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聯想

中秋佳節又將來臨,是騷人墨客吟風弄月,賞詩詞、作對聯的大好時光;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秀秀,巫山秀秀秀非常",是"有月即登臺,無論春夏秋冬;是朋皆入座,不分東西南北"的最佳時節。故金秋送爽,桂丹飄香的秋節,正是蘇軾《南鄉子》詞:"佳節若為酬,但把金樽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夫何憂何懼?!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所謂中秋,是因為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恰為月中。韓愈《和崔舍人月詩》:"三月秋端正月,今夜出東溟"詩中的端正月,指的就是中秋月。筆者在《洄瀾詩社中秋月夜》云:"溶溶皓月挂高空,桂蕊飄香氣味濃。月夕無分南與北,星辰不論西和東;三秋八月三秋半,八月中秋八月中;不忍吳剛揮斧鉞,芬芳留與碧蒼穹"的詩句,也是道出三秋之義。

中秋何以成為節令?唐朝歐陽詹在《玩月詩序》中云:"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此說由於十五實秋季中間,寒暑均等之故。而中秋正式訂為節日,則是在宋朝《宋史太宗紀》有"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中秋節食翫月羹'"的記載。可以說"中秋節"到了宋代,比之唐代更大大流行,除了賞月祭拜,還加上吃食助興。

蘇東坡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佳句;到了明朝以後,以月餅相贈,而有所謂"明月下,思無端,獨上層樓強自歡;到老人生難得見,緣何別向別時圓"及"好眠夢斷不難醒,碧水沁涼好個秋,月月月圓運月半,年年年尾接年頭"之詩篇。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