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民企錯失的半年

作者:吳曉波  2009-06-26 12: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回暖的,請舉手。」

「認為中國經濟還沒有回暖的,請舉手。」

「認為自己無法判斷的,請舉手。」

if(typeof(allyes) != "undefined" && allyes == "cp"){ document.writeln(""); }else { document.writeln(""); }

就在最近的一個多月裡,我至少在三個財經論壇上做過這樣的現場測試,每次的測試對象是兩百到六百位中小企業家。

而我看到的景象幾乎是一樣的:前兩次舉手的各佔兩成,無法判斷者佔六成。這樣的結論告訴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們不知道自己處在怎樣的一個環境中。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最近半年,很多企業界人士都成了「氣象愛好者」,大家見面的第一個寒暄往往是,「現在有沒有回暖呀?」、「冬天真的過去了嗎?」、「還會有新的寒流來嗎?」 那口氣,很好奇,很不安,很焦慮。當然,大家問的不是天氣,而是中國的宏觀經濟。很顯然,這樣的景象到今天還沒有結束。

也許我們可以不誇張的說,過去的半年,對於許多民營企業家來說,是失去的半年。

失去的意思有三層。一是,他們對撲面而來的危機無能為力,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倒閉、歇業、出逃、縮小經營規模成了惟一的選擇;二是,在中央政府力 圖被經濟拉出泥潭的過程中,他們成了真正的「旁觀者」,巨額的「鐵公基」投資與他們幾乎毫無關係,產業振興計畫的受益效應也非常的虛幻,有力使不得,有錢 不敢使,前景不明,政策不清,陷入了特別的焦慮,這是二十年來第一次發生這樣的景象----中國的民營企業集團在經濟復甦過程中顯得無足輕重;三是,他們 對下半年的經濟走勢充滿了彷徨,通貨膨脹的泡沫眼看著已經起來了,可是,這與他們有什麼關係呢?這是一個好的泡沫,還是壞的泡沫?

因為被邊緣化,所以,今天的他們,不知道該進還是退。

我最近在企業界行走,發現了三個很有趣的反差現象。

一是中央與地方的冷熱反差。上面信心十足,股市上漲了,樓市反彈了,石油漲價了,家電下鄉了,汽車賣到全球第一了,總之,各種數據顯示一切都在好起 來了,在很多人看來,保八不是問題,中國經濟不是起不起得來的問題,而是U型起來,還是V型起來的問題。但是,很多地方官員則表現得憂心忡忡,為什麼?實 體經濟沒有起來,進出口貿易還在下滑,工業用電還在下滑,工廠廠房的租金還在下滑,PPI還在下滑,稅收還在下滑,那麼到底什麼在好起來?沿海地區的一位 官員對我發牢騷說,中央要保八,省裡就一定要保十,市裡就一定要保十二,重點的縣區就必須保十四,這樣的數據會是真實的嗎?

5月18日,審計署發布《關於中央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審計情況》,指出2008年第四季度下達的中央投資和今年第一和第二批中 央投資項目中,有些項目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不高。審計公告顯示,截至2009年3月底,審計抽查的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35個新增投資項目,中央 投資資金平均到位率為94%,其中有的項目按工程進度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僅為48%。地方資金為什麼不到位?答案是,地方沒有錢。即便在江蘇、浙江和廣東這 些富裕省份,地方財稅的弦也已經繃到了極限。

第二個冷熱反差,是國營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冷熱反差。無論是四萬億計畫還是去年11月份以來的巨量放貸,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根本與之無緣。

上週,我還在瀋陽舉辦的一場企業家論壇上,做過一個測試,我問,「從四萬億計畫中得到了利益的人請舉手。現場沒有舉起一支手臂。我再問,「希望從四 萬億計畫中分到一點羹的人,請舉手。」 現場舉起了三分之二的手臂。來自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一位經濟學家是這次測試的見證者。測試完畢,台上的人和台下的人,都覺得自己很可笑。

第三個冷熱反差,是經濟學家與企業經營者的冷熱反差,目前絕大多數的學者都認定,宏觀已經觸底,微觀開始回暖。但是,很多企業經營者對這樣的判斷卻很迷茫。

if(typeof(allyes) != "undefined" && allyes == "cp"){ document.writeln(""); }else { document.writeln(""); }

最典型的一個反差事實是,進入三月以來,原材料開始漲價,對此政學兩界歡呼不已,在很多場合,這都被看成是經濟回暖的重大指標。而只有 做企業的人知道自己的苦,一位正在長江商學院讀書的紡織公司老闆對我說,過去三個月,棉花漲了四成,有色金屬中的銅已經從去年的2.2萬元/噸漲到了4萬 元/噸,而工業製成品的價格卻上不去----PPI還是一個負數,現在電要漲了,石油要漲了,優惠稅收取消了,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對他說,應該讓教授們馬 上開課,告訴大家,如果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出現通貨滯脹,應該如何活下來。

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全世界似乎都在歡呼泡沫的生成,而沒有人警告,這將是下一場災害的開始。美國的事,我們管不了,關於中國,我們則必須 思考:我們是否在以改革的方式走出困境,如果不是的話,那麼,我們現在的工作,其實是在用一個更大泡沫掩蓋一切,在把危機讓後推延。

改革在當今是一個很尷尬的話題。如果它還是必需的話,改革需要被定義、量化和有時間表。

在目前的學界出現了一種非常獨特、而又很有代表性的觀點,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經濟要走出本輪經濟危機,首先必須靠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大型國營企業來發 揮作用,而要讓「熱」起來的經濟持續下去,就必須依靠社會消費和中小民營企業的投資。這種兩段論讓人想起一個比喻:好比一個家庭陷入了困境,父母把好吃的 都給了大兒子,然後對二兒子說,這個家要維持下去,就全靠你了。

来源:英國《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