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十年砍柴:有一種傷害比貧窮更可怕(圖)

作者:十年砍柴  2009-12-16 08:4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楊元元
 
宿舍樓

楊元元和她的家人本來可以被看成自強不息、窮且益堅的典範。6歲喪父的她和弟弟、母親相依為命,姐弟倆先後考入武漢大學,武大畢業的楊元元又考入中國海事大學攻讀法學碩士。

這一切,在戲曲、小說等文藝作品裡,我們是多麼的熟悉。依照正常人的心理,我們也多麼希望這一家有戲曲中那樣美滿的結果,孩子出息,生活幸福,孝敬母親,告慰亡父。然而現實畢竟不是戲曲,楊元元上吊自殺了,她在留下的遺書中問道,為什麼知識改變不了她的命運?

對離開這個世界的楊元元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天問了。而活著的人,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這個問題,是什麼讓這樣一位懂事、上進的女孩下了自殺的決心?

當然有人說,是貧窮最終殺死了楊元元,但她忍受貧窮久矣,為什麼到了讀研究生階段竟然放棄了?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前途沒有信心,如果確信研究生畢業後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來奉養母親,再苦再累她可能也會撐下去。這和近年來本科、研究生擴招有關。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許多貧寒子弟考上大學,多數能堅持下來,一是因為當時上大學負擔輕,二是當時大學生、研究生就業遠比現在理想,名校研究生畢業,找一份不錯的工作是很容易的。那麼知識的期權價值比現在高得多,親戚朋友願意資助,自己對前途也更有信心。當本科擴招後導致就業壓力劇增,教育部門又擴大研究生規模,其實是剜肉醫瘡,一定程度延遲就業壓力而已。如此,研究生教育也不是精英教育了,那麼研究生的就業同樣在相當程度比拚父母的能耐,顯然楊元元就業前景不樂觀。

對楊元元來說,比貧窮和前途迷茫殺傷力更可怕的是周遭環境的冷漠。從小失去父愛、在困境中長大的女孩,或多或少有源自自卑的自尊、對環境的敏感、內向封閉等性格因素。恢復高考制度後,楊元元這樣的大學生、研究生也不少,但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是老師的溫暖,是周圍同學的敬佩。記得二十年前我入一所大學,班主任老師特意叮囑我們幾個班幹部,要善待一位來自貧窮山區的少數民族男同學和一位肢體殘疾的女同學。

公眾指責其所在學校的冷漠無情,學校也在辯解自己沒有責任。現在細究哪個人、哪句話促使楊元元自殺,我以為沒有太大的意義,某件事某句話只是壓垮楊元元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海事大學不讓其母親和她合住在宿舍裡,正如前不久武漢大學強調和張在元教授簽訂聘任合同明確不負責其醫療費一樣,從法理上來說,是沒錯的。但公眾對學校的要求,顯然和純粹經營性的工廠不一樣,人們會覺得上海郊區某個工廠不讓某工人帶寡母住員工宿舍很正常。可大學不僅僅是辦學掙錢的機構,它擔負"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所謂"傳道",就是應該有擔當道德建設的社會責任感。

孝道,在中國任何一個歷史階段,都是主流意識形態推崇、宣揚的道德,如上書皇帝願替父受刑的緹縈、為救父而投江的曹娥等都是統治者旌表的孝女。而學堂、書院這類教育機構一定是宣揚這類主流道德的主要場所,如1995年,考上甘肅慶陽師範的16歲的學生李勇背著患病的父親去上學,一直成為各大媒體報導的新聞人物,而他所在的學校,也為有這樣一位恪守孝道的優秀學生而自豪。

這年月,小人物因貧窮而自殺並不罕見,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也不新鮮。可當一個貧窮的女研究生也喪失生活的勇氣,當一所重點大學內的氛圍也那樣冷漠時,對整個社會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牛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