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天倫:國家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圖)
記者:北京當局一直把GDP的總量增長作為自己執政能力的一個支柱的數據,那麼GDP的增長是不是由政府來決定?政府在國民經濟中的角色是什麼?
簡先生:GDP的增長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指標之一。政府的政策的正確與否可以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的狀態、發展速度。
中國政府在中國大陸的國民經濟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呢?我們可以從它六十年的執政情況來看看。在它執政的前三十年--從1949年到1978年,這個經濟增長速度是相當慢的,後來從1979年到現在為止(計算到2008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跟前面的三十年是截然不同的,要快得多。中國自從共產黨執政後一直是在走所謂的社會主義道路,它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在前三十年,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佔的比重是95%以上;後來經濟改革以後,公有制的比例逐漸的下降。到了2008年,完全私有制的企業成分已經佔到了三分之二。純粹公有制的企業並不是很多了。從GDP的前三十年和後三十年的增長情況比較來看的話,我們可以看出:公有制的下降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實際上政府的干預在前三十年是非常多的,完全是把經濟銬在鳥籠子裡面,人們的生產力、創造力根本就都沒有辦法發揮。而後三十年的改革放鬆了一些管制,經濟增長的速度就快多了。尤其是在引進外資後,私有企業得到了一些發揮。
記者:對比中國、日本、南韓、臺灣四個文化比較相近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日本、南韓和臺灣的人均GDP已經突破了一萬美元,列入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行列,而中國現在還是很貧窮的。這種現象是不是與政府的執政能力有關?或者說他們之間有什麼關聯?
簡先生:中國大陸現在的人均GDP水平在2008年的時候是2770美元。這個水平相當於南韓1985年的水平,相當於臺灣1983年的水平,跟日本就根本更不可比了。1983年臺灣當時的人均GDP已經是2880美元了。韓國、日本和臺灣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達到上萬美元了。其實日本在30多年前就已經達到上萬美元了。但是臺灣和韓國在1949的時候並不比大陸富裕多少。尤其是臺灣,基本上是跟大陸的水平相當的。
那麼這個差別是怎麼造成的呢?其實我們從1949年到1978年來看中國的經濟,基本上是非常平緩的增長,或者說是幾乎沒有增長。這樣的話,大陸就在這三十年中遠遠地落後於臺灣、韓國,日本就更不用說了。世界的經濟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這個時期的增長是相當快的。其實不管是美國啊,日本,韓國,臺灣,還有其他的國家都增長得相當快。韓國,臺灣,日本,甚至美國、新加坡等等,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經濟都是高速增長的時期。這三十年是非常好的一個時機。而大陸在這段時間卻閉關自守,完全實行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那一套。所以私有制被消滅了,甚至連自留地都沒有。人人平均,絕對的均等,導致大家都一樣窮。所以經濟完全受到了壓制,經濟增長受到了徹底的壓抑。如果大陸提前30年有現在大陸79年到目前為止的這後30年的發展速度的話,大陸就完全不會是現在的這個樣子,很可能就跟臺灣經濟水平相當,甚至於跟日本接近了。也就是說大陸經濟等於滯後了至少30年,這30年是浪費了,失去了好的時機。
記者:有人說因為1949蔣介石逃亡到臺灣的時候把中國銀行的儲備都帶到了臺灣,臺灣是因此而致富的。
簡先生:如果是有的話呢,也只能是在前一、兩年有關係。但是實際上臺灣的高速增長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所以對於臺灣經濟的總體發展,那種影響根本不是那麼大,這實際上是人們臆想中的。實際上臺灣的經濟在五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一直都增長相當快,一直到80年代都增長得很快。臺灣在前30∼40年當中的平均增長率是9%。而那些原來帶去的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不會起到那麼持久的作用,相當於臺灣的總量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記者:那您認為經濟增長與政府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簡先生:最明顯的是臺灣和大陸的經濟水平在1949年到1950年的時候差別不大,兩邊的文化、語言和經濟水平也都差別不大。那麼他們的差別就是政府執政的差別,一個要搞資本主義,一個要搞社會主義。那臺灣顯然是增長速度比大陸要快得多,即使大陸在這後30年增長比較快了以後,仍然遠遠落後於臺灣。現在大陸的人均GDP大概是相當於臺灣的八分之一吧。我想區別就在於他們政府所執行的制度不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