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杉原灣貝氏耳紋珊瑚 臺灣首見(圖)

 2008-05-07 10: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杉原灣發現的貝氏耳紋珊瑚,
約1.5公尺、直徑60公分,是臺灣島新記錄種。(照片/陳昭倫提供)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今年觀察卑南鄉杉原灣海域珊瑚礁群,在距岸500公尺處發現臺灣島尚無記錄的貝氏耳紋珊瑚,該物種僅出現在純淨且緩水流區的灣澳型水域,全球出現率低。

陳昭倫與研究團隊是在距離杉原灣海岸沙洲約五百公尺處的片形星孔珊瑚及千孔珊瑚礁區,發現一顆高約1.5公尺、直徑60公分、外形橢圓的耳紋屬珊瑚,證實是稀有的貝氏耳紋珊瑚。推測在杉原灣生長超過一百年,而此發現也創臺灣島珊瑚品種新記錄。

陳昭倫指出,貝氏耳紋珊瑚分布區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雖然生存區域很廣,但僅能在水質純淨、水流緩慢的灣澳形水域,因此出現頻率極低,目前僅菲律賓、澳洲大堡礁及部分太平洋島國有記錄。

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教授彭仁君、劉炯錫認為東海岸杉原灣海域是塊"寶地",得以孕育在嚴苛環境才能生存的貝氏耳紋珊瑚,目前雖僅發現一顆,卻具代表性。

陳昭倫表示,杉原灣確實富有龐大、豐富的珍貴珊瑚礁生態,估計有150種至200種珊瑚種類;他在距岸50公尺處即發現完整的珊瑚礁區,珊瑚涵蓋率達70%,向外沿伸即為軟珊瑚區,而後為片形星孔珊瑚、千孔珊瑚區,貝氏耳紋珊瑚即在此區生長。

他研究範圍最遠至距岸1.5公里處,該處受卑南溪口影響為崩落岩礁石區,但仍有豐富魚類棲息。陳昭倫表示,杉原灣目前正興建度假村等觀光建設,未來該海域須要社區居民共同發起大力維護才可能維持,一旦觀光人潮進駐,未來海域破壞與影響無法估測。

貝氏耳紋珊瑚小檔案

名稱來源:Oulophyllia bennettae,於1980年代時被一群澳洲學者發現、命名。

分布地區:生長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目前僅菲律賓、澳洲大堡礁及部分太平洋島國有記錄;今年增為臺灣新記錄,於臺東縣杉源灣被發現。

生長條件:須在海水純淨、海流緩慢的灣澳形水域。

来源: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閑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