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愛做飯,觀念傳統,讀書用功這些老標籤,外國學生對他們身邊的中國留學生還有怎樣的觀察?FT中文網實習生吳子靜對話來自世界各地的5位學生,聽他們講述所接觸到的中國同伴。
"新一代的中國留學生丟失了應有的思辯能力"
Samuel Lipoff來自美國波士頓,畢業於哈佛大學,現攻讀麻省理工大學生化系博士學位。
Samuel 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通":說一口略帶京腔的流利漢語,參加各種中國學生組織的活動,並經由學校項目多次到往中國各地。從8年前邁進哈佛校門起,他就開始了和中國學生的親密接觸--合住的學生套間中有4個中國人,在那個年代可謂少見。"我是特意選擇和中國學生住的",Samuel說,"因為我已經學習了2 年漢語,對中國也有相當的興趣。"
回憶起當時的合住經歷,Samuel對室友間時常自發辯論國家大事的氛圍印象深刻。"我的室友來自中國不同的社會階層,因此對國家政治經濟問題的看法很不相同。"Samuel認為辯論非常深刻,即便有再大的意見衝突也能理智地探討,互相尊重。
相較之下,Samuel發覺現在的中國學生正在逐漸丟失這種思辯能力,"他們更實際,更關注自己的職業發展,對政治則比較漠然,更不會去做深究"。讓他尤為驚訝的是中國學生對奧運火炬傳遞期間美國杜克大學"王千源事件"的反應,"我參加不少中國學生的郵件群組,因此收到了許多關於該事件的評論,真正理性思考的人幾乎不存在,不去探究問題的真正根源。"
Samuel認為這非常讓人失望,"在哈佛讀書的中國學生都是佼佼者,他們之中很可能就會出現這個國家未來的領導人。如果連他們都丟失了探索和思辯的能力,一個國家該要怎樣不斷前進發展?"
我是寢室樓的"聯合國中印關係協調大使"
Caroline Hungwe來自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現就讀於英國威爾士。她說自己和中國學生算是同在一個屋檐下--同住的學生公寓裡有5個中國人,從本科生到博士生一應俱全。
"他們大都很友善,和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沒有什麼不同。一樣愛笑愛鬧,喜歡朋友聚會,噢,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都特別熱衷做菜吧!"Caroline笑道,"他們真的都特別厲害,每頓飯要做好幾盤菜,不像我,一個盤子就解決了。"
在Caroline眼中,中國學生也要細分成至少三類:願意接受並嘗試融入西方社會的,有些牴觸但仍努力改變的,和徹底將自己隔絕在一個小團體裡的。她說,同住的中國學生中有些非常西化,聽英國樂隊,開寢室party,和外國學生交朋友。但有些就相對很封閉,從來不參加集體活動,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Caroline設身處地地認為,這和他們出國前的經歷有關,"比如那個很少和大家交流的男生,應該是第一次出國還不適應國外環境,加上語言上的困難,就乾脆把自己給封閉起來了。"
說到適應新環境,Caroline無奈地講述了他們全樓最嚴重的"中印危機"。事情很簡單:一個中國女生每次都會屯很多食物在冰箱和櫥櫃,導致其他樓友沒有地方存放;另一個印度女生對此就特別有意見,經常抗議性地把中國女生的東西直接拿出來丟在外面。"這多幼稚啊,就像小孩子鬧脾氣",Caroline嘆了口氣說道,"基本每次都是我去調停,感覺自己跟聯合國中印關係大使似的。"
"語言是中國學生最大的障礙"
Sakshi Ojha來自印度首都新德里,現就讀於英國威爾士。她和3個中國學生共租一個房子,遇到了一堆讓她頭疼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經由Sakshi歸結,還是在於語言--中國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實在讓她沒辦法很好地和他們互相溝通,也因此產生了許多誤會。"當他們告訴我說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我簡直太吃驚了",Sakshi說,"因為他們的口語能力完全不能正常對話,更別說討論問題了。"
就是因為語言障礙,Sakshi和同住的一個中國男生特別不合。"我負責我們的電費水費賬單,和採購基本的公用物品比如衛生紙和清潔劑。但那個男生,無論我跟他說多少遍,就是不肯出湊份子的錢。還說他會用自己的衛生紙,真是把我給氣炸了!"但她後來發現,其實並不是那個男生蠻不講理,而是他根本就沒明白她的意思,經過另外幾個中國學生轉述才瞭解狀況,補上了該交的錢。
"我們都是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都需要適應新環境,他們的語言有障礙會更困難些,這我都理解",Sakshi說,"但至少要做出努力。就拿我的樓友來說,有兩個女生一直在嘗試和我交流,還給我帶中國的綠茶,她們的語言進步就很快,比剛來的時候好多了。可那個男生,見面連招呼也不打,除了固定的兩個中國同學之外根本沒有別的朋友,這樣怎麼可能有進步呢?"
"我喜歡中國人那種愛熱鬧的性格"
William Barrat畢業於美國佛吉尼亞大學,現任職美國某投資公司,並曾在該公司的成都分部工作過一年。
他與中國學生的接觸主要是在大學期間,他學習了3年漢語,參與學校的華人基督教團體,結交了許多中國朋友。William認為自己和中國學生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他的父母也特別重視學業,而不像多數美國家庭那樣期望孩子成為NBA巨星。
但在和中國學生一起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他還是發現了不少差異。"每當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我希望可以大家擺上台面來公開辯論,而他們卻總是希望台下解決,避免衝突。另一個讓我很困擾的細節是,他們總是臨時改變計畫,小到一個會議的時間地點,明明早就定好了,但都會突然變卦。"
William很羨慕中國人那種互相之間特別親近的感覺。"他們特別愛熱鬧,會花很多時間來和朋友、家人相處,一起聚夥吃飯,一起打牌開party。"在成都一年的經歷讓William喜歡上了這個溫情的城市,"我和中國一起經歷了難忘的5.12地震。以後要是有機會,我還想再回去那裡工作。"
- 關鍵字搜索:
- 外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