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製造中國奇蹟 中國的人口紅利還能「紅」多久?

 2009-12-12 02: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人口紅利"紅"在低成本,30多年來,外商在中國投資的最大動力除了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外,就是人口紅利。

"因為多,所以便宜"這個在商業圈內橫衝直撞的道理,在勞動力市場也不例外。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盡情享受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優勢,然而新一輪的"用工荒"已經敲響了警鐘,這樣的"人口紅利"正在面臨挑戰甚至是行將枯竭。

人口紅利,因此成為2009年人口學與經濟學討論中的流行術語。

什麼是人口紅利?中國的人口紅利到底能"紅"多久?又該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應對人口紅利的枯竭?對此,權威專家紛紛答疑解惑開"良方"。

人口紅利製造了"中國奇蹟"?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_研究員分析說,改革開放前,我國的"人口紅利"就已經顯現,但由於經濟發展模式過分依賴重工業等資本密集型產業,因此人口紅利的優勢並未完全釋放出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經濟高速發展。

蔡_認為,人口紅利"紅"在低成本,30多年來,外商在中國投資的最大動力除了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外,就是人口紅利。農村地區大量剩餘勞動力走向發達地區, "農民工"佔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的比重高達46.5%,建築行業佔80%。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成本優勢已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人口紅利除了在生產領域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外,對社會消費和儲蓄的影響也很大。"美國經濟學家、夏威夷大學教授安德魯.梅森研究認為,處在人口紅利期的中國,每年勞動力供給總量約為1000萬人,較高的勞動人口比例,為拉動購房需求和儲蓄積累提供了強大動力。

中國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總撫養比每降低1個百分點,將促使經濟增速提高0.115個百分點。1982年至2000年,中國總撫養比下降了 20.1%,帶來經濟增速2.3%,而同期的人均GDP增速在8.6%左右,也就是說,人口結構的變化對人均GDP增長貢獻達到26.8%。

"雖然人口紅利的出現並非意味著經濟的必然增長,但社會發展一旦步入快車道,人口紅利便成為經濟增長的助推器。"上海市社科院常務副院長左學金研究員說,"30多年來,中國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價勞動力大軍,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奇蹟,勞動力供給充足、儲蓄率高是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毋庸置疑,中國已經享受到人口紅利帶來的巨大成果。"

人口紅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近日,南昌市王女士臨產前想找一位保姆,可在家政公司登記了一個月也沒找到合適的。"現在請保姆的家庭太多,保姆挑僱主簡直就像挑對象一樣苛刻。"她不禁感嘆。

據記者瞭解,隨著"民工荒"的出現,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中小型企業的日子越發難過,或倒閉或遷至安徽、江西等內陸省份。

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姆荒""民工荒"並未引起我們的警覺,而在專家眼裡,卻隱藏著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中國人口紅利的危機。

"從經濟學角度講,當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逐步轉移直至枯竭的那一刻,就是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這就是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劉易斯提出的‘劉易斯拐點'。"左學金說,"‘劉易斯拐點'的出現,往往是人口紅利消失的前兆。其間,初級工人薪資水平和勞動成本會成倍提高,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將逐漸減弱,對各行業發展影響很大,且趨勢難以在短期內被扭轉。"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紅利",在很多情況下與"債務"相對應。

根據中國社科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口與發展研究"課題的研究結論,2009年,我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達到72.35%的峰值,而後總量開始下降,預計2030年或下降到67.42%。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系主任、復旦大學講座教授王豐分析認為,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的獲利期即將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老年人口負擔呈累進式加重趨勢的人口負債期。

據民政部門統計,截至2008年底,全國老年人口增至1.69億,佔總人口的12.79%,並正以年均近1000萬的增幅"跑步前進"。

王豐分析說,人口老齡化將帶來社會撫養比不斷提高,加大消費性人口比例、降低生產性人口比例,嚴重影響勞動生產率。屆時,人口紅利將徹底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活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部分地區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現象:蔡_及其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民工荒從2004年開始蔓延全國,隨之而來的是農民工工資水平普遍上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研結果也顯示,中國目前已經轉移出2.3億農村剩餘勞動力,僅剩下2481萬人,而且基本為難以轉出的老弱病殘。

"從人口學角度講,工作壓力大、不婚比例有所增加、生育子女費用和撫養教育費用大幅提高、人們樂於新生活方式等因素,導致當前我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持續下降,使我國在低生育率的背景下出現了人口負增長慣性。"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說,這使得勞動年齡人口在向老年人口轉變的過程中,由於缺少人口補充而造成人口紅利的消失。

無論從經濟理論還是人口理論上分析,人口紅利並非某些人認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坐享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逝去,盡快著手應對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以保持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蔡_說。

如何規避人口紅利枯竭的負效應?

短短近1個月內,人口學家、經濟學家紛紛公開表態,就如何最大限度發揮當前的人口紅利、規避人口紅利轉為人口負債時產生的負效應等問題,從人口生育政策調整、教育改革、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應建議。

建議一:人口生育政策調整。木子新聞 1586762-27 (muzi.com)

左學金認為,人口紅利其實是一種"透支消費",現階段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由於節省了撫養孩子的費用和精力顯得比較輕鬆,但其結果勢必加重未來人口的負擔。"調整人口生育政策勢在必行。"

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在《經濟參考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在有條件的地區逐步調整人口生育政策、允許"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是保持勞動年齡人口穩定的有效途徑之一。

12月4日,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全國社科規劃人口學科組長、國家人口計生委專家委員田雪原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建議目前可選擇實行"全國不分城鄉,夫婦雙方均為獨生子女者,一律允許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建議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人口生育政策的調整雖然有利於緩解人口紅利枯竭帶來的負作用,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新的經濟增長引擎。"蔡_說。木子新聞 1586762-32 (muzi.com)

日前結束的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工夫,這為積極應對人口紅利的枯竭提供了新的契機。

胡鞍鋼撰文指出,當前,造成我國資源環境主要壓力的已經不再是人口增長,而是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蔡_也認為,人口紅利消失未嘗不是件好事,它能催促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只要實現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就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核心競爭力,規避人口紅利枯竭帶來的巨大風險。"而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必然對勞動力提出更高的技能和知識要求,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提高人口素質、做好各類人才的教育和培訓是應對勞動力短缺的關鍵。

建議三:養老保障制度改革。

蔡_認為,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也是應對人口紅利枯竭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國的養老保險目前尚未完全做實個人賬戶,農民工人口還沒有完全納入社會保障制度,而這兩項改革都會降低未來的養老負擔率,從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障制度向完全個人積累制度過渡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迫在眉睫。

也有人提出,可以採用延長退休年齡辦法增加勞動力供給,以減少人口紅利枯竭帶來的勞動力短缺。

對此,蔡_認為目前條件尚不成熟。他說,由於當前處於退休年齡者與大學畢業生受教育年限分別為6年和14年,總體水平差距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延長退休年齡,前者並無競爭力。因此,"只有當勞動年齡人口與老年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基本持平(14年)時,延長退休年齡才恰逢其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木子新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