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樂器介紹(圖)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統一,許多兄弟民族的管樂器陸續傳到中原。這些民族的樂器和中原文化相融合之後,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和提升,而形成較為完善的樂器組合。大部分的管樂器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人民所喜愛,現在我們逐一介紹常常見的五種管樂器。玉笛飛聲
古代橫吹的樂器稱為笛。後來也稱為橫笛,在中國流傳的年代久遠,流行的地區廣大,所以它的種類很多,分為梆笛、曲笛和律笛。梆笛是梆子腔的主要伴奏樂器,所以名為梆笛。梆笛身細且短,發音嘹亮,亮高亢而尖銳,是吹高音用的笛子。
曲笛又稱為中笛。曲笛管身粗且長,長音實廣、柔和,廣泛流行在南方各地區,並成為昆曲的主要伴奏樂器,所以稱為曲笛,適合獨奏或合奏。律笛又稱為新笛,是近代的國樂新器。它的音色柔美,恬靜,適合與揚琴同時演奏。
剖析橫笛
梆笛、曲笛、律笛的構造大都相同,只是梆笛和曲笛是六個孔,律笛是十一個孔,另外律笛沒有膜孔。笛子主要由幾個部分組成,首先先介紹笛身。笛身是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腔。笛塞是軟木材製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裡。膜孔是笛身左邊第二孔主要用來貼笛膜。笛膜有變化音色的作用,笛無笛膜也可以吹奏,但音色不如有笛膜的好。笛膜是用蘆葦膜做成,經揉紋後取一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震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
音孔,就是按音孔,共有六個,由演奏者的右而左是第一、二、三、四、五、六孔。演奏時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基音孔,就是上出音孔,可用來調音,決定笛子最低音範圍的作用。助音孔,就是下出音孔,在基音孔右端的第二孔,有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飄穗之用。飄穗繫在助音孔上的裝飾品,使笛子更為美觀。海底,又稱為海腦,是由笛塞內沿到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內膛,阻止氣流向上,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纏絲就是用絲弦纏繞笛身以保護笛身免於破裂。
橫笛是靈敏度很高的樂器,在沒有變化音的情況下,它可以飛快的演奏出音符,表現力極強。吹奏笛子是使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這樣可以吸入大量的空氣,便於吹奏較長的樂句。吹奏前先依畫面示範的動作,雙手握住笛身,左手拇指頂住笛身,食指到無名指分別按在第六、五、四等三個孔,小指微靠笛身。右手拇指和小指也輕靠笛身,而食指和無名指分別按住第三、二、一等三個孔,現在我們來示範基本音的吹奏方法。
示範笛的吹奏技巧
緩吹,吹各孔的低音時,氣息徐緩,均勻的由口中吹出,要求唇部肌肉鬆弛,吹氣所經過上下唇的孔要放大些,這種吹法,就是緩吹。超吹,笛子的本音有七個音,要吹出七個本音以上高音時,就用超吹。吹時將風門縮小,口風加急,使高音得到清晰的效果。疊音,是吹出本音後,用與本音孔相鄰的另一音孔急速的開按一吹,使本音分成兩個音。
吐音分成:
一. 單吐,單吐在吹奏出一個音的時候,舌尖向前抵塞風門,並做吐字,連續吹奏就是單吐音。
二. 雙吐是當吹奏單吐後,舌根趁勢發出苦字音,如此連續吹奏就是雙吐。
三. 正三吐是在雙吐之後,再加上一個單吐。
四. 反三吐是一個單吐後加上雙吐,就構成反三吐。
頓音一般多用單吐吹奏,適合用在速度較慢或音符較少的樂句。速度較快或音符集密的樂句,就採用雙吐的吹法,頓音要吹得短促有力。倚音是裝飾音的一種,在原音之前吹奏,倚音要吹得輕且短促。
顫音一般習慣的吹法是連續開按上孔,使本音與高它二度的音迅速而平均的交替出現。歷音是一由高音向低音,或由低音向高音急速急進的演奏法。又可分為上歷音和下歷音。上歷音是由低音向高音快速的級進。花舌,吹奏時將舌尖抵塞風門,或將舌根輕觸上齶做急速的翻滾,就可以得到像琵琶輪指的效果。
- 關鍵字搜索:
-
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