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通貨膨脹苗頭起

在消費者物價下跌將近一年之後,中國正在脫離通貨緊縮,從食物到房地產等許多商品的價格都上漲,部分因素源於政府人為提高石油、水和電力成本的政策。

華爾街日報11日報導,根據道瓊斯通訊社的調查數據,中國從2月以來每個月呈現下跌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在11月可能比一年前攀升0.5%,物價上漲再度出現 ,儘管目前仍然溫和。

Mirae資產證券地區能源研究主管Gordon Kwan表示,中共政府今年不斷提高汽油和其他燃料的價格,以反應世界油價的上漲。地方的汽油價格今年以來上漲了50%,含稅價比美國平均高出25%。

中國幾個主要城市已經開始調漲水費。北京上個月給大部分企業的水費調高了9%。產業分析師預期天然氣的價格明年初上漲10%到15%。

IHS CERA能源顧問公司主管 K. F. Yan認為,「在新的制度下,訂價決定還是掌握在政府手中。會有很大的價格干預。」

土地和不動產的成本也在上漲,雖然比較來自於政府激勵計畫投入經濟的資金所推動。根據官方星期四公布的數據,11月的非住家平均售價比一年前上漲了4%, 而第三季的土地價格上揚4.7%。

不動產價格的上漲加強了中國一些大都市吹出新資產泡沫的疑慮,而且促使中共政府於星期三宣布新的抑制炒作措施。

中共政府人為控制能源和資源價格的效果很廣泛。一些中國的貿易夥伴抱怨,中國的低原物料價實際上是中共政府給中國公司的補貼。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他們認為這些價格給中國的企業經理人提供了錯誤的訊息,鼓勵他們過度使用稀有資源並且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的風險。同時,天然資源公司投資不足導致電力和燃料短缺不定時地發生。

北京的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學家Yolanda Fernandez Lommen表示,「維持這些資源價格的低估鼓勵產能過度擴張,對整體經濟表現是拖累。」

一些問題還存在。官員們在調整電費時必須平衡不同的利益,從貧窮的農村家庭到國有企業。政府今年沒有調漲家用電費,不過正在推動使用大量電力的家庭額外繳費的制度。對於企業用戶,則推出實驗計畫讓大型工業用戶直接和電力公司協商電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