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大MBA夫婦帶女兒隱居終南山三年遍讀經典(圖)

 2009-08-06 03: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一對眷戀傳統文化的夫婦帶著女兒在終南山中居住已近3年,他們用誦讀經典的方式教育女兒,希望培養出人格完整的現代"君子"。他們說,在女兒13歲前,不會送其進入那個讓他們"非常失望"的現有教育系統。

"終南捷徑"典故

【解釋】: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出處】:《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盧藏用想入朝做官,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藉此得到很大的名聲,終於達到了做官的目的。

帶女兒進山

在終南山海拔1300米處,一個有3間土屋的農家院子,媽媽擺上茶具,在和訪客聊天。女兒西西小心翼翼地趕走一隻停留在茶杯上的蟲子。在大人談話時,她一個人看書折紙,半小時後,她折出了一隻漂亮的小馬。這個7歲的女孩眼神明亮而專注,她在玩屬於自己的遊戲,用折出來的紙馬、小人等排兵佈陣。家中沒電視,她天天聽評書,崇拜岳飛、趙雲、諸葛亮。


平日裡沒有玩伴的西西,常和大自然做伴。

這個農家小院,既是西西的家,也是她的學堂。媽媽孟堯是她的老師,每天教她背誦《論語》《易經》,在英文本子上抄寫的是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在對兒子的成長失望之後,孟堯夫婦決定再要個孩子。他們希望採用背誦中國古代典籍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一個理想中的"君子"。

2005 年冬天,在丈夫進山"探路"半年後,孟堯帶著女兒西西進了山。那時候,4 歲半的西西在西安南郊一家知名幼兒園讀完小班和中班。六一兒童節,幼兒園發起"沒名堂"捐款活動,孟堯捐了200元。當她走出門時,聽見幼兒園的廣播裡播放著:西西小朋友的家長捐款200元!她突然覺得非常難堪。"我對這種功利性的學校教育很早就產生了懷疑。這件事讓我下定決心,要自己教育孩子。"3年後,孟堯這樣回憶。

兒子上小學時對奢侈品牌子就全知道

孟堯今年47歲,最後的"學歷"是北京大學的"MBA"。她和丈夫在上世紀80年代就"下海"經商,家境富裕。在西西之前,他們有個兒子。像所有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他們給孩子選擇的都是最好、最貴的學校。孟堯說:"我們那時忙於工作,兒子的教育幾乎全交給了學校。"然而,兒子的成長最終讓孟堯感到失望,儘管兒子最後也上了大學。在外人看來,兒子的"毛病"不過是印象中"80後"常有的那些:以自我為中心、超前消費等。

" 兒子那時常年住校,晚上睡覺和同學比內衣品牌,白天上課比學習用品。小學沒畢業,奢侈品的牌子他全知道了。"孟堯的丈夫說。兒子上初中時,正值上世紀90 年代末期,倡導讀誦經典教育孩子的"讀經運動"在一些地方興起,孟堯很感興趣,本想給兒子補上,但發現"來不及了"。因為按照讀經運動倡導者的觀點,13 歲後,"孩子的價值觀基本上都定型了"。

商海中打拼,掙了些錢但並不快樂

就這樣,孟堯夫婦決定再要一個孩子。40歲這一年,孟堯如願以償生下女兒西西。 2005年暑假,孟堯帶著女兒去了上海"觀摩"了聞名一時的私塾孟母堂。孟母堂的孩子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吃住在一起,日常學習主要是讀誦經典,並學習傳統禮儀。"看上去孩子們的氣質就是與眾不同。"孟堯說,西西在孟母堂住了一週,她們又去了廈門。那裡的一個私塾是復古型的,孩子們見人都要"九十度鞠躬"。回來後,孟堯夫婦決定帶女兒進山,自己教育孩子。

但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進山隱居這樣"極端"的方式?孟堯解釋說,自己和丈夫多年來在商海中打拼,雖然掙了些錢,但身心疲憊,並不快樂。"到山裡生活,一方面是為了女兒的教育,另一方面是為了休整身心。"

沒有電視,娛樂方式是聽廣播

如今西西能背誦完兩萬多字的《易經》。媽媽孟堯認為,孩子如果在13歲前記住一部經典,13歲就可能 "和世界哲人對話"。"如果只背一肚子兒歌、廣告詞,那就不一樣了。"

7月14日下午,西西在山楂林裡玩耍時,掛在樹杈上的收音機裡正播一個新聞節目,內容是批評暑期補課的弊端。"教育部再三指出,要把暑假還給孩子們......"對收音機裡播放的這些內容,西西並不關心,她在等待下午5點的評書"岳飛傳"。家裡沒有電視,這也是她重要的娛樂方式。

這個被媽媽稱為"別人是爬山,她是跑山"的女孩,生活並非沒有規律。早晨6點起床,6點半開始讀書。7月14日這天,她讀的是孔子《論語》,讀誦的這個時段要兩個小時,中途可以上廁所,但不能亂跑。母親在一旁陪著,偶爾給她提提興致。早晨8點半,西西可以休息一下,到門口山路上帶著狗跑一圈。9點開始讀英語,到10點半,吃當天的第一頓飯。飯後如有時間,背背《詩經》。中午午休到兩點,起來後開始寫字。內容是抄寫英文和古漢語。晚上畫畫,或聽媽媽講《說文解字》。畫畫是用毛筆白描勾勒花卉、古裝人物等。

西西所用的也是孟母堂使用的教材,是一個讀經運動的倡導機構編的。教材上沒有孩子們習慣的花花綠綠,也沒有任何註解。"大字,拼音,無圖,無註釋"。這是讀經倡導者們的原則,目的是幫助孩子識字,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至於內容,他們認為背誦即可,不用解釋,孩子大了自然就懂得。

孩子對山下生活嚮往是吃冰激凌

家裡沒有電視,但西西也知道"美羊羊"。偶爾,媽媽會在電腦上給她放動畫片。平均幾個月才跟隨父母下一次山的西西,對山下生活的嚮往是:可以吃冰激凌,吃漢堡包。

孟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做法是對現有教育體制的抗爭與逃避,也並不認為自己是在拿孩子做"實驗"。"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孩子當實驗品。我們所做的,其實就是古人做的。現在全國那些響應讀經運動的人們也在做。"

孟堯認為,居住在山林中更適於對西西的"格物"教育。"格物致知"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也是儒家的重要命題之一。在孟堯的理解裡,終南山給西西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格物"條件。山谷裡前後數里地不見人煙,屋子附近的榛子林下常傳來野豬刨土的聲音。離家不遠的山頭長滿了松樹,被西西爸爸修整成一個茶寮。每當有訪客,西西樂於給他們當嚮導,奔跑在最前面。西西認識周圍所有的野花以及各種不知名的昆蟲,還記得每一個節氣。

可沒有玩伴的生活,對7歲的西西公平嗎?西西雖然已適應山裡的生活,並不願意去學校,但她期待著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每個週末,如有山下的孩子來,他們會一起好好地"瘋"上大半天。

並不擔心孩子和人交流會有障礙

每到週末,西西家的小院裡會來不少父母的朋友。孟堯說,他們發現西西無論是和來訪的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很好地交流。

如今,經典的教育在西西身上已有效果。例如今年西西生日,山下的朋友帶了蛋糕來。讓孟堯沒想到的是,第一塊蛋糕西西端給了媽媽,還說:"謝謝媽媽的養育之恩,媽媽辛苦了。"孟堯說自己在那一刻掉了眼淚。

" 希望周圍的人想到她時,以她為榮。不是因為賺了多少錢,而是因為德行。"孟堯夫婦給西西設定了完整的教育計畫,並打算在13歲以前完成所有經典教育。而在此之前,他們不準備送西西去學校。至於13歲之後,或者上學,或者去遊學,真正地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格上獨立了,上不上大學,對我們以及這個社會並沒有太大意義。"孟堯說,她也準備了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教材,會抽時間專門給孩子過一遍。對於數理知識,孟堯的理解是:孩子的語文基礎打好了,理解就不成問題,將來集中學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来源:《華商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