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國民黨的制憲與短暫行憲

 2009-08-21 17: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941年底,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向日本宣戰。19439月,日本已有求和之意,但不願無條件投降。194557,德國投降。8 6-8日間,美軍先後投擲兩枚原子彈於日本,造成十數萬人傷亡。810,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獲得勝利。抗日戰爭進行時,國共雙方早已貌合神離,各有算計。美國政府數度派使來華進行斡旋,以免國共失和會影響對日作戰。1945年元旦,國府宣布要提早召開國民大會,實施憲政。同年4月,毛澤東指責國民黨一黨專政,呼籲組成聯合政府。

日本投降後,國共雙方搶爭地盤,蔣中正致電毛澤東盼能當面會商。美國政府並派代表來華,協調國共雙方能進行會商。19451010日,除國民黨與中共要員在重慶進行協商外,毛澤東亦親到重慶與蔣進行會商,國共兩黨簽訂會談紀要,雙方同意推動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黨派平等與地方自治,並盡速召開各黨派進行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制憲事宜。1946110日,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開幕,協商代表共38位,國民黨8人、共產黨7人、民主同盟9人、青年黨5人、社會賢達9人,經過十次會議,於131日閉幕。會中通過,關於軍事、憲章、國民大會等問題的協議,同意尊奉三民主義為建國之最高原則,推派中國民主同盟代表張君勱,負責起草憲法。

按照抗戰前國民黨的規劃,制憲國民大會原定於19361112日召開,後因故延期。1946年初政協會議閉幕後,國共等各黨派代表在憲草審議委員會集會,草擬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政協憲草)。此案保留「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精神,設立國民大會但限縮其職權,也有內閣制的設計。後因聯合政府的組成未有進展,整編軍隊協議難以執行,國共內戰衝突愈演愈烈。國民黨因此決定召集制憲國民大會,中共質疑國民黨毫無誠意,拒絕參加,美國則持續斡旋。 1946810日,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宣布談判陷於疆局,斡旋困難。1115日,制憲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主要參與政黨為中國國民黨,青年黨和民社黨。中國共產黨和民盟(除民社黨外)則拒絕參加。

同年1128日,蔣中正根據政治協商會議的憲法審議版,以立法院之《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名義提交大會審議。此草案在一讀時,國民黨代表不滿憲草未能按照孫中山的規劃,想要全盤進行修正。後幾經協商,憲草只有些許修正,就於1224日三讀通過,是為〈中華民國憲法〉,並於次年元旦公布,1225日正式施行。1947129日,美國政府發表聲明不再調停國共間的紛爭。3月,在南京的中共人員撤出。310日,國軍開始進攻延安。630日,國民政府下令通緝中共領袖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國共內戰正式爆發。

內戰之初,國共兩軍軍隊人數約為四比一,國軍控制了中國重要大城市與交通路線,共軍總部延安也被國軍攻克,共軍暫時退到鄉間。不過,退往東北的共軍在蘇聯的協助下,實力大為提升。國軍因人謀不臧等因素,由主動攻擊逐漸轉為被動防禦的局面。1947年下半年起,共軍發動了全面總攻擊,長江以北的許多大城漸被共軍攻佔。1948年,國民大會依照憲法,進行總統與副總統的選舉,蔣中正獲選為中華民國總統、李宗仁獲選為副總統。此時,政府財政惡化,為穩定物價與金融秩序,國府於19488月發行「金圓券」,以行政手段強迫人民要用黃金、外幣來兌換此券。由於沒有嚴守發行限額,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也引發更多民怨。

1948 年後期,國軍在遼渖戰役(19489121120)、徐蚌會戰(19481171949110)與平津會戰(194812 5日至1949131)等三大戰役中,連戰皆敗,士氣低落。徐蚌會戰末期,國軍敗況已定,1949年元旦,蔣總統宣布下野,代總統李宗仁試圖求和不成,共軍隨即渡江。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中共建國後,原是想在完全建設為社會主義國家後,再著手制憲。後因蘇聯的壓力,在 19549月時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此部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各級代表大會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加上中共運用各種手段來操控選舉,議會政治更難以生根。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