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估公司AIR Worldwide表示,四川地震料將造成超過兩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另有專家表示,地震將令全年4.8%的通脹目標破滅,對於滬深股市的餘震仍將繼續,但災後重建反會刺激下半年的GDP增長。
路透分析指,這次四川大地震的直接經濟損失會達幾百億元人民幣,但從以往經歷來看,地震後工業生產往往很快反彈。投資者不必過於擔心地震對經濟存量的破壞,中國多年來一直受到生產過剩的困擾,地震反而能幫助消化存量,關鍵在於經濟增速是否會放緩。經濟學家們預測,地震最多隻會在第二季的GDP數據中有所體現,地區重建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速可能還會有幫助。
瑞銀的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也指出,地震對經濟存量的影響大,對增量的影響比較小,如果能夠加速重建,反而會刺激GDP增長。
香港《文匯報》報導,摩根大通昨最新報告稱,地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且短暫,遠不及年初發生的雪災,相對於華南地區夏季頻發的洪災,此次地震產生的影響亦較小,而災後大規模重建工作將極大地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報告認為,儘管此次地震可能導致受災地區的物價出現短期波動,然而一旦震災的影響消退,經濟活動將恢復正常,部分食品價格也將隨之回穩。即便是1999年發生的臺灣9.21大地震,通脹也僅同比溫和增長0.5%(災前8個月已上揚0.2%),而且持續時間不過2個月。
報告並稱,雪災與洪災波及中國大部分地區,導致農業減產,以及交通和電力供應中斷,並最終對工業生產造成影響;而此次震災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區域性事件,且四川是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內陸省份,並非主要的製造樞紐。四川省的 GDP及工業生產僅各佔全國的約4.2%以及2.5%,出口比重更是不足0.2%。
AIR則表示,四川處於地震易發地帶,幸運的是此次強震未直接襲擊成都市。AIR預估成都的總資產價值為逾1150億美元,其中僅有很小一部分投了保險。但AIR還警告稱,仍需數週才能計算出此次地震所造成的總損失。
******************************************
地震經濟損失超雪災 或拉低二季度GDP增速
多名專家學者表示,中國四川發生的8.0級強震由於人員傷亡和建築損毀嚴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將遠超年初的雪災,或將拉低二季度GDP增速0.4-0.7個百分點,並給全國勞動力供給和宏觀調控政策帶來短時間的衝擊。
直接經濟損失超雪災
《中國證券報》報導,國內經濟學家認為,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將超過雪災。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範劍平預計,與雪災相比,地震將給人民財產存量造成更大損失,直接經濟損失要大得多。經濟學者劉正山初步估算,這次地震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大約為5252億元,遠超年初雪災造成的1516.5億元損失。
大地震涉及四川18個市(州)和甘肅、陝西、重慶部分地區,受災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直接受災人口達1000多萬。截至5月18日14時,地震已造成 32477人死亡,220109人受傷。截至17日14時,地震已造成房屋倒塌312.8萬間,房屋損壞1560.9萬間。此外,受災地區交通、電力、通訊、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均受損毀,損失嚴重。
美林證券之前稱,與雪災相比,汶川地震的影響範圍更小、持續時間更短,幾乎不涉及經濟重鎮,對經濟的影響也要小得多。這也是外資投行的普遍觀點。
二季度GDP增速或受"震"
數據顯示,四川省人口為817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6.2%;四川GDP為10505.3億元,佔全國GDP的4.3%。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測算,地震將造成當地生產中斷1個月左右,由於受災地區GDP佔四川省的50%左右、全國的2%左右,地震可能拉低全國工業生產增速0.3個百分點。同時,由於人員傷亡和財產損毀,受災地區消費將下降30%,導致全國消費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災後重建將激發投資,推高全國投資增速0.3個百分點左右, "初步估計,汶川大地震將拉低全年GDP增速0.2個百分點。"
諸建芳認為,雖然地震帶來的自然災害會給二季度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到三、四季度,經濟將恢復正常的增長,一些領域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
招商證券發布報告認為,"如果不計算生命損失及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影響,以目前得到的信息來看,地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相當有限"。地震震中汶川縣屬於山區,只有少量工廠和農業生產,產值只佔四川省的0.3%;震感較強的甘肅、陝西、重慶、雲南、山西、貴州和湖北的GDP總量佔全國的18%,但生產基本上未受破壞。
範劍平認為,二季度四川省消費和服務業(主要是旅遊業)將受到影響,從而使全國GDP增速受到負面影響。但從全年來看,根據經濟學上的"破窗效應",災後重建將拉動投資增長,反而可能推高全國GDP增速。此外,儘管當地一些大企業生產受到影響,但其他地區為救災加班加點生產,可以抵消這一負面影響。
衝擊波仍在"發酵"
專家認為,除影響經濟增長外,地震還可能衝擊全國勞動力供給和宏觀調控政策。招商證券認為,重大人員傷亡可能會對區域勞動力供給造成影響。2007年,四川外出務工2002萬人,在全國居第一位。"考慮到災區有效勞動力目前多在外務工,災後可能短期回流以支持重建,地震對全國勞動力供給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評估。"
由於發生了大地震,一些投資者預期宏觀調控政策將會有所放鬆。央行成都分行近日也表示,對受災嚴重的成都、綿陽等6市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5月20日暫不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國金證券認為,管理層會像處理雪災情況一樣,適度擴大信貸額度以滿足重建需要,今年銀行信貸總規模擴大的可能性有所上升。
但也有專家認為,雖然用於災後重建的投資肯定會有所增加,但抑制通脹仍是短期內宏觀政策的首要任務。
**********************************
人民幣匯率升破6.98 料地震推動升值速度
人民幣兌美元19日中間價創匯改以來新高為6.9712元,亦是08年以來第35次創新高。分析稱,四川強震短期內將推動通脹飆漲,監管層可能繼續通過推動人民幣升值來控制通脹。上週五美元顯著下跌,也推動了人民幣兌美元升勢。
四川是中國農業大省,地震或將使通脹壓力有所增加,而且在當前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持續在數年來高點處徘徊之際,料人民幣進一步升值指日可待。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5月19日消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19日中間價為人民幣6.9712元。按照匯改時8.11的匯率計算,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達到14.05%。
自4月上旬人民幣兌美元強勢突破7.0大關之後,人民幣兌美元陷入高位區間震盪走勢,今日突破6.98關口,明顯突破了此前區間。
上週四美國財政部向國會遞交了半年度全球匯率政策報告,決定不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對中國最近幾個月允許人民幣加速升值表示讚賞。下月將舉行新一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市場預期此前人民幣可能恢復升勢。
中國央行在《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稱,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中國央行網站14日發布的這份報告稱,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這將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和抑制物價上漲。
********************************
密切關注地震可能引發股市"餘震"
四川汶川發生的7.8級地震已經或正在影響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各個方面,影響的程度已經或正在逐步顯現,適時適度地對地震災害的廣度和深度做出評估,認真分析災害的傳導途徑和實現機制,形成合理的災情預期和減災措施,具有現實的緊迫性和全局的重要性。本文擬從股票市場的視角加以整理,供各界參考。
市場近期表現
上證指數從5月12日的3626.78點到5月16日3637.32點橫盤整理,交易量相應從1187億元到 908億元基本持平,地震災害對股市的影響不大。從結構上看,出現了"災後重建"的熱點板塊,水泥、鋼材、醫藥、路橋的相關個股漲停、甚至連續漲停。從走勢上看,在管理層穩定股市的要求下,TOPVIEW顯示,機構投資者上證A股的持倉量5月13日以來連續4個交易日增加,出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持續4個交易日淨買入,正在延續政策底反彈行情,近期並有向好發展的趨勢。據申銀萬國證券統計,5月13日停牌的66家川渝公司,以2008年5月12日收盤價計算的流通市值僅佔上市公司總流通市值的2.22%,以2007年年報計算淨利潤佔比還不到1%,直接影響非常小。雷曼兄弟認為,四川、重慶兩地的GDP全國佔比5.9%,工業產值全國佔比僅3.5%,不足以左右未來經濟局勢,四川地震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影響是暫時而又有限的。也就是說,市場認為,四川、重慶的農業經濟體屬性不會因地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經濟的工業化屬性,左右宏觀經濟走勢,進而改變股市的基本面;川渝板塊的份量較小的特性,還不能導致股市的結構性量變上升為全局性質變。
關注滯後"餘震"
運用事件分析法觀察,汶川地震對股市的影響,短期內統計上既不明顯又不顯著;從傳導途徑和實現機制上跟蹤,短期內對股市的基本面影響有限,股市的供求關係靜態均衡。所有這些,並不說明汶川地震不會引發股市"餘震";如果將觀察的期限延長,將觀察的視角擴大,將觀察的方法增多,"餘震"的不確定性陡然擴大,需要密切關注。
國際經驗表明,曾經發生在美國加州、日本神戶以及印尼的地震,在地震發生之後的幾天內並沒有對股市造成過大影響,但幾天之後,災情不斷揭示和日益擴散,地震引發經濟下滑的擔憂傳導並擴大到資本市場,隨即出現股市大幅下跌。已有跡象顯示,地震後的醫藥股已經感受了一場"餘震",短短4天內經歷了一場大起大落。數據顯示,5月13日,醫藥板塊指數上漲6.1%,漲幅8%以上的超過20只;5月15日,醫藥板塊指數下跌3.58%。跌幅超過5%的醫藥股25只,而整個A股下跌超過5%的個股不到50只,醫藥板塊大規模跳水。這就說明,股市"餘震"有案可查,同時並不遙遠,亟待認真研究。
"餘震"需要正視
汶川地震惡化部分川渝公司的基本面。儘管復牌的公司公告損失不大,但目前川渝板塊仍有32家公司繼續停牌,正在評估災情損失。同時,已查明的損失不小,雲南銅業預減1.3億元銷售收入,劍南春因水電不通停產損失近40%,新希望預損300餘萬元,蘇寧電器、岷江水電、桂冠電力、樂山電力等已經停產或部分停產。據申銀萬國證券測算,中國人保、平安和太保2007年在四川的財險市場份額分別為44.8%、8.7%和 6.4%,人身保險市場份額分別為38.6%、11%和10.7%,保險行業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程度依次是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這些直接形成了利空預期,"餘震"多久有待觀察。
汶川地震加劇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據統計,2007年全國糧食產量50150萬噸,四川佔6.9%;全國油料產量2461萬噸,四川佔9.3%;全國棉花產量760萬噸,四川佔0.22%;全國肉類產量6800萬噸,四川佔16.1%。2006年川渝地區肉豬出欄 7356萬頭,佔全國總數的10.8%,其中,成都、綿陽、瀘州等8個主產地區豬肉產量佔四川全省總量的51%。可見,汶川地震將提升近期中國通貨膨脹尤其是食品價格通脹預期的上行風險。據申銀萬國證券測算,生豬價格可能多漲5-10%甚至更高,推高2季度的CPI0.3%左右。汶川地震在造成直接損失的同時,往往還會發生一些次生災害,如水壩垮塌、火災、有毒物質泄漏、災後瘟疫、海嘯、社會動亂等等,產生的連帶災害損失。這些利空正在形成和逐步擴大, "餘震"多大不容慢待。
這就表明,汶川地震對股市可能產生的"餘震"的震源主要是直接惡化災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增加個股的非系統風險;加劇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下移股市的估值中樞,增大股市下行的系統風險。"餘震"的傳導途徑是從災區向全國蔓延,從受災公司向產業傳導,從受災產業向宏觀經濟集聚。"餘震"的傳導機制從供給損失變為供給減少,從供給減少轉化為價格上漲,從價格上漲轉化為需求減少,從需求減少演化為經濟滯脹。
政策建議
防範汶川地震引發的股市"餘震",需要加強對股市的風險管理,完善資本市場風險的識別機制、度量機制和管理工具。首先需要適時適度改善宏觀調控,防止出現經濟滯脹。然後,盡快建立股市系統風險的識別和預警機制,通過開發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實行逐日盯市制度,適時發布股市系統風險等級,及時揭示股市風險,適度明示風險大小,合理引導市場的預期。其次,實行相機決策機制,按照內生工具優先、外生工具輔助的原則,依次啟用制度工具、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實現分期分批分散風險、處置風險和隔離風險的有機結合。最後,建立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聯動監管機制,盡快實現從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過渡。(文/王曉國)
*************************************
證券市場紅週刊 震後股市更要"講政治"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慘重傷亡超出了大多數人早先的預料,令人痛心疾首。而在股市方面,原先投資者比較擔心會受地震的負面影響而暴跌,但出人意料的是股市沒有在這個時候添亂,表現相當平穩,甚至還頑強上漲。看來這是"講政治"的成果,基金不會在這個時候選擇拋售, "大小非"也不敢再冒天下之大不韙違規減持,剩下的私募基金和散戶影響有限,再說大多數人對股市上漲樂觀其成,因此讓股市度過了震後不同尋常的一週。綜觀滬深股市一週的表現,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值得咀嚼。
大災之後更須穩定股市
有心人曾統計了境外股市在發生大地震後的表現,結果上漲的居多,有的漲幅還較大,而下跌的是少數,並且跌幅也不大。地震屬於天災,會造成嚴重的破壞,一般來說,這肯定是重大利空因素,股市因此而上漲是反規律的。那麼為什麼反規律的事卻普遍發生呢?看起來境外股市在發生天災後也採取了一定的穩定市場的措施,從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因此,當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出於"講政治"的需要而採取一定的穩定股市的措施是完全正常的,否則這個時候股市再大跌,那就可能影響社會安定。應該說這次管理層做得很好,股市的表現比任何時候都穩定,沒有出現任何恐慌的苗子,一切似乎都是市場行為,沒有人為干預的影子。
如果出於"講政治"的需要而在這個時候選擇買進,那麼一般會選擇什麼股票呢?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醫藥股、鋼鐵股、水泥股出現強勁上漲。這在境外股市已有先例可循,滬深股市可謂是依樣畫葫蘆。道理很簡單,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急需醫藥救治,而災後重建又需要大量的水泥、鋼材等建築材料,對這些上市公司來說增加了業務量,必然也會給相關上市公司增加一定的利潤。境外股市如此表現有其道理,那麼滬深股市也如此表現又是什麼道理呢?
中國有中國的國情,上市公司大都是國有公司,未必能因為天災而獲利。不過一樣要買進股票,以這樣的理由選擇股票比較容易形成共識,既講了政治,又能夠立竿見影地在二級市場獲利。從過去的股市實踐看,這只能產生短期效應,過去非典暴發時也產生過這樣的現象,但非典對醫藥類上市公司利潤率的實際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原因也很簡單,誰也不能在這種時候發國難財,相關上市公司的產品在這個時候不是無償劃撥,就是以成本價向災區提供。大家對此心知肚明,但仍然選擇買進這些板塊的股票,其實也是一種短期行為。通過短期行為在這個關鍵時刻穩定股市,這是大家都樂於接受的。
大災對國民經濟有大損害
從中長期來看,地震對國民經濟的傷害不容輕視。這次特大地震與年初的雪災不可同日而語,可比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而對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害可能遠遠超過唐山大地震。雖然這次特大地震地處偏遠地區,造成的人員傷亡損失小於唐山大地震,但災後恢復重建的代價卻要大得多。汶川地區的災後重建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這裡面固然有商機,但更多的恐怕還是陣痛。對股市而言,資金面恐怕也會偏緊,人們曾經寄予厚望的股市"黃金10年"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有了對中長期趨勢的判斷,把握短線行情就應該既積極又謹慎。既然現在有一波"講政治"行情,那麼投資者就不妨積極參與,有行情自然沒有理由不做。但現在的股市與去年已經完全不同了,捂股不動將是大忌。行情的短線特點給散戶投資者提供了較大的週旋空間,但散戶投資者對目前市場炒作的一些個股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跟風也必須快進快出,從本質上來說,一些個股的強勢仍然是憑藉資金優勢炒作的結果,不可迷信。
像震後連續漲停的四川路橋,就是靠想像憑資金優勢炒作的產物。從表面上看,汶川的災後重建給四川路橋提供了商機,但實際情形可能得不償失。四川路橋很大一塊收入來自道路通行費,毛利率高達93%,而道路工程施工的收入毛利率僅為5%。換言之,道路通行費收入對四川路橋至關重要,而多接一些道路工程施工對利潤率的貢獻度不大。汶川大地震對四川的旅遊業造成沈重打擊,遊客的急劇減少和運送救災物資車輛的免費通行將大大減少道路通行費的收入,這對四川路橋業績的影響其實是負面的,因此這樣的炒作只能是短期的。投資者如果明白這一點,就不會盲目跟風了。(作者:胡東輝)
*****************************************
華盛頓郵報 中國面臨經濟餘震
從數據上看,張正傑(音譯,Zhengjie)和他的工廠情況良好。受傷工人數為零,死亡工人數為零。工廠有鋼筋加固的牆經受住了上週的大地震。在地震結束後,關於什邡曾發生的噩夢般的事情,工廠裡唯一的證據就是管道的輕微破裂,這些很容易修好。
然而,這家肥料廠自地震後一直沒有運作。問題不在供給或機器。而是僱員。什邡安達化工的銷售人員張正傑表示,人們很恐慌,不敢進工廠工作。
震區最初的混亂被軍隊驚人有序的救援和清理工作所取代,中國領導人把注意力轉向倖存者以及恐懼的經濟後果。
在震中附近地區,很多人住在帳篷裡,或者在草坪上,哪怕他們的房子仍然完好。工人拒絕回崗位工作,直到政府檢查員認可建築物的完整性,不過要他們全部復工,可能需要數月或數年時間。
早期評估認為,這場災難的經濟影響將是"極小的"、"暫時的"、"有限的"。經濟學家宣稱這是一場人類災難,而不是一場經濟災難。
但在地震過去差不多一個星期後,大量企業仍然關門,數以百萬計的民眾仍然沒有回到工作崗位。有證據表明,中國維持其雙位數增長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從穀物到水電到化工)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昂貴。
多山的四川並不是製造業基地,僅佔中國總工業產出的3.5%。然而,它是重要的穀物和豬肉生產地,而且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氣儲備。它的五座最大的城市(包括省會成都)避過了這場大規模的災難。
儘管地震的損失不會令中國經濟出軌--重建項目幾乎必然會促進開支,但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它可能顯著地削弱GDP增長。
最重大的全球經濟問題可能是地震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在週五(16日),紐約原油價格幾乎漲到128美元一桶--猜測世界第二大消費者中國將因為地震損失造成的能源短缺不得不加大進口。
此外,大約400座水壩在地震中受損。華能集團太平驛水電站周圍的路全毀了,還有50名工人被困。
在國內,中國能否在危機之後控制通脹將是政府形象的關鍵指示器。保持基礎食品價格穩定被視為社會穩定的關鍵。
去年夏天豬肉價格開始上漲之時,中國總理溫家寶高調敦促地方官員控制價格,否則可能擾亂"和諧社會"。而四川生產中國超過11%的豬肉,而且是中國穀物產業的心臟地帶。由於種種因素,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2%,中國官員上週宣布開放國家儲備的數萬噸穀物和植物油這樣的非常措施。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分析師孫明春(音譯,Sun Mingchun)寫道,儘管他認為農產品生產不會遭到大破壞,但"由於全球稻米市場的最近的短缺",危機仍然可能"惡化大米供應問題的恐慌,可能導致米價再升高"。
而上週由於人們預測重建會令對建材的需求增長,河北太行水泥和亞洲水泥的股價上漲。
什邡安達化工的行政骨幹和海外客戶聯繫,要求工人在週一(19日)報告。這家工廠曾經試圖在週四(13日)開工,但130多名工人只有10人露面。廠長向朝安(音譯,Xiang Chaoan)表示,最初的想法是讓人們迅速走出地震的陰影,但如今看來似乎太急了。他表示,如果工廠本週運作,他應該可以保持價格穩定,但如果長期只能部分運作,那他可能無法滿足所有的訂單。(作者 Ariana Eunjung Cha)
譯文為摘譯,英文原文: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8/05/18/AR2008051802372.html
**********************************
震災挑戰政策從緊力度 20日料出臺系列政策
汶川大震後,中國宏觀調控發生微妙變化,央行的關注點從通脹轉移到避免經濟下滑。有消息稱,央行正在醞釀一系列的抗震救災的政策和措施,預計正式出臺時間將在5月20日前後。
中央財經大學主任郭田勇分析認為,地震後央行首要任務是保證貨幣供應量。預計出臺政策內容包括放寬災區信貸規模限制、提供利率優惠、延長信用卡還款期、支付系統開放運作等;而對於備受關注震毀房屋的按揭貸款等問題,則更多應該是多部分協調解決,如"震毀房屋按揭貸款,就應該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及銀行分擔解決,不可能讓商業銀行單方面承受損失,銀行可以考慮適當減免利息甚至部分本金。"
自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以來,央行已先後出臺了多項緊急措施,其中針對災區商業銀行出現的流動性困難,央行已經增加了55億元再貸款。
首次未提"經濟過熱"
《中國經營報》報導,市場人士說,央行發布的2008年第一季貨幣執行報告是在四川大地震後出臺的,反映了宏觀決策者對於目前的複雜宏觀經濟的一種謹慎態度。這種謹慎最集中的體現在對於經濟增長的描述和態度。自200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從緊貨幣政策半年以來,"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雙防"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在最近一次央行發布的貨幣政策報告--也就是今年2月22日發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仍然強調,"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抑制總需求過度膨脹。"
時過兩個月,在美國經濟衰退、中國南方雪災襲擊及至今日的四川大地震等等一系列事件衝擊下,在經濟界的不斷呼籲下,央行終於首次摒棄"雙防"中的"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轉而將"把控制物價上漲、抑制通貨膨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範劍平表示,這一說法反映了央行對於目前經濟回落的關注,央行會繼續保持從緊貨幣政策,保持原有的措施,但是進一步的緊縮措施將不會出臺。
"雙防"描述上的鬆動極大地鼓舞了市場,分析師們似乎看到了未來朦朧的銀根信貸鬆動。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發布報告表示,儘管中國4月份CPI高達8.5%,但貨幣政策實際上正在放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並不對貨幣緊縮構成影響,第三季度信貸額度將出現鬆動。 王志浩稱,中國持續面臨高通脹威脅,政府正在對是否確實實施緊縮貨幣政策遲疑不決。
花旗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瀋明高說,此次地震災後重建和雪災不同,這次災後重建的難度要大很多,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住房、民生問題的投資。他認為可能會有一些政策放鬆,首先體現在財政政策放鬆上,政府會對基礎設施投資增加,政府會拿出一部分錢救援受災的百姓。
地震影響中國經濟
影響"雙防"修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剛剛發生的四川大地震。5月12日四川地震後,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說:"我們在成都的一個農業科技項目已經停了,但預測災後重建會加快項目的推進力度。"
受地震影響,66家川渝上市公司在5月13日集體停牌。不過,第二個交易日34家公司復牌表示,生產經營未受地震影響,這極大地舒緩了市場對於地震的憂慮。
相較於經濟總量的影響,經濟學家們更加關注地震對通貨膨脹的壓力是否會加大。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了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以下簡稱CPI)同比增長8.5%,高於市場的普遍預期。食品價格仍是通脹最大推力,同比上漲22.1%,較3月高出0.7個百分點。
摩根大通表示,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四川國內生產總值的20%源自農業,遠高於國內11%的平均水平,因此市場擔憂地震會進一步加大中國食品價格的上漲壓力。四川的農業及大米產量分別佔全國的6.1%及7.3%。同時,四川也是中國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佔全國生豬產量的11.6%。幸運的是,作為四川省最重要的地區,省會城市成都受地震的影響相對較小。
摩根大通認為,儘管此次地震可能導致受災地區的物價出現短期波動,然而一旦震災的影響消退,經濟活動將恢復正常,部分食品價格也將隨之回穩。同時,災後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將極大地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新組合:"松財政、緊貨幣"
在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高於市場預期的CPI數據後,市場正在等待"不對稱加息"。但是四川大地震後,央行僅僅按慣例每月一次的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而再次放棄了加息。
在央行2008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首次未提"防經濟增長偏快轉向過熱"後,市場再次預期,第二季度加息可能性幾乎沒有。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分析師祝寶良說:"地震加大了宏觀經濟的複雜性。現在的情況是,目前通脹壓力較大,但是處於可控範圍;同時保持10%的經濟增速,但要防經濟下滑。整個經濟態勢比較平穩,所以目前實際是‘松財政、緊貨幣'的平衡組合調控政策。"
祝寶良表示,"松財政"是一系列加大農業生產的投入,對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及未來震後重建的投入等措施,目的是維持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緊貨幣"就是考慮到未來的通脹壓力,以數量型調控為主,同時對價格進行管制。
祝寶良說:"從緊貨幣政策必須堅持,但是現在加息沒有必要,除非美元止跌、不降息後,才可以考慮。現在加息加大熱錢的流入,同時對經濟緊縮影響較大。經濟增長如果真的落到10%以下,就業就會出現問題。"
瀋明高建議,在防通脹和保經濟增長的平穩關係上,政府要考慮取捨。是不是在災後重建的情況下,適當放鬆通脹目標?一方面放鬆資金的時候,進一步控制非災區的價格,這樣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平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大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