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孩子多一些童年幸福
幸福是一個人人都在追求的人生目標。既然如此,那麼給孩子童年以幸福,便應該是所有父母都希望做到的了。那麼現實中真的是如此嗎?前些年,中國曾經出過一條新聞,說是13歲的瀋陽女孩胡丁琦在一項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亞太區比賽中,一個人囊括了4項冠軍、2項亞軍,獲得了這個國際賽事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可以想見當時的小丁琦一定是充滿了幸福的感覺。不過,關於這個優秀鋼琴手,人們議論最多的不是她小小年紀所取得的好成就,卻是她在成名前的黑暗遭遇。400個耳光打出來的鋼琴才女,便是胡丁琦的另外一個名字。
據媒體報導,胡丁琦從5歲開始學鋼琴。在從5歲到8歲的三年中,她被父親打了400個耳光,直到她最終愛上了鋼琴為止。像胡丁琦這樣的孩子,她不是第一個。中國還出過一個已經成為國際鋼琴界耀眼新星的演奏家郎朗。他的童年經歷比胡丁琦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郎朗開始練琴才三歲,他歷盡了艱辛,也吃盡了苦頭,不但經常被自己的父親暴打,甚至有一次還因為參加學校活動回家晚了,而被父親毆打甚至威逼他跳樓。像郎朗和胡丁琦這樣經歷的孩子,在我們身邊還可以找到很多。
我就認識這樣一家人,兄妹三人都是他們的媽媽從小培養出來的提琴手。後來考上了中國和美國頂尖的藝術學院,現在都在美國最好的交響樂團演奏。可是他們回憶自己小的時候,卻覺得非常遺憾,自己沒有享受過童年。當別的小朋友都在過春節、放鞭炮的時候,他們卻還被關在家裡練琴,練得不好還會挨打。
這樣的故事聽得多了以後,就會給人一種錯誤的印象,似乎要想讓孩子有所成就,就一定要讓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而且要不惜打罵,因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樣的經驗一傳十、十傳百,使越來越多的家長們自以為理所當然地使用起暴力教育的方法。據媒體上報導說,胡丁琦父親用耳光來教訓女兒,就是他從郎朗父親那裡討教來的教子秘方。
現在在中國有太多太多的父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強迫自己的孩子去學習某一種技能,不惜以犧牲自己孩子的童年、甚至傾家蕩產為代價。有太多的家長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藉口,殘酷地剝奪了孩子應有的童年快樂。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你看,在中國這個充滿了獨生子女家庭的社會裏,可以說大多數做父母的都珍愛自己的孩子,大多數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很多父親、母親心甘情願地為孩子當牛做馬。他們管孩子吃、供孩子穿,對孩子有求必應,從經濟上盡量滿足。可就是有一點,他們卻不肯給予孩子那個最容易給予、最便宜、卻又最為貴重的、可以讓孩子享用一生的禮物,那就是童年的幸福。
孩子們的幸福感和成人是不一樣的。和孩子們的思維、以及情緒、情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幸福感,是一種簡單、具體、即時、和直接的體驗。孩子們不懂的什麼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成為"人上人"這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既抽象又與自己無關,他們需要的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
我曾經在網上讀到一位母親記述的這樣一件小事: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她和3歲的女兒一起吃午飯。當媽媽的汗水一個勁兒地往外冒,小女兒的臉上也儘是汗珠。這時候窗戶吹來一絲微風,小女兒抬起頭,搖了搖手,說了一句"真幸福啊!"坐在旁邊的一位大人問:"小朋友,你知道什麼叫幸福啊?"小姑娘看著他們,認真地說:"在我熱得流汗的時候,吹來了一陣風,讓我感覺到了涼快,這就是幸福。"你看,孩子們的幸福就是這樣得簡單。
還給孩子們一些童年的幸福吧!給孩子們一點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春天摸一摸初發的樹芽、夏天在雨中光腳淌一淌地面的積水、秋天撿幾片樹葉夾在書裡、冬天在大雪中堆一個雪人吧。不要說孩子們這樣做是在浪費時間、是在無所是事。要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童年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都會給孩子留下無可磨滅的印記,並且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是美好的,它就會帶來美好;是醜惡的,就會帶來醜惡。愛孩子的父親、母親,要好好權衡一下了,您希望在孩子的童年的心裏,種下些什麼呢?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還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