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宦---即宦官,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中國的宦官,從可記載的信史開始,便屢屢見於正史野集,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但是,宦官並不是中國惟一的獨特的歷史現象。
據考,宦官具有很強的世界普遍性。距今三四千年前,古埃及、古希臘、古巴比倫、印度王國,都曾出現過宦官這一特殊群體。
在歐洲古希臘時代,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名著《歷史》一書中,就記載了當時王宮宦官的一些情況。希羅多德還指出,當時希臘的宦官,來源於西亞的波斯帝國。那時的波斯人認為,被閹割後的宦官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賴。早在公元前6世紀,著名的波斯王大流士,就曾向巴比倫和亞述地區索要閹割男童,僅一批就達500名之多。而且,當時在希臘亦出現了專門販賣幼兒的商人。他們四處誘拐未成年兒童,把他們閹割後,再轉手販賣給王宮,以牟取暴利。也許,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隸貿易了。
稍後的古羅馬帝國,宦官在王宮就更加常見了。翻閱史籍,我們不難發現,在克勞帝烏斯、尼祿、維特利烏斯當政時,宮廷中都有大批的宦官當差。著名的暴君尼祿甚至還宣布和寵信的太監斯普里斯結婚,同時任命宦官彼拉哥主持特務組織監視權貴和百姓。後來的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的宮廷中,也有一批宦官先後被委以重任。
東羅馬帝國時代,宦官更是羅馬皇帝不可缺少的政治助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魏特夫先生在其代表作《東方專制主義》一書中指出:"太監掌權在4世紀的拜佔庭已經充分形成一種制度。"在東羅馬帝國時代,太監佔有了大部分部門的職權。在當時的十八等官制中,他們可以擔任八級官職,被稱作是"皇帝可信任的階層",可以充當指揮疆場作戰的高級將領。東羅馬歷史上的名將納西斯、所羅門,都是宦官出身。而宦官尤斯塔修斯.西米尼努斯和尼西塔斯,也成為名噪一時的海軍統帥。宦官還被東羅馬皇帝任命為政治軍事改革的主事人,宦官出身的主計官尼西福羅斯就是東羅馬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最令人稱奇的是,在東羅馬帝國,有不少宦官還當上了宗教首領。歷史學家倫西曼曾考證過,那時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大部分大主教都是宦官"。東羅馬帝國的宦官擅權,使得皇帝也成為了宦官們的掌中之物。所以,著名的史學家阿米尼努斯譏諷說,公元4世紀的東羅馬君士坦丁烏斯二世"大部分權力"都歸宦官尤塞比烏斯"掌握",皇帝成為傀儡,而東羅馬也變成了"太監的天堂"。
European illustration of a eunuch
非洲的宦官也有悠久的歷史
日本學者三田村太助在《宦官的秘密》一書中指出,在古代埃及,經常有寺廟僧侶們將用低價買來的6歲至10歲的男性小奴隸,用當地的醫術閹割,然後用昂貴的高價賣到王宮和貴族府第,以此營生。魏特夫先生從《埃及語字典》等所引用的金字塔文件中,推斷可能最早在公元前1500年時的法老圖特摩斯三世時,埃及就有閹割的人。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尼羅河流域的宦官現象可能長期延續下來。
在古老的亞洲,西亞和阿拉伯世界曾經是宦官現象流行的地區,所以魏特夫曾將"中國和近東",並列為政治宦官猖獗的兩大區域。《東方專制主義》一書曾推測古巴比倫《漢漠拉比法典》裡所提到的稱為"季塞奎姆"的人,極有可能就是當時的宦官。如果這個推測得到證實的話,那麼西亞最早的宦官應當出現在公元前12至15世紀之間。
到阿拉伯帝國興盛時期,西亞、近東的宦官群體更是成為政治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活躍一時。美國學者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說到,到8世紀初時,阿拉伯帝國的宦官制度,隨同閨房制度一起完善起來。"第一批宦官,大多數是希臘人,而且阿拉伯人是仿效拜佔庭人的宦官制度的。"閨房制度相當於中國的后妃制度,阿拉伯後宮佳麗之多,我們從寓言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可以略窺一斑。希提同時推斷出,在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極盛時代(公元750∼847年),首都巴格達王城的三分之一供皇宮內的內眷、太監和特等官吏使用。另外,據有關的史書介紹說,當時的白人太監,稱為塞拉里克(Selamlik)。還有大約 600∼800名黑人太監,掌管著後宮后妃們的日常生活,由於喪失了性功能,得以和嬪妃們接觸。
Black Eunuchs(黑人太監)
在古代土耳其和古印度,宦官專政也曾盛極一時。有關歷史記載表明,土耳其蘇丹曾任命白人太監為宮廷學校的校長,專門用來訓練國家文武官員,白人太監甚至被任命負責保衛蘇丹私人寶庫的最高官員,將教育、人事和財政大權全交給宦官。
在古印度王國,宦官稱為"霍查"。那時南亞次大陸上小國林立,每一國國君都妻妾成群,役使了大量太監在王宮勞作。據說,有的小國宮廷宦官達到兩萬人之多。我們從玄奘西行記載中就能大致體察到這一現象。
印度的宦官一直延續近現代,至20世紀90 年代初,印度大城市德裡、加爾各答和孟買等,尚存約10萬閹宦,他們擁有數世紀前遺留下的特權,可以乘坐車輛不付車錢等。
中國周邊國家中,古代朝鮮和古代越南,也曾出現宦官現象。
中國元朝時有兩名載入史冊《元史.宦官傳》的名閹,其中之一的樸不花,原來即高麗宦官,他和高麗出身的元朝皇后奇氏一起來到元朝大都,和奇氏"情意膠固",後來受到皇帝寵信,成為元順帝時的權閹,元朝的覆亡很大程度上是拜他所賜。古代越南也有不少男童從小就被掠賣到中國內地為宦,明朝初年朱元璋對 "安南" (包括今天的越南及周邊地區)不斷用兵,許多越南小孩作為戰爭俘虜被進貢到內地閹為宦官。明成祖朱棣時,越南宦官阮安受到重用,成為建設新都北京城的主管。明王朝還不止一次向高麗、安南王朝索要進貢閹人,這在客觀上刺激了越南、朝鮮的宦官群體,使得他們不斷壯大。《明實錄》中記載洪武二十四年,一次就向朝鮮索要宦官200 名,朝鮮宦官現象也可見一斑。
中國最早的閹宦
中國的宦官,產生的年代大約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同。但是,其制度之嚴密、數量之龐大、左右政治之能力、影響之範圍、持續時間之久遠,恐怕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在中國的古史中,曾有過各式各樣的對宦官的稱喚。例如,寺人、奄人、閹人、宦者、中官、內臣、內侍、內監等。在這些眾多的名稱中,寺人、奄人是史書上最早可以見到的,而在我國史書上記載的最早有姓名的宦官,也是冠以"寺人"頭銜的。
古書上所能道出姓氏的最早一位宦官是寺人孟子,距今已有近三千年歷史。他本來是《詩經.小雅》中《巷伯》篇的作者。據史家考證,孟子(此處所說的不是戰國時儒家代表孟軻)本來是個士人,因為受到讒言而被國君處了宮刑,因而成為了"寺人"。毫無疑問的是,孟子是一位典型的中國知識份子,身處陋室而心憂天下,身受宮刑而志向不改。因為據考證,《巷伯》這首詩就是作者為譏刺周幽王而寫,詩中有"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凡百君子,敬而聽之"之句,便是明證。周幽王是西週末代昏君,大好江山敗亡在他的手上,他和褒姒"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早已成為千古笑談。已成為刑余"寺人"的孟子,還給周幽王作詩上書,憂國憂民,足為中國士人的典範。這也就不難理解,在古代儒風盛行的孝悌時代,時人和後人仍尊稱他為"子",並不因他受過宮刑而藐視其人。
繼寺人孟子以後的幾位早期宦官,也是掛著"寺人"頭銜的,不過這已經到春秋五霸的時期了。春秋時期留名的宦官有寺人費、寺人貂和寺人披。寺人費活躍於公元前7世紀初的齊國。齊襄公年間,當時貴族公孫無知想陰謀篡奪齊襄公的王位。而寺人費在一次服侍襄公田獵時,不小心使襄公墜車,腳受傷,因而挨了襄公鞭責,心存怨恨。公孫無知企圖藉此事,拉寺人費一同參與宮廷兵變。但是,寺人費表面上同意站在公孫無知一邊參加兵變,實際上偷偷跑回齊宮,把齊襄公暗藏起來,想使齊襄公免遭一場災禍。因為勢孤人單,齊襄公最終被叛軍殺害,寺人費也在抵抗叛軍中英勇戰死。
寺人披和寺人貂的一生與春秋五霸中最重要的兩霸齊桓公和晉文公的一生相始終。寺人貂又名豎刁,豎也是宦官的意思,古代有時亦將宦、豎齊稱。豎刁在齊桓公時代,把持王宮總管大權。因為有些大臣反對,名相管仲也在其列,因而齊桓公一度將他廢去,但不久宮廷便混亂不堪,結果齊桓公又將他重用。豎刁憑藉齊桓公的庇護,在齊國胡作非為。在齊國對內戰爭中,竟出賣軍事機密給敵方。但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就是這樣一位無惡不作的宦官,齊桓公竟然想立他為相,只是遭到病危中管仲的再次反對才作罷。管仲死後,豎刁成為齊桓公最寵幸的大臣,執掌國家大權,後來被萬人唾罵的易牙,就是豎刁引薦給齊桓公的"厚禮"。此時,齊桓公已經進入暮年,齊國朝政也被豎刁等小人把持,形成以豎刁為首的 "三子專權"。最後,豎刁等人已完全視齊桓公為草芥,在王宮中築起高牆,把齊桓公活活餓死在宮中。
寺人披,晉文公時權閹,早在文公即位前就已受到重用,甚至曾奉驪姬之命,刺殺尚未成為國君的晉文公,失敗未果。令人驚奇的是,晉文公即位後,寺人披又受到文公的寵信,成為晉文公的近侍,晉文公還經常向他問訊官員人選。他在晉獻公時代還親自帶兵征伐蒲國,可見也是權焰極盛的一代閹宦。
除寺人費、豎刁、寺人披,齊靈公時期的宦官夙沙衛,也是春秋時期有名的宦官。他同樣深受靈公寵信,參與軍國大政,並且時常能夠左右齊靈公。有一次,齊國###萊國,萊國用幾百匹牛馬賄賂了夙沙衛,夙沙衛就慫恿齊靈公停止了###萊國。後來在晉、齊戰爭中,他又一次為齊國出謀劃策。齊靈公死後,他甚至起兵反對新即位的齊莊公,兵敗後被酷刑處死.
上述都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批記有真名實姓的宦官的事跡。可以說到春秋時期,宦官這一社會群體已經在政治上嶄露頭角,成為一股特殊的政治力量。而寺人披、豎刁、夙沙衛,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權閹代表。
早期中國閹宦出現的原因
魏特夫先生曾經說過:"他們比較標準的體格(應理解為失去性能力)使得他們更適合於擔任專制君主權力在各地的代表。"理解這句話,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看待早期中國宦官的起源。一般說來,宦官的出現都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宦官現象的出現,必須是在私有制、階級社會產生以後,而且是相當於"東方專制主義"的國家地區內,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君主專政時代。在中國,人們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宦官在中國就已經出現。史書所說:"自書契以來,不無閽寺。"這裡的閽指宮門,閽寺就是指看守宮門的閹宦奴隸。
其次,宦官現象出現在男性中心家天下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男子"家長"成為政治的權威,掌管著人的生殺予奪大權,眾多女性成為男性主人泄欲的工具,使得宦官這一群體的出現成為必然。
我國從夏朝開始,已經進入到了"家天下"時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據史書記載,夏王有12后妃。到了商代,王妃的數量進一步增加,商王有后妃39人。當然,這也只是一個概數,由於時代的久遠,我們已很難推斷出確切的數目。通過商代的甲骨文考證,我們可以知道商王武丁就有婦好、婦妊、婦妹等各種名稱的后妃40多人。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太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