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不給個說法算了,你把糧食還給我們!(組圖)

作者:老虎廟  2009-01-05 02: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這位農民是誰?

本文題頭有幅照片,是一張為大家所熟的歷史舊照。在一些中共回顧自己光輝歷史的記錄影片和文字文獻中,這張舊照往往會被用來陪襯--在陝北,偉大領袖毛 澤東同志與農民群眾談笑風生。云云......


這個農民多次與那個最大的人物合影

照片裡,背對讀者的農民是誰呢?能和毛澤東站一起談笑風生的農民又該會是何等樣的身份呢?怎麼自1949年中共建國以來,在任何載體以及文獻中就始終未提到過汝等農民之身份?尤其是在為教育下一代,又根據毛澤東的"勞動大學"一說而在陝北新建的毛岸英青年教育中心,其基地正是用的照片裡那位農民家的窯洞,卻令人深感蹊蹺的是依然不提這位農民的名姓,您也因此無法得知這位農民究竟是誰,為什麼許多處中共黨史就總要與他關聯,而關聯歸關聯,卻又要隱去這位農民的名姓?以致有人分析認為,之所以反覆使用那位農民和毛澤東在窯洞前談笑風生的照片,也是因為照片裡的農民只給了一個背影,而毛澤東和人民群眾在一起的照片又十分珍貴等等。

的確,照片裡的農民身份不凡,他曾是毛 澤東在延安的個人土地代耕人;毛 澤東對剛從蘇聯回國的毛岸英說再去上中國的"勞動大學"的那個大學就設在照片裡這位農民的窯洞裡;毛 澤東也曾為這個農民親題錦旗,後半句說到這個農民是"天下有名"......


和這個農民合影的當年五大書記也不少,我今天所能找到的還有他和朱德朱老總的合影(見上),也是為大家眼熟。而且這些照片更為天下中國人所熟,其熟悉之程度不啻於這個農民就是人民的代表、農民的代表、解放區的先進人物的代表。


明面兒上的事情已經說道很多,可以放下暫且不表,只說為甚如此之顯赫人物,自解放以後就銷聲匿跡?為甚當年詩人艾青以此為原型所著長篇詩作自解放後就一直被禁,而我從網端搜索而來的當年延安新華書店版該書的封面截圖竟然來自一家文物拍賣網站,書價也顯然因了其特殊背景而高達890元成交。

謎啊!

2008年,即將到頭的一個夜晚,我帶著如上種種欲解之謎前往北京雙井地區的一家一床收費僅20元的小破旅館裡,我在那裡見到了這位神秘農民的孫子吳志民。吳志民給我的印象,一看就是那種面朝黃土,背向天的黃土堆子裡走來的老實農民。採訪吳志民,前後用時四小時之久,深刻的感受就是,吳家的事情其線索實在簡單,簡單到像似一個"1"字,以致被吳志民刻意拖長錄像時間,卻最終還嫌簡單。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區區"簡單",卻被政府組織部走了六十年,至今未解。這就不得不質疑對待人民的問題是否上心?對待以甘乳養育革命的老區人民還是否良心存在......

在人們已經耳熟能詳的上訪故事裡,人民似乎已經熟悉了那些樣式百般的案情枝節和因事而悲情的面孔。可誰又能想到,如今,當年沂蒙山下以乳汁養活了傷員;當年為革命"妻子送郎上前線";當年為根據地的存活而捐糧百擔才名聲赫赫的邊區大勞動模範......如今這些人的直系孫輩們竟然也要走上為英雄正名的上 訪之路!

告別吳志民,耳旁依然迴盪著的,是吳家後人聽來令人撕心裂肺的呼喊--我爺爺四十年代支援革命,把那麼多的糧食捐給了你,你現在也不給我一個公道,不給我爺爺一個結論,這也就行了(算了)。你把糧食還給我們!我應該要的我也要。這麼多年了,你把我的東西給還回來。讓我在我爺爺的老墳前也有個交代!

這個大勞動模範就是--吳滿有!


吳滿有"叛敵"之謎

12月26日,陝北漢子40餘人來京,是為高崗夫人李力群過壽。同在北京的還有一吳姓陝北男子,吳姓為先期到京,此人是當年邊區勞動大英雄吳滿有之孫吳志民。

兩撥人馬京城邂逅,吳孫一撥其實只一人,千里之外忽遇鄉音,感慨之情,自不必言說。卻說起勞動英雄吳滿有一案,眾人皆曰:冤!冤極!

橫山縣史誌辦雷約我前往一面,問吳家事情是否拿來京城"走動走動"?我說當然可以,總不至於就此叫一農民--且不論其勞動英雄若何若何--背幾世之冤吧。

26日,我如約前往雙井地區一小旅館裡與吳家孫子會面。

吳滿有的事情網端已難搜尋,即便是搜到的也是對吳滿有貶多過於褒。有幸看到人民日報五十週年庫裡有一篇【新華社陝北前線三十一日電】《吳滿有積極練武》落款時間是1947年6月3日。總算保留了1947年當年報導,因此客觀;另一篇是寫於2004年,是關於毛岸英的,大概是因了說毛岸英,就必說"勞動大學",說勞動大學若不說起吳家,文章就基本上不成立。因此文中凡涉及吳滿有的事情,多少有所記載,尚且客觀[見《毛岸英的壯麗人生》]; 另外,我在27日那篇博文《不給個說法算了,你把糧食還給我們!》裡記過吳志民隻身赴京為爺爺疑案上 訪一筆,在那篇文章的文後有善意網友轉貼相關吳滿有簡歷的,內容基本從網端照抄而來,其中又有如下說法"......正指揮後勤部門撤退的二縱民運部副部長吳滿有撤到白虎村,與追擊來的青馬騎兵遭遇,吳滿有遂被俘,後變節投敵。"

一句"變節投敵"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且不論先前此人如何英雄,也不說其是否有政治傾向,只說是一個人的話,這個偏聽一方的人格定論也是對人的極其不公。果然這個吳滿有從此就成人鬼不是,回到延安後,遭到政府以及盲目聽信政府的人的橫加排斥並且如此排斥一直發展到了今天--政府要蓋學校,責令吳滿有後人立刻遷墳(吳滿有墳墓);政府近年建了個"毛岸英教育基地",用了吳滿有的老宅(當年所謂"勞動大學"舊址)卻從頭至尾看不到一個"吳"字......

1994年四月份的《炎黃春秋》上刊登了李銳(原中組部副部長)的文章《勞動英雄吳滿有真的叛變投敵了嗎?》,才算是44年來第一次有人在貫以敏感為著的雜誌上小心翼翼地為吳滿有的問題發出了質疑......然而又是14年過去了,李銳的一篇文章猶如大海一針,也僅僅只體現在我眼前這個可憐巴巴的陝北後生,吳家的後人,在茫茫上 訪路上能夠拿得出的唯一權威卻無權定論的皺皺巴巴幾頁白紙上。

一個政府可以"江山如此多嬌",卻不可以為一個曾經養育過自己的小農民說清楚公道;一個政府可以對眼皮子地下的不同意見做到刪、劫、堵、罰、圍、剿、抓,且做到精,做到細,堪稱精準,卻對一個自己的人民的人生攸關做到置若罔聞,真乃天下奇事!看來"別人做不到的,我們就定能做到"的確不是一句虛言。上世紀七十年代,周總理陪西哈努克赴延安參觀,當看到老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總理含淚說過這麼一句著名"我們回來得晚啦!"這句話叫老區人民又享受了四十年,中聽不實用,政府是一屆屆的換著,"總把新桃換舊符" 的景象卻實難再見!

我將訪問吳滿有孫子吳志民的過程製作成視頻節目,試著為甄別事實真相做點努力。上集內容為大家基本所知,重點在下集--吳滿有被俘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製作完並且播出的是上集。

待續
来源:24小時在線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