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大學燕京大學
近年以來,學費問題,特別是大學學費的問題,已經成了百姓家庭關注的焦點。本文考證了20世紀30年代我國大學學費的實際情況,並將歷史和60多年後的現狀做一比較分析。
雖然19世紀末年滿清政府有北洋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和南洋公學等設置,但實際上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我國才正式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大學。20世紀20-30年代,我國的大學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杭、廣州和一些通商口岸等地區;大學制度和規模逐步走向現代化、正規化。此後20年間,我國各大學先後培養出了幾十萬名大專畢業的專門人才,成為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從此,進入大學校園讀書,成了每一個平民子弟的夢想。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多少貧寒的家長,甚至是幾代文盲的家長,為了讓他們的孩子可以佩戴大學校徽而節衣縮食,含辛茹苦,作出令"今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和犧牲啊!一個催人淚下的典型,就是30年代阮玲玉主演的經典影片《神女》中那位"她",為了培養兒子成為一個大學生,便以賣笑所得的錢,供兒子的學費。這部無聲影片的解說字幕中寫道:"每當孩子回家向她講述學校生活時,她的心靈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臉上露出了難得的光彩。"這是阮玲玉所創造的一個最燦爛的藝術形象;而《神女》也就成了中國電影史上流芳百世的傑作。
通常認為,在舊社會,上大學幾乎是富家大戶和貴裔子女的專利,一般勞動人民無力負擔那樣昂貴的學費,因而對於大學校門難以問津。
那麼,20世紀30年代我國各類大學需要多少學費呢?當時一個普通家庭為了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負擔多大的代價呢?恰好這就是我的研究項目,正可以用第一手史料準確地給出答案。
在30年代,我國的大學分為三大類:國立大學、私立大學,還有教會大學。學費最便宜但是也最難考取的,是清華、北大、北師大、交通大學、中山大學這樣一些主要由國家教育專款支撐的國立大學;而被稱為"貴族大學"的協和、燕京、輔仁和上海聖約翰、滬江等等,這些具有西方(特別是美國)背景的非常洋氣的教會大學,近乎為外國大學的分部,學費特別昂貴;另外一些藉助捐贈和基金會補貼的私立大學,如天津南開大學、北平朝陽大學、中國大學、中法大學、上海復旦、大同、大夏、光華大學等,學費介於兩者之間。
30年代國立大學的學費
我查閱了1932年修訂的《國立北京大學入學考試簡章》,其中第14條明文規定--
北京大學學費每年銀圓20圓,分兩期,於每學期開學前交納:第一期自9月至次年1月,交10圓;第二期自2月至6月交10圓。又,體育費每學期銀圓1圓。這就是說,北大學生每年交費共22塊銀圓。宿費全免。
30年代清華大學以及北平醫學院、工學院、法商學院等等的學費跟北大基本一樣。
國立上海商學院、國立上海醫學院等,學費都是每學期10銀圓,每年20銀圓;但此外須交宿費12圓。
鐵道部所屬的交通大學(總部在上海、而在北平設有分部)的學費為每學期20銀圓,每年40銀圓。
又,1936年制訂的《國立北平(北京)師範大學學則》規定:"本大學不收學宿費","入學新生除辦理註冊手續外,須交納保證金20圓","本大學學生所交納之保證金於畢業(或病故)時發還,但自請退學或因故由學校令其退學者,已交納之保證金概不退還。"
全國各地的師範學校一律不收學宿費。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30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