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何清漣:誰是中國股市最大的贏家?

 2008-06-27 06: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目前,國內外在對中國情勢的研判上,只在一個領域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對中國股市持悲觀預測。與2007年10月16日股市高達6,124.04點、總市值40多萬億時的風光相比,今年6月20日股市報收2,831點,市值縮水20多萬億元。絕大多數股民的資產都隨之嚴重縮水。

那麼,究竟是誰在股市裡賺了錢?為解疑釋惑,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目與搜狐網等聯合做了一項調查,自2007年1月1日開始,至2008年6月17日為止,共有 764,588名投資者參加了這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2.51%的投資者虧損,盈利的只佔 4.3%,勉強不虧的佔3.15%。

當詢及導致中國A股大幅下跌的原因時,接受調查的股民當中,有81.85%的人認為中國A股市場調控及監管有問題,有12.22%的人認為最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3.42%的人認為最主要原因是外圍金融市場動盪,還有2.51%的人認為最主要原因是油價持續攀高--從我對中國股市的觀察來看,認為中國A股市場調控及監管有問題的答案多少接近事實真相,而後3種看法的人對中國股市的基本性質都缺乏瞭解。

中國股市從其誕生之日開始,就是一個圈錢與財富再分配的場所。最開始是一批先知先覺的企業有效地利用了這一跤易平臺圈錢。總理朱鎔基最開始想"規範整頓"股市,折騰了一番後發現難度實在太大,於是產生了一個聰明想法:與其讓別人在股市圈錢,政府來收拾爛攤子,還不如政府自己圈划算。於是將大批經營不善且資金飢渴的國有企業推向股市,利用股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救死扶傷"。嘗到了甜頭後,本屆政府更大膽,乾脆利用股市成功地化解了中國金融系統的大量壞帳。

CCTV的調查其實漏掉了股市的真正贏家:上市企業。許多國有企業本來不是生命垂危,就是病入膏肓。當它們通過股市成功地圈到了大批錢後,方才起死回生。即使後來逃避不了死亡命運的企業,至少也通過股市資金續過一段命,而這一續,至少改變了許多國企負責人的命運,讓許多上市的利益相關者不同程度地獲利。只不過,他們都是隱形獲利者,很少有人渲染這一點。

與歐美包括亞洲的股市相比,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政策市",沒有政府積極的政策傾斜與扶持,不會有股市的繁榮興旺;但也正因為政府的扶持目的與方法都出於自利的需要,中國股市始終有"病"。

但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有這樣一個股市存在,可以轉嫁一些經濟風險。

多年來,中國銀行系統的巨額壞帳(最高時曾達9,110多億美元)一直是中國政府的心頭大患。經濟觀察人士一直認為金融危機將成為中國經濟危機的引爆點。有那麼幾年,中國政府曾想盡方法,試圖將中國銀行中的巨無霸--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推向華爾街圈錢,以轉嫁金融風險。但因華爾街設置的門檻過高,中國銀行業無法達標,最後只好轉向香港與中國A股市場。在中國A股市場陸續上市的銀行計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民生、華夏等多家。銀行股最紅火時,其總市值曾佔中國股市市值的一半。

對比中國銀行業上市前後的壞帳率,就可以知道股市的存在以及政府直接操控股市,對中國當局來說是多麼必要。

由於中國銀行業的壞帳率對世界來說都是個秘密,為便於比較,此處只引用中國政府公布的數據以作參照。2004年3月底,中國4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為 18,900億人民幣,約佔貸款總額的19%。但從2006年以來,各銀行陸續上市之後,情況大有改觀。到2007年末,中國、建設、工商等5家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降到歷史新低,平均不良率僅為8.05%。美國銀行(原美洲銀行)首席財務官普萊斯對外公布,2005年6月美國銀行投入中國建設銀行30 億美元,短短2年後,直接和潛在獲利已達到320億美元--請注意,這一時期正好是中國建行上市大量圈錢之時。事實上,這幾年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手段並未有明顯改善,腐敗也並未減少,更兼由於房市下跌、企業破產及股市下跌,新的不良貸款在持續增加。如此情況下效益特高,不良貸款率大幅減少,實賴政府批准其上市圈錢之"功"。

對於這樣一個為政府自利目標服務的股市,期望它"健康發展",只能說是期望者過於幼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夏電子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