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爾(Algiers)的中國商店,去年八月由於文化差異爆發當地居民與中籍勞工的大規模械鬥。(FAYEZ NURELDINE/AFP/Getty Images)
在未排除內外在因素之前,中國企業想要到海外擴張版圖無異是緣木求魚。語言與文化的差異、對西方社會工會組織的不適應以及取得簽證的困難,是外在因素,至於中國企業內部的僵化、管理能力的不足以及缺乏國際經驗等,則是短期內亟待解決的內在因素。
路透社一月二十一日「中國企業全球擴張的煩惱」(China Inc's global growing pains)一文特別指出,如果不解決此等橫阻在前的內外在因素,中國公司想要擺脫低成本工廠的角色,進而到海外的心肯定會踢到鐵板。
其實中國內部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總部在湖南省的大型工程公司三一重工有限公司(Sany Heavy Industry Ltd Co)的負責人,不遠千里到北京尋求協助該公司到海外擴展業務,但卻吃了中共國務院副總理的排頭,質疑該公司的管理能力是否可以排除文化差異以及克服工會力量。
不只中國企業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中共政權慣用的監視制度令西方政治家及民眾不悅,也是令中國企業在海外不受歡迎的因素之一,相信最近谷歌搜尋引擎公司因中共監視制度有意退出中國的新聞事件,會是本年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全球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焦點,而且如果中共仍不放棄監視制度,相同的事件還是會繼續延燒。
在刻意布局掌握全球石油、天然氣及其它自然資源後,中共開始鼓勵中國企業尋求海外的高科技、清潔技術以及建立品牌。然而專家認為中國企業需要克服的困難相當巨大,有些並不是用金錢在一夕之間可以購得的專業以及消除文化本質上的差異。
該文引述專業人士的觀察指出,中國企業欠缺的是專業的併購團隊以及缺乏多國企業的國際經驗。另外,中國企業還要面對取得海外簽證的困難,這是經營海外公司的必要條件之一。
該報導也提到了部分意圖並購國外公司的中國企業,由於適應不良或無法融入當地環境而引發多起大規模的紛爭。例如尚比亞(Zambia)勞工因中資銅礦公司工作環境惡劣引發暴動後,迫使胡錦濤不得不取消該公司的精煉廠開工典禮。另外,在海外的中資企業因為大量僱用中籍勞工及使用中國材料,引發當地政府及民眾的憤怒。在阿爾及爾(Algiers),去年八月由於文化差異爆發當地居民與中籍勞工的大規模械鬥。
該報導指出無法滿足低成本生產而有意提升價值鏈的中國企業,必須深化他們的專業識能。在海外的中國企業除了從事挖掘礦坑以及提煉石油的經驗外,缺乏生產及銷售全球消費性產品以及管理與掌握消費者的行銷經驗。根據加州大學的分析,蘋果iPod的零售價只有百分之一是來自中國勞工的貢獻。這也是中國企業急於擺脫中國公司僅能提供低廉勞工的刻板印象。
該報導指出,中國企業若想要從事取得高技術的併購,可以投資的地區目前只有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然而這些地區的人民對中共沒有好感,反對寶貴的國家資產被中國企業透過並購而侵佔。
- 關鍵字搜索:
- 路透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