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話費國家說了算 省錢自己想辦法

臺灣NCC和電信業者為電話費率槓上,看在對降話費投訴無門的大陸民眾眼裡,那才真是"太超然了"。

中國的電信業由3巨頭統治,截至2009年11月底,中國移動佔有市場72.4%,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佔有20.2%和7.4%。

根據3家公司去年前3季財報,中移動淨利潤為人民幣839.35億元,中國電信淨利潤為113.92億元,中國聯通淨利潤93.38億元。

大陸網友常說,在中國罵2件事附和的人最多,一是中國足球,二是中國電信運營商。前者醜聞太多,後者資費太高。民眾一直要求降低通話費率,但是降價的回應相當緩慢。

1月1日起,中國的行動電話在本地撥打長途電話不再收取本地通話費;在大陸漫遊狀態下撥打國際電話,也不再收漫遊主叫通話費。這個新降價措施沒有引起太多的反應,因為這原本就存在目前電信公司不同的"套餐"內。

1名從江蘇來上海打工的民工說,以前的電話費比較貴,他1星期才敢打1次電話回家,現在他選擇的"電話費套餐",1個月付50元,講100分鐘才9塊錢,天天打都沒關係。

中國的電話"套餐"多得讓人眼花了亂,懂就能省錢,不懂就要多花錢,以中國移動"全球通"的手機為例,從上海撥到臺灣,每分鐘有2元,有1.5元,如果撥號前加撥"12593",每分鐘只要0.7元,各種套餐牽涉不同的基本費或功能費。

中國移動的行動電話除了"全球通",還有"動感地帶"、"神州行"不同的類別,費率都不一樣。

雖然計算方式複雜,總算是讓民眾比較有能力打電話,以前中國民眾用行動電話不是"講"電話,電話常一響就挂斷,全靠發"簡訊"聯絡,因此幾乎人人練就一手打字的好功夫,打的比說得快。

大陸的政治制度本來就缺乏反映民意的管道,在電信費的問題上也是一樣,降費問題在2008年1月由工信部、國資委召開1次聽證會,總共就9位"消費者代表",機會就這麼1次,而且能進去的人還未必是能代表的"代表"。

癥結在於3大電信公司是中國政府重要的國有資產,3大公司的利潤是國有資產很重要的收入,面對電信公司降價活動,國資委還會把運營商找來開會,說價格戰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禁止電信公司打價格戰。

中國的電話費幾年來有降價是事實,但真的要走到合理化的價格,必須要打破電信壟斷,做到政資分離才有可能,這在目前中國政治制度下確實是一件大工程,不知何時才會有這麼一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