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幽默:地震重災區竟成景區(圖)

我們從汶川映秀鎮秀坪社區板房安置小區出來,就去找地震的遺址。到映秀大道,這裡堵了很多車,有交警在維持秩序。我後來才明白,很多附近的市民利用春節假期到災區來觀光,所以來了這麼多的車。

映秀鎮上的漩口中學,是地震的重災區。倒塌的教學樓前,放著溫總理送的花圈——「沉痛悼念5·12地震遇難同胞 溫家寶敬挽」。不知是否溫總理的親筆。很多遊客以溫總理花圈和教學樓為背景拍照留念。

一個中年婦女,抱著寵物狗來災區旅遊,他的丈夫忙著拍照。吳章傑 攝





映秀鎮上的漩口中學,是地震的重災區,現在成了災區一日游的重要景點,說四川話的遊客紛紛在倒塌的教學樓前留影


我只能稱他們為「遊客」,他們也確實是遊客,一點沒看出有沉痛的樣子,反而多是一大家子,有說有笑的。我還看到一個中年婦女,說的是四川話,抱著寵物狗,一家人在各個倒塌的樓前四處留影。我們從漩口中學出來時,還源源不斷有人進來。有一個大腹便便的人在一些人陪同下,下了車走進來,大概是個小領導,或是什麼企業家吧。除了沒賣門票,這裡和旅遊景點沒有任何區別。學校門口的傳達室,現在成了小賣部,電視機在播放汶川地震的光碟,一些遊客聚在那裡看。光碟賣十塊錢一張,我沒買。



讓孩子抱著寵物狗在廢墟前留影
漩口中學的傳達室賣汶川地震的光碟,十塊錢一張

現在多是成都等鄰近地區的市民來參觀地震遺址,那以後到底是不是要發展地震遺址旅遊,歡迎全國遊客來災區旅遊呢?在地震中死去親人的災民,是否願意發展這樣的旅遊經濟呢?這裡如果成了旅遊熱點,他們可以通過開飯店、賣旅遊紀念品、做導遊等等增加收入,但這種靠死人賺錢,尤其是靠死去的親人賺錢,其中確實存在倫理難題。我沒想明白,我想當地人也沒有想明白。 漩口中學對面是映秀小學,這裡又是映秀鎮,所以我一度誤以為這裡是映秀中學(門口沒有校牌),後來我在學校的廢墟上發現漩口中學的學生手冊,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漩口中學不在漩口鎮而在映秀鎮呢?當地人告訴我,漩口中學原來確實在漩口鎮,2002年紫坪鋪水庫修建時,造成地基沉降,所以遷到了鄰近的映秀鎮上。
漩口中學的廢墟上,散落的學生手冊
我們到漩口鎮,想到集中村找給溫總理寫信的12歲小女孩陳鳳,溫總理在集中村見了她。我們在那裡費了很多周折,才搞清陳鳳不是集中村的,是那天她的老師把她帶過來的。我們在這裡見到了溫總理訪問的一戶人家,這裡的房子修得真好,是廣東東莞援建的,和上午去的映秀鎮災民住的板房,完全是天壤之別。怪不得會安排溫總理到集中村參觀。4組28號的陳茂雲說,溫總理是年二十九下午到他家的,事先政府通知了溫總理會到他家。溫總理問了他家受災情況,房子花了多少錢維修等問題。他告訴我們,他家的房子維修花了2萬,政府補貼了5000,還可以貸款1萬。

汶川縣漩口鎮集中村的房子修得真好,是廣東東莞援建的,和上午去的映秀鎮災民住的板房,完全是天壤之別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