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古個案 看八字與壽命(圖)

 

有一朋友拿他妹夫的生辰來批算,一看便知道是危險的命。其時批在一九八四年,只好在批命書上暗示他:一跤八七年,大運,流年皆見不利,恐見不利,煩、滯、病、耗等事難免,凡事皆宜謹慎,須過此關,其後方可見回升好轉。

此事批過後二年多,我也忘了。直到八六年底,朋友又拿回批命書來找我,說他妹夫得了癌症住在醫院裡,問有何方法解救。我復看了批命書,心知不妙,但朋友份上,答應盡力幫忙。

當時有一氣功師來此地辦易經班,我也和他交流了幾次,知他從祖父輩裡學得一手中醫。我曾帶一友人找他,吃了他貽的三劑中藥,便打散了此友人脖子上的腫瘤。於是我又找到了他,求他相助。只見他當時掐起指頭起卦,算數了一番後,說:"沒治了,藥也不用開了。"事後,我只好如實告知此朋友。

其後,朋友的妹夫於八七年中,治療無效而過世。可見,算命至多只能做到算得準,但不能避開的。當然,在一些小的方面,知道了就可以作些預防,或起到趨吉避凶的作用,但也只不過是把它推遲了,或轉化成其他災難了,真正的大事是躲不開的。

人的富貴貧賤,窮能壽化,其中以壽元最難算得準,因為它涉及八字以外的多方面因素。例如人們常說:"積德可以延壽,損德則減壽。"亦有"食祿盡則命盡"之說。

積德可以延壽

積德延壽的故事流傳很多。元朝中期有一富家子弟,曾被多人算過命,都說恐怕活不過卅歲。無奈之下,他慷慨地將家財施舍窮人,亦不娶妻。

有一年,他在家附近的一個渡口等船之際,見一女子淚盈滿面,佇於江邊,突然間投入江中。他趕忙衝上去將她救起,問其原因,女子哭啼答曰:"小女子賣身為奴婢多年,前幾天主人家有喜事,向親友借了一對價值千元的耳環,誰知走到這裡,發現遺失了,回去難以交代,不如投江一死了之。"

那富家子弟聽後,不禁失聲說:"真是湊巧了,剛才在此等船,拾到一對耳環,不知是否為你所失之物?"經女子描述無誤,於是完璧歸趙,女子方破涕為笑,跪倒在路旁,叩謝救命之恩。

一年多之後,此富家子弟又到此渡口,正待上船之時,突然一婦人前來下跪叩謝,一看,是那位要投江自盡的女子。原來,這女子已被主人許配給住江邊的剃髮匠,今與救命恩人重逢,當然力邀他回家去見丈夫,好叩謝他的再生之德。由於推辭不過,富家子弟只好不隨其他的人渡江,而隨這女子回家。

待他在婦人家中吃過茶點,接受道謝後,走回街上,便驚聞剛才那船已沉沒,同船廿多人全部罹難。這富家子弟因救人,積了陰德而逃過此劫,得享天年,令當年曾替他批命的算命先生失准。所以中國人歷來勸人立身處世,要多行善積德,善有善報,福有所歸。

損德減壽的故事也很多。南宋時,在慶元丙辰年九月初八,陝西鳳州的三個結拜兄弟之中,週三和李廿一都在同一天中午暴斃,而另一個彭六直至黃昏躺在床上休息時,仍未獲知此消息。

在迷糊之中,彭六彷彿被兩個官差帶走,來到一所莊嚴的大殿前,看見許多披枷戴鎖的人集中在那裡,似乎在等待審判。他抬頭望入殿中,看見一個皇帝模樣的人正在主持審判。

過了一會兒,彭六看見他的結拜兄弟週三竟然被傳召上殿,那皇帝模樣的人翻閱案上部冊後,問左右的人道:"此人應有八十七歲高齡,為何這樣快便把他的魂拘拿至此?"有一身穿綠袍的官吏答道:"大王有所不知,此人生平性急,任意傷人害物,按例應減一半壽元,所以只得四十三歲陽壽而已。"大王聞言,點頭同意道:" 理應如此。"

週三被押下去,隨後押入受審的是李廿一,大王翻看了部冊,然後問道:"此人應有七十一歲壽元,現在這麼快便被勾魂至此,是否又有些什麼過錯呢?"那穿綠袍的官說:"此人生前妒嫉賢能,欺凌孤寡,作孽甚多,故此亦按例減其壽元。"大王道:"此人既然生前心懷狠毒,絕對不可饒恕。"

彭六眼看兩結拜兄弟先後被審的過程,省悟到自己不已置身於陰曹地府中,正在驚懼之際,聽到宣他上殿受審,於是排開眾人,入殿跪下。

大王看了部冊說:"此人注定陽壽到此而終,不必再審也罷!"但見那身穿綠袍的官吏卻回稟道:"此人的壽元雖然注定僅得四十三歲,但他生平樂善好施,所積陰功甚多,照理應得延壽。"大王點頭說:"行善積福的人,應該獲得延壽的,否則何以勸人為善呢?讓此人在世上多活廿四年吧!"

彭六聞言,喜出望外,連忙叩頭稱謝,然後轉身跟隨鬼卒走回陽間。彭六醒後,發現家人正哀傷地為他辦身後事,原來他已死了一畫夜。一家人見他復活過來,欣喜不已。彭六想起那兩位兄弟,趕忙前往探問,發覺兩人果然已死,回想起地府受審的情景,不勝感慨。

食祿盡則命盡

筆者有一朋友的父親,早年曾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後與蔣介石不和,中年後完全退出政壇,到大陸變色後,竟淪落為一介平民,已少有人知道他當年參加黃埔軍校的功績。

朋友曾拿他父親的生辰來推算,當算到六十歲沖提綱之運時,一看此關實難度過,但朋友父親其時已九十高齡,後來還恢復了名譽和待遇,出席了當年的黃埔軍校同學會。他之所以能度過六十歲大關,緣於他中年後完全離開名利場,食祿未盡之故。

至於"食祿盡則命盡"之說,在清人梁鉅章的《浪跡續談》中亦有一例。

據載,唐代名相李德裕,有一次召一僧人預卜吉凶,僧人算後說:"相公平生當食一萬頭羊,現在已食了九千五百隻。"李德裕聞言,黯然道:"老夫年輕時曾發一夢,到晉山遊覽,看見羊群滿山,當時有幾十個牧羊人走過來,向我迎拜,並說這些都是我生平所食的羊。夢醒後,從未讓別人知道此事,想不到現在都給大師算出來了。"

十幾天後,鎮守靈武的將帥差人送來五百隻羊,贈給李德裕。李德裕知道後大驚,因為這五百隻羊到來,剛好湊夠一萬之數,於是請僧人前來商議。

李德裕說:"我不食這五百隻羊,是否有得救呢?"僧人搖頭說:"事已至此,那五百隻羊已歸相公所有,食與不食皆已算在相公的食祿中了。"李德裕聞言實為沮喪。果然事隔不久,他便被貶放到蠻荒之地,隨後客死他鄉。

人一生的食祿多少是早已有安排的,所謂"吃多少,食多少,皆是命中注定。"而食祿盡了,其人命亦亡。歷來長壽百歲以上者,多見於尋常的普通人家,少見有大富大貴而能長壽者,可見這與他們平生的食祿消耗多少有關也.









本文留言

作者泰源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