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驗毒:一個製造分裂的計畫(圖)

校園淪陷毒潮,成為香港今夏最牽動人心的社會新聞:中學生在校內吸毒神智不清送進醫院的報導多得讓人麻木。

毒品可卡因 

據海關數字,今年頭七個月截獲的K仔(氯胺胴),數量較去年同期激增超過二十倍!由於K仔這類新型毒品是化學合成,價格較可卡因等種植而成的傳統毒品廉宜,學生亦可負擔,遂加劇毒品氾濫校園

七月七日,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立法會表示,毒禍正不斷傷害青少年,特區政府必須拿出決心去打反吸毒這場仗。

官方將遏止青少年濫藥定調為"戰爭",政治上高度重視,自不待言。及後,政府終於出重招,宣布在大埔區二十三家中學進行驗毒先導計畫。

質疑驗毒計畫

但是,營辦全港近五分之一中學的天主教香港教區首先表示,"不提倡"學校參加,因為吸毒學生有各種方法逃過驗毒,而驗出有學生吸毒的學校亦會遭標籤。

各界對計畫的各種質疑也紛紛浮現,包括計畫會侵犯學生私隱。批評者有私隱專員公署、全港最大教師工會教協會、大埔青年組織等。

八月六日,政府公布計畫詳情,驗毒屬學生自願參與才可進行,亦須要家長簽字同意。

原本,大眾預期將會以雷霆萬均之勢強制執行的計畫,霎時變得像兒戲了。輿論質疑,願意參加者自然沒有濫藥習慣,吸毒學生也自然選擇不參加,那驗毒計畫怎能找出吸毒者?因此,有評論認為政府將驗毒定為自願參與,是在找下台階。

綿裡藏針

不過,大家很快又發現"自願驗毒計畫"當中的綿裡針。曾蔭權公開表明,如果學生拒絕驗毒,就有清楚的訊息,讓學校和社工介入。

這訊息再清楚也不過,拒絕驗毒的學生將會被打入另冊,被假設為吸毒疑人,須要接受額外監視。計畫名為"自願",其實是藉添加麻煩逼使學生接受檢驗。

這種變相"獵巫",假定了不接受抽取人體樣本測檢就是壞孩子,有侵犯人權之嫌,而實行上也有技術困難:在現教育制度下早已極度繁忙的教師和駐校社工,還有時間精力負起監視的責任嗎?

校園驗毒的技術問題還包括:學生會藉著逃學、使用他人尿液、使用化學中和劑等方法逃過檢驗;缺乏配套人手;找出吸毒者後如何有效輔導等。

但最關鍵,還是計畫觸及了四十萬名中學生的私隱和人權,牽連的家長及教師更是不計其數。

挑戰性的建議

天主教教區傳播處主任容若愚批評,校園驗毒將無辜者視為疑犯,將學生放在敵對地位,反建議校長、教師、家長、官員、藝人、名人一起參加驗毒,"以減低殺傷力"。

但這種挑戰性的建議哪可能實現?校園驗毒成為選擇,只是由於青少年學生是無權者,政府才可任意在學校擴大伸延公權力啊。

網上一位署名SeekFP 的作者直言,驗毒計畫就如"有些學校處理違規問題,找不到犯事者便全班受罰,公平嗎"?他又指責政府的思維是"既然沒有甚麼見不得光,又怕甚麼被人查"?

彷彿只要政府有懷疑,市民便甚麼私隱都沒有了。但是,學生未成年不代表沒有認知和尊嚴,私隱是不容侵犯的。

不錯,對學生抽取身體樣本作測試,而那樣本還要是最私隱的尿液,無可避免會讓對方感覺受辱。

代溝加深

成年人早已在抱怨不瞭解青少年,現在,更要進一步在學校引入監獄式管理,讓青少年與成人間的互信尊重崩潰。這是一個足以讓兩代分裂,讓青少年與家長、社工、教師對立的計畫。

令人感嘆的是,政府知道強制執行須要立法和諮詢,會涉及人權敏感話題,遂避重就輕的將驗毒定為"自願參與",其中涉及家長簽字同意、社工和教師"跟進"拒絕接受測試學生。結果,或許會是將他們推上與青少年對立的前線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黃偉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