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水滸裡有個宋朝最好的皇帝

 2010-01-14 22: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水滸傳》的故事,從宋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祈禳瘟疫洪太尉誤放妖魔開始,到宋徽宗夢遊梁山泊蓼兒窪結束,一百單八將斑斕多彩的人生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的傳奇畫卷。這段故事前後共經歷了五位宋朝皇帝--仁宗趙禎、英宗趙曙、神宗趙頊、哲宗趙煦、徽宗趙佶。其中有位皇帝,他在後世的聲名超過了英明神武的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統治的時代,林語堂等諸多學者盛讚是中國文人「最好的時代」。他,就是宋仁宗趙禎。

印象中,宋朝是個積貧積弱的朝代,因重文抑武,在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鬥爭中屢遭敗績,靖康恥更是多少漢人永遠的心頭之痛。所以,對宋朝的君王一貫不甚關注。誰曾想,在宋朝居然有這樣一位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他是第一個被尊稱為「仁宗」的皇帝,之後的元、明、清,都有步宋仁宗後塵的皇帝,他們都成了「仁宗」,但沒有一個能追趕上宋仁宗所實施的「仁政」。直到700年後,自負高傲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認: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自己的爺爺康熙和唐太宗,另外一個就是宋仁宗。

宋仁宗,本名趙受益,立為皇太子時更名為趙禎,在世1010年-1063年,享年54歲,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聖主,在位時間最長,達42年,其間國家太平,邊境安定,經濟繁榮,科學文化發達,人民生活安定。宋仁宗可能是北宋9位皇帝中知名度較低的皇帝之一,但他駕崩時,群臣百姓發自內心的悲痛卻是其它皇帝難以相比的。當仁宗死亡的消息傳出後,「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當他的死訊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裡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不僅如此,死時訃告送到敵對國家遼國,竟然「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耶律洪基還將仁宗送給他的御衣「葬為衣冠塚」,歲歲祭奠。(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群臣百姓,甚至敵人都捨不得他死,可見趙禎真是無愧「仁」宗的稱號。

有人說,「仁宗雖百事不會,卻會做官家(皇帝)」。身為皇帝,會做皇帝,這應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仁宗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頗能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史載,有一天,他處理事務直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飢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此事,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飢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后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面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廚下以後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就要數百隻。若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更不堪算計。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實在不忍。因此我甘願忍一時之飢。」

一個懼怕大臣的皇帝,一般來說是會贏得他的人民的熱愛的,這個王朝的天也會比較清亮。依賴他個人的寬仁魅力,新黨舊黨的爭議淡化了;日後改革的中心人物王安石提拔了;人才薈萃的一座高峰到來了--在「唐宋八大家」裡,除了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其它6人都活躍於仁宗時期。

仁宗的善於納諫還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青天,出現了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包青天實在是政治清明的產物而非其它,想想吧,如果皇帝不清明,哪會有包青天產生的政治環境?范仲淹新政歷時1年零4個月,因遭遇官僚地主的強力阻攔而半途夭折,改革者范仲淹卻毫髮無損,如此仁厚,歷朝歷代能有幾人?還有那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放浪不羈的柳永,科舉失意就譏諷仁宗說自己是「奉旨填詞」卻沒有獲罪,更是非常仰慕宋仁宗的風采,不計前嫌,為他大唱讚歌「願歲歲,天仗裡常瞻鳳輦」。

嘉佑四年(公元1059),這時距趙禎駕崩還有四年,以宰相富弼為首的群臣連續五次上表請求給他加尊號為「大仁至治」,但是趙禎都沒有批准。但他死後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給他加上「仁」的尊號了。「仁」就是對帝王的最高評價,「為人君,止於仁。」《宋史》這樣評價讚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他的群臣們這樣歌頌「仁宗盛治」:「四十二年於茲,可謂海內大治矣。竊跡羲黃之前,敻乎莫索其詳。自《詩》、《書》之載,未有如茲之盛者也。」在宋代,讚美、歌頌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太多太多,這些人包括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胡安國、劉光祖、周必大、楊萬里、王璧、陳俊卿、劉克莊、趙汝騰、葉適、王十朋、文天祥等等。

四十二年不識兵革,而這只是由於一個皇帝的寬仁大量。大文豪蘇軾說:「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佑極矣。」(天聖、景佑都是宋仁宗的年號)難怪,時人路過永昭陵(仁宗陵),在陵寢的牆壁上題詩寫道:農桑不擾歲常登,邊將無功更不能。四十二年如夢覺,春風吹淚過昭陵。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