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千年奇書《百家姓》

 2007-01-24 22: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百家姓》流傳至今,已滿一千年!經久不衰,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大奇蹟!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瀋韓楊;……」

大多數中國人都熟悉這樣的四字韻語。就連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至少也聽說過「百家姓」吧。但是對於百家姓的學術考證,還做得非常不夠。

每個人的姓氏,作為個人符號的首要部分,作為家族的特別標誌,是跟社會生活、歷史傳統密切相關的。

世界姓氏簡史

全世界範圍內,各民族的姓氏形成的時期和發展的過程,各不相同。在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和古希臘,人們一般都只有名字,沒有固定的、世代相傳的姓氏。

直到公元前3世紀的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人才開始使用「真名」,當時羅馬自由民的全名是:本人名十氏族名十家族名。

到了羅馬帝國時期(公元前1世紀——公元5世紀),家族名逐步成為固定的、世代相傳的姓,羅馬自由民的姓名遂採用統一的「本人名十家族姓」的格式。但是奴隸都只有名,沒有姓。

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帝國以後,歐洲人在漫長的時間內又陷入了「有名無姓」的地步。直到公元9世紀,義大利各城邦才逐漸有「姓氏」。

11世紀英國一部分貴族才開始有「姓氏」的記載,英格蘭地區到16世紀初才較為普遍地使用姓氏,而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卻到18世紀還沒有普遍使用姓氏。

15世紀法國人的姓氏才基本固定下來;

德國人的姓氏則形成於16世紀。

至於印度人普遍使用姓氏的習慣是從18世紀末、19世紀初才開始的。猶太人到1808年才正式有「姓氏」。

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以後,於1870年和1875年兩次由政府頒布法令:所有的日本國民都可以有、也必須有「姓氏」。

1912年泰國、1934年土耳其,才分別開始每家取「姓」。

總之,大多數國家的姓氏歷史都比較短,有的幾百年,有的還僅僅幾十年。

只有中國人具備了世界上最久遠的姓氏傳統。

(參看陳明遠汪宗虎編《中國姓氏大全》一書的附錄:《中國姓氏學發凡》。北京出版社1987年初版,1992年第三版)。

我國的上千個姓氏,經歷了大約三千年的綿延不斷的演變過程。

影響深遠的啟蒙讀物

家喻戶曉的《百家姓》是從北宋初年(公元10世紀)以來就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並有深刻影響的啟蒙讀物,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千年的歷史了。

明代學者呂坤(公元1536——1618年)在其《社學要略》一書中就特別提到:「初入社學(按即村塾民校)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百家姓》以便日用……」

而在文字記載中最早提到《百家姓》的,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公元1125——1210年)。他有《秋日郊居》一詩:

「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

授罷村書閉門睡,終年不著面看人。「

詩下自註:「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

但是,如此鼎鼎大名的《百家姓》是何人所作?何年成書?卻從一開始就成為難解之謎。

跟陸游同一時代的學者王明清(生卒年不可考,主要活動時期在南宋孝宗至寧宗,即公元1163-1224年間)在《玉照新志。卷三》中就寫道:

「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吾(王明清自謂)嘗考之,似是兩浙錢氏有國小民所著。何則?其首雲‘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乃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指後期吳越王錢弘俶的謚號,公元948年繼位,978年降宋)之王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指初期吳越王錢鏐的謚號,公元907-931年間在位)而下后妃。「

這種推測之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此外,南宋學者陳振孫在一本著名的提要書目《直齋書錄解題》中,著錄有《千姓篇》一卷,為「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採真子記」,此書久已失傳。這《千姓編》與《百家姓》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位「採真子」又是誰?至今茫然不可解。

明、清一些學者,在筆記中對於《百家姓》進行斷續的無系統的討論。如康熙初年(約公元1662年以後的一段時間)山東琅玡人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寫道:

「百家姓出《兔國集》,乃宋初錢唐考儒所作。時錢俶據浙,故首趙,次錢;孫乃俶妃;李謂南唐主也。次則國之大族,隨口葉韻;挂漏實多,識者皆之。然傳播至今,童蒙誦習,奉為典冊。乃就其所載,粗為箋注;方諸古今《姓苑》、《氏族(略)》諸書,其猶射者之嚆矢也夫。」

(註:嚆矢haoshi,響箭;比喻開端或先行者。)

清代梁章鉅(公元1775-1849年)在《浪跡讀談》卷七《百家姓》條中寫道:「《百家姓》之有,自宋前無疑。」

千年以來,《百家姓》翻印了無數次,版本眾多

《百家姓》在宋代以前就有底本,而在北宋初年由吳越地區(杭州一帶)某位無名氏儒生編輯加工的。一千年以來,《百家姓》翻印了無數次,版本眾多,又有各種《續百家姓》、《增廣百家姓》等,當在不同時期經過多人之手刪補修訂。

明清兩代朝廷,都曾由政府出面編撰、頒布發行了新的《明皇千家姓》、《御製百家姓》,企圖取而代之,但結果都是徒勞。

十四世紀明朝初年,由官方旨意,翰林院編修吳瀋牽頭,編成了《明皇千家姓》。它以當時的國姓「朱」字起首,以「朱奉天運」開頭,共收入1,968個姓氏,但此書在民間無法推廣,至今連一個樣本也沒有留傳下來。

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以清聖祖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本人的名義牽頭,由臣僚學士們編成了《御製百家姓》。但結果都是徒勞。……

《百家姓》到如今已經長命千年,要算是「千歲爺」了!它在中華文化和民俗學、社會學、歷史學上的地位,不容忽視!我以此文隆重紀念,並祝願《百家姓》繼續流傳於全國、全世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