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忽見陌頭楊柳色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此詩先寫少婦不知愁,在明媚春日裡精心裝扮並登樓眺望。正在此時,忽而望見道旁青翠的楊柳依依,驀地思及別離在外的夫婿,竟生發一股"悔"意。
夫婿之從軍遠征、立功邊塞,在唐代乃封侯捷徑;而夫婿之遠征在外,想必少婦也曾經著力甚深。因此,由"不知愁"到"悔"意出現,正好深刻呈露少婦心中的微妙變化,也寫盡天下所有閨中女子之共同情懷。
王昌齡是唐代頗負盛名的詩人,人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詩作多以絕句見稱,尤以七絕為佳。絕句題材大致有三類,一是邊塞詩,二是贈別詩,三是閏怨詩。這首〈閨怨〉正是他的名作。
此詩在極短篇幅內跌宕起伏、搖曳生姿,主要由於王昌齡使用了抑揚手法呈現少婦情感的前後落差之故。而這首詩更有極短篇或微型小說的特質,在極小篇幅內,以一個人生的小斷片,極精微的表現出人們共同的永恆情懷。
換言之,〈閨怨〉所寫的一幅盛唐故事,其實正觸及到所有人對人生的終極價值的選擇問題。一旦"覓封侯"與"長相廝守"難以兩全時,選擇哪一項更有意義?
當年,少婦與她的夫婿必然都對封侯之後的美好生活有過嚮往,因此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遠征之途。
只是不知愁的少婦當時尚未知曉未來閨中之怨將如何惱人吧!一朝春日晴好時,才發覺夫婿遠征在外,竟只能獨賞春光而驀地悔恨時,春色再好,也好不過與夫婿廝守之美好。
一個極簡單的小故事,卻揭示了一個人生價值選取的千古命題。所有人皆不可避免的要為人生做出一個又一個選擇,但總有人會後悔當年的選擇,於是重新選擇,又再度後悔,如是者屢見不鮮。
詩中少婦的心情,教我們深思:一旦選擇征戰在外並以遠離家人做為代價,若預期的美好成果遙不可及時,往往令人驚覺榮華富貴的追求,在生命的終極關懷之前,不過如風前之塵埃罷!
- 關鍵字搜索:
-
(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