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張佩珊專欄】 何謂 "新音樂"

 2009-01-18 22:5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皇家音樂學院在每隔七年都會出版新一套的考試書籍, 目的是讓學習音樂的同學能夠接觸和認識到更多不同年代的樂曲. 每一次的更改, 我們會特別加入更多二十世紀作曲家的新音樂.

我們很鼓勵同學多彈奏一些"新音樂", 甚至於"現代流行曲". 事實上, 考生是可以從考試的範圍內選奏一首現代流行曲應考. 近幾年以來, 我看到考生選奏現代流行曲的趨勢是更為普遍. 然而, 華人考生在這方面的比例是比較低很多.

以我的鋼琴學生為例, 他們一般都是喜愛古典音樂. 對於"新音樂", 他們或多或少有些抗拒. 在他們看來, "新音樂"就是那些很難聽, 沒有旋律, 雜亂無章, 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怪音樂". 造成這個不協和的音樂錯覺, 就是這些音樂一般都給聽者無調性, 無旋律和無節拍的感覺.

"新音樂"是一個籠統的名稱, 從二十世紀初期荀白克的無調性音樂, 至二十世紀中期的"前衛音樂",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爵士樂和搖滾樂, 以至電子音樂, 電腦音樂, 傳統樂器的新演奏法, 樂器與電子聲響組合和現時的流行音樂, 都可以統稱為"新音樂".

由此看來, 新與舊基本上是相對的. 假如與今天的音樂相比, 一個世紀前的音樂己經很舊, 連五十年前的所謂前衛音樂己經顯得過時了. 以年代來看, 今天的新音樂或許是指二十世紀末期至廿一世紀初期新創作的音樂.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音樂是否新, 與聽眾的個人音樂聆聽經驗有直接的關係. 對於一位祗聽粵曲的老婆婆, 所有西洋音樂都是新的; 對於一位從未聽過中國音樂的西方人, 所有中國音樂都是新的. 甚至於流行音樂中也有新舊之分, 一首新歌過了幾年就變成舊歌.

一首樂曲的"新意", 包括新的意念和技巧. 樂曲的風格是否獨特創新, 能否代表時代, 甚至開拓新領域. 二十世紀的新意就是如何打破西洋音樂三百年來的調性和節奏規限. 二十世紀作曲家都是以嶄新的風格奠定二十世紀多元化音樂基礎.

二十世紀富創意而質素高的音樂多不勝數, 風格包羅萬有. 我鼓勵同學能夠放開懷抱, 嘗試多聽和多彈奏這個年代的音樂, 多瞭解一下不同類型的音樂結構和特色, 以提高自己的音樂欣賞能力.

(張佩珊女士是一位資深鋼琴老師, 現為皇家音樂學院考試官. 讀者如對學習鋼琴有任何疑問, 歡迎致電(604)207-0868, 張女士將於本專欄為讀者解答問題.)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