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司馬光軼事數則

 2009-09-20 22: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薦才彙編公鑒錄

司馬光非常讚賞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句話:"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為利於朝廷得到更多、更好的人才,他針對當時在用人方面存在的種種弊端,提出了不少好的見解和主張。如建立健全選人、用人制度;改革科舉制,設十科舉士;改進延訪、薦舉和按察制度;破除循資歷、重門第的陳腐觀念等等。

熙寧元年 (1068年),他又向皇帝提出了選拔和提升對象必備的三個條件:一、"不愛富貴";二、"重惜名節";三、"曉知治體"。顯然,前兩條指的是"德",後一條說的是"才"。"德"、"才"相比,以"德"為先。根據這一標準,司馬光力於薦才,起用了許多清正廉潔之士。據史載,他晚年時,曾將他一生中所薦之人,彙編成冊,讓人們都來檢查自己是否出以公心、所薦人才究竟對社會是否有益有用。後人一一加以考論,結果是"失之者不一二",司馬光推薦的人中,不賢能者不到百分之一、二。是經得起檢驗的。

司馬光還非常注重人才的保護。早在他擔任諫官時,發現蘇東坡應試的文章立論新穎,多中時弊,富有開拓精神。但考官胡宿,卻對此不感興趣,甚至無意錄取他。為此,司馬光一再表示:蘇東坡有愛國憂民之心,實在是一個難得的賢才,"不宜黜"。對現任官吏,司馬光也常常在皇帝面前開誠佈公地進行評論,他曾多次說:王曾清純廉潔;張知白剛正無私;魯道宗質直如竹;而薛奎則敢言直諫。這些人,都屬社稷之臣,應當重用。相反,馬季良、羅崇勛之流不學無術,只知道阿諛奉承,應當撤銷其一切職務,重加懲治。

有一次,皇帝剛剛為宦官頭子任守忠加官晉職,司馬光馬上上疏議奏·說任守忠是"大姦",是"國之大賊,人之巨蠹";還說他"資性貪婪,老而益甚,盜竊官物,受納貨路,金帛珍玩,溢於私家;第宅產業,甲於京師。聚斂之心,曾無紀極"。他還建議皇帝將任守忠"斬於都市,以謝天下。"

二、"王家鑽天,司馬入地"

司馬光基於"懷民以仁"的指導思想和"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自己率先做出榜樣,始終勤政廉政,兩袖清風,決不為自己及親友謀取任何私益。

隨著職位的升遷和權力的增大,司馬光的同學、同僚、親戚、屬下中,也有不少人想通過他撈些個人好處。但是,卻被他一一拒絕。為避免此類人"拉關係"、"走後門",他乾脆在自己的客廳內,貼了一張告示。其中寫道:凡來者若發現我本人有什麼過失,想給予批評和規勸,請用信件交給我的書僮轉我,我一定仔細閱讀,認真反思,堅決改正;若為陞官、發財、謀肥缺,或打算減輕罪名、處罰,請一律將狀子交到衙門,我可以和朝廷及中書省眾官員公議後告知;若屬一般來訪,請在晤談中,休提以上事宜。

司馬光不但從來不收任何人送給他的禮物、禮金,而且連皇上的賞賜也不受。有一次,宋仁宗賜給他許多金銀珠寶、絲綢絹帛,他卻力辭再三。並誠懇地表示:"國家近來多事之秋,民窮國困,中外窘迫",應將這些錢用到濟民上。當卻之不成時,他只好謝恩領取,但第二天便將珠寶全部上交自己所在的諫院,作為"公使錢 "(即辦公費),將那些金銀,賙濟了一些貧窮的親戚朋友。

司馬光年老體衰時,他的一位朋友準備花五十萬錢為他買位婢女,以便伺候他。他當即謝絕,說:"我幾十年來,食不敢常有肉,穿不敢有純帛,怎敢拿五十萬錢買一婢女?"

當他住在洛陽時,住宅坐落在城郊西北數十里處的一個僻陋小巷中,房子不過是一個僅能避風雨的茅草屋。在夏季,他為了找個納涼避暑之地,便在草屋裡挖地丈餘,用磚砌成一間地下室。

當時,由於王安石的同僚王宜徽、王拱辰在洛陽的宅第都是飛檐鬥獸,高若凌天,華麗無比,所以民間出現了一句諺語:"王家鑽天,司馬入地。"

司馬光任官四十年,清廉至簡,只是在洛陽有薄田三頃。他的夫人去世時,無以為葬,只得賣田來置棺葬妻。這就是人們一直傳頌的司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

三、向子侄們諄諄施教

兒子司馬康很小的時候,司寫光除了教他讀書、寫字外,還非常注重對他品德的教育,培養他成為誠實、謙遜、節儉、關愛他人的人。待兒子長大後做了官,又教他如何勤政廉政,為百姓謀福利。當他發現兒子在為人、為政、為學方面,表現還可以,便將其教育的重點,放在了節儉方面。

有一次,司馬光特意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先現身說法,談了自己的經歷和觀點。他說:"我們家本來就是清寒的,清白的家風代代相傳。至於我本人,從來不喜歡豪華奢侈。小時候,大人給一件華美的服裝,就不願意穿;考中進士後,別人戴花,自己也不願意戴;只是出於對皇上的尊崇,才不得不勉強插戴一支。我認為,平時穿的能夠禦寒、吃的能夠飽腹,也就行了。但是,許多人卻嘲笑我寒酸。對此,我從未後悔過。古代的人都把儉約視為美德,現在的人竟看儉約為羞恥,真是咄咄怪事!"

為了使子侄們充分認識奢侈所帶來的禍害,司馬光對古往今來因奢侈而導致的嚴重後果,進行了總結。他說:貪得無厭的人,當了官必然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不做官,在鄉里也會偷盜行竊,作姦犯科。

接著,司馬光又講了一些以儉樸著稱的人物故事,並重點介紹了宋仁宗時期的宰相張知白。他說:張知白拜相後,生活仍保持過去在地方做小官時的水平。有人不理解,問他,他嘆道:"我今天的收入,全家人錦衣玉食足夠。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我今天的收入,不可能永久保持。一旦收入不如今天了,家人久過奢侈的生活又習慣了,一下子改不過來,就可能出事。倒不如無論我在職不在職,生前或死後,總這麼一個標準!"

在信中,司馬光還舉了七件"以儉立名,以侈自敗"的例子,並希望司馬康,不但自己記住這些事例和道理,還要身體力行,並向子孫後代進行同樣的教育。

司馬光擔任宰相時,惟恐在老家的侄子們仗勢作惡,又專門給他們寫了一封信。其中,要求他們安分守己,謙恭退讓,奉公守法,絕不許依仗他的權勢而干擾官府,欺壓百姓,使鄉人討厭。誰若打著他的旗號招搖撞騙、為非作歹,他將命地方官依法嚴處!

司馬光的子侄們,牢記他的諄諄教育,經常照此而自警、自查、自省,確保了"清白的家風代代相傳",也由此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

四、皇太后並數萬人大哭

元佑元年(1086年)初,司馬光重病臥床,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掙紮著坐起來,給另一位宰相呂公著,寫了一封信,說:"吾以身付醫,以家事付愚子,惟國事未有所托,今以屬公。"

司馬光去世後,皇太后大哭,馬上同皇帝一起去弔唁。接著,又贈其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賜碑曰:"忠清粹德"。整個京師的人,也主動罷市,紛紛前去相府哀悼。有的人為了致奠,競變賣掉自己身上穿的衣裳。

此外,史書上還說:"及葬,哭者如哭其私親";"四方來會葬者,數萬人";"都市及四方,皆畫像以祀,飲食必祝。" 可見,其場面之大、哀情之動人 ,在中國歷史上誠屬罕見!












来源:(事據《宋史》《清官傳》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