持續四周,中國的經濟損失恐達GDP的2%,隨著危機持續時間更長,損失將等比例增加。

謝國忠指出,自武漢新型病毒爆出,後續的情況發展宛如2003年的SARS,好像17年來都沒有改變,顯示中國模式只注意到大方向,無法有效處理微觀層面的複雜問題。

謝國忠指出,若武漢市早點遵循WHO的準則,提高政策透明度,或許能夠控制住疫情。但最終疫情還是爆發,顯示出「中國模式」由上而下管理的系統性缺陷。

謝國忠表示,疫情爆發當下應迅速做出決定,但中共官員卻害怕被上級怪罪「大驚小怪、擾亂經濟,且為新年喜氣帶來不良影響。」取而代之的是一貫的應對模式,向長官逐級反應,等到找到能應付疫情的資深專業人士時,早已過去數週的時間。

在經濟方面,「中國模式」的效用也減弱。早期中國靠著大型建設項目,透過規模經濟來提振生產力及GDP成長,但後來隨著規模經濟效益減退,同樣的系統模式只會拖慢生產及成長,對相同活動一再投資,導致產能過剩、貨幣貶值。

謝國忠指出,中國要脫離「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縮減投資規模,從資金由政府主導的計畫,轉向市場主導及提高生產力的活動。他警告,在「中國模式」下,人們逐漸習慣政府會解決問題,開始不注重個人行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而權力至上的政府往往會削弱人民的個人責任感。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