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需要盡量遠離的七大類藥品

家長總喜歡把自己作為「過來人」的經驗傳授給下一代,覺得這才是對孩子負責。但要注意,如果在用藥上也遵循這一準則,就有可能「好心辦壞事」。

對於兒童來說,所有的藥使用時都應謹慎。護理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更不能根據自己的判斷,自行給孩子用藥。此外,在常見藥中,還有幾類是小兒應該盡量遠離的。

激素:臨床上的激素,被廣泛用於抗炎、抗病毒、抗過敏等,對很多種疾病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療效。但如果使用不當或長期使用,會讓全身許多器官組織產 生不良反應,患者通常會表現為身體很胖、手相對細、水牛背。過用激素還會降低機體免疫力,造成股骨頭壞死等。因此,兒童需要特別小心,能不用盡量不用。即 使出現某些疾病不得不使用,也應遵醫囑進行,盡量避免長期服用。

抗病毒藥:孩子若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應首先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明確原因後再於醫生指導下針對病症服藥。否則,一旦用錯,很容易出現肝、腎毒性、過敏反應等副作用。

退燒藥:退燒藥一般都有較大的副作用:如刺激胃黏膜,減少食慾,加重胃潰瘍、引起出血,引發血液疾病,損害肝臟和腎臟,甚至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表現為剝脫性皮炎合併肝腎中毒而危及生命。因此,小兒發燒,應盡量採用冷水敷、退熱帖等物理降溫辦法。

瀉藥:新生兒的體內大部分是水,因此對此藥特別敏感,容易導致脫水。

磺胺類藥物:兒童禁用,否則可引起嬰兒黃疸,腎臟功能損害。

喹諾酮類藥物:會影響兒童骨骼的生長發育,比如誘發小兒軟骨發育障礙等。

氯黴素類藥物:由於新生兒肝酶發育不完善,腎臟排泄能力較低。一旦服用此類藥物,很可能導致氯黴素在體內蓄積而引起循環衰竭。
本文留言

作者杜文民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