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文人有難解之緣,有的文人借茶助筆思,有的文人藉助書中情節歌頌茶,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創作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便屬後一類,茶事活動的描寫使文學作品更加有情有味,可謂增輝生色。
《儒林外史》全書共五十六回,長達三十多萬字,描繪到茶事的就有四十五回,涉筆到茶就有近二百九十處,比起《紅樓夢》,絲毫不遜茶色。書中寫的飲茶,通常稱作 "喫茶"、"啜茶",而很少稱作"泡茶"。喫茶的禮節和工序也真不少,日常來客必燒茶、煨茶、烹茶。通常接待來客的茶禮有捧茶、獻茶、斟茶、清茶、拜茶......常用茶具有茶壺、茶碗、茶匙,使用的高級茶壺有宣窯、宜興砂壺。市井上賣茶的場所叫茶室、茶社、茶館、茶亭、茶鋪子、茶棚子等等。
第二十四回說到當時南京就有茶社千餘處,有一條街單單賣茶為業的就有三十多處。不論走到哪一條街巷,總有懸著燈籠賣茶的,泡茶的服務員,稱作"看茶"的或" 茶博士"等等。在二十三回裡有這樣一段:茶館裡送上一壺干烘茶,一碟透糖,一碟梅豆上來。這段提到的干烘茶,是一種茶梗和茶末混合起來專賣的粗茶,在當時是貧困階層經常飲用的。
至於地位顯貴的人則大大不同,二十九回中杜慎卿叫取點心來,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每人一碗。四十一回中描寫到,在秦淮河的一個船倉中間,放一張小方金漆茶桌,桌上擺滿宜興砂壺,極細的成窯、宣窯杯子,烹上好的雨水毛尖茶。就是走路的人,也買幾個錢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
明代是中國茶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時期,看一看《儒林外史》這部寫茶最多的古典名著,便可以從中瞭解到一些茶史和茶文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儒林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