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郭泉:今日吾友在杭州被「禁茶」,以是觀之,人謂中共不仁,吾信也(圖)

民主先聲195

作者:郭泉  2008-04-26 10: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剛剛得到消息,今天(4月25日)五十多位浙江省的維權人士聚會喝茶竟遭中共八十多位警察包圍,隨後,鄒巍、陶恆良等三人被中共警察強行帶到西湖區玉泉派出所盤查訊問一小時。釋放之前,他們被警告不要"聚眾喝茶",否則會被抓捕。所有喝茶的人均被檢查、登記、錄像。

鄒巍表示,公民有權在家一個人喝"獨茶",也有權在茶館約請朋友喝"眾茶"。喝茶議證,是行使"參政議政"的公民權利。人民是主人,中國是僕人,主人有權"清議"僕人。

不料,中共警察卻要求公民喝茶要提前請示,並在得到中共警察批准後,才可以到茶館喝茶。

得此消息後,我唏噓不已。我堂堂中華泱泱大國,以茶聞名於世久矣。從"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寧可三日無米,不可一頓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等諸多諺語中,我們可以看出茶與中國人的關係。

國人"聚眾喝茶"久矣,據記載兩晉時已有了茶館。自古以來,品茗場所有多種稱謂,茶館的稱呼多見於長江流域;兩廣多稱為茶樓;京津多稱為茶亭。此外,還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稱謂。

順便說一下,我對西藏的研究考證顯示,如果中國沒有茶葉,古代西藏是根本不會願意和內地統一的。藏族由於地處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大量的高脂肪,由於沒有蔬菜,需要用茶葉分解體內脂肪。故藏族特別嗜茶。茶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自然成為藏族地區所需的大宗商品。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進藏,茶作為陪嫁之物而入藏。《西藏政教鑒附錄》稱:"茶葉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隨之西藏飲茶習俗蔚為時尚,以使奶與肉食為主的邊民得茶之大益,西藏高原,地勢高亢,氣候乾燥、寒冷,藏族同胞主食以糌粑、牛羊肉、酥油及奶製品為主。由於長期的生活習慣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茶品成了當地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據《滴露縵錄》記載:"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藏族民間素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可見茶葉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

2005年,我在川藏地區的貢嘎山與藏民生活在一起,每日喝藏民的油茶,吃藏民的糌粑,以至於回到南京後,面對漢食多日沒有胃口,一心思念油茶糌粑,夜不能寐。

西藏地區由於它的特殊地理環境,根本不適宜生產茶葉,所需飲用茶葉全靠內地運去,千里迢迢,馬馱車載,從唐時開始,已有千年。在中國的大西南,有一條被譽為"第二條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這條滇藏貿易的重要通道,遠在西漢時已現雛形。它東起雲南和四川,會合於西藏昌都地區,並穿越西藏中南部。藏人需茶,漢人需馬,於是茶馬交易成為漢族同遊牧民族之間經濟交流的重要形式,此即"茶馬古道"的由來。

我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古代印度向西藏不斷輸送茶葉,西藏一定百分之百的歸向印度。所以,我們在西藏問題上,也要感謝茶葉呢。

杭州人愛茶,與西湖是中國高品質茶的著名產地有關,我知道4月24日至27日在杭州有2008中國(杭州)國際名茶博覽會,其主題是"聚天下茶事,展神州茶品"。沒想到杭州市民在4月25日,也就是在這個國際茶會期間喝茶,也被中共禁茶,實為咄咄怪事。

其實也不難思忖,中共杭州警察的"禁茶",實質在於不讓中國人民在一起"清議國事"。 此等"清議"對"黨國"不利。其實中國人民誰都知道,"清議" 對專制政黨不利,但是對國卻很有利。而專制政黨的思維,向來就是"朕即國家,黨即國家",所以,他們自然要"黨國不分",對黨不利的清議民意,也就自然被他們界定為"清議誤國"了。
今天的杭州禁茶事件,讓我想起了春秋時代的一個故事,即"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

鄭國在春秋時代一直是強國之一,但是鄭國原本是一個小國,它之所以能變成強國之一,依靠的是明主和賢臣。最初是鄭莊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再後來是鄭子產成為千古名臣。

子產就是公孫僑,是鄭國的首相。孔子對子產推崇倍至,"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當時,鄭國的人民喜歡聚集在"鄉校"議論當政者的得失。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毀掉?人們早晚幹完活兒回來到這裡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呢?我只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的。毀鄉校的確很容易,但是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害的人必然很多,這樣的事情我不做;不如開個小口導流,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

然明聽後很慚愧,對子產曰:"小人實不才"。

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與子產不毀鄉校比起來,今日中共禁止人民喝茶,"以是觀之,人謂中共不仁,吾信也"。

中共的"禁茶",與王安石的"鉗天下之口"有的一拼。王安石施行新法,原來的中書和臺諫多為變法的反對派。王安石主持中央政局後,逐諫官,罷諫院,排中丞,罷中丞御史,《宋史•王安石傳》列舉了四年中被王安石罷免的19位臺諫名單,之後"臺諫之臣,默默其位而不敢言事,至有規避百為,不敢居是職者。"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續集》中譴責說:"安石作俑,始於鉗天下之口"。

安石對中書、臺諫實施"禁諫"之後,熙寧五年,王安石下令設邏卒兵丁,對百姓實行"監謗",不許議論新法。並稱"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以嚴厲的措施管制和搜刮百姓,國富民窮,其結果是趙宋王朝人心離散,40多年後,北宋滅亡。

韓愈的《子產不毀鄉校頌》令人百讀不厭,但是我想中共領導人一定沒讀過,否則也不會有今日"禁茶"之醜聞。全文不長,抄錄如下:

我思古人,伊鄭之僑。以禮相國,人未安其教,游於鄉之校,眾口囂囂。


或謂子產:"毀鄉校則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豈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我於此視。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

既鄉校不毀,而鄭國以理。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成敗之跡,昭哉可觀。維是子產,執政之式。維其不遇,化止一國。誠率是道,相天下君,交暢旁達,施及無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無臣。誰其嗣之,我思古人!

中共居天安門以治地理,住中南海以轄黎民,其間皆有華表樹立,不知中共是否知曉此華表為何物也?

華表即古之"謗木"。相傳堯舜時於交通要道豎立木牌,讓人在上面寫諫言。漢孝文皇帝時期也曾明令豎立謗木,因而一朝盛世與此有極大關係。《後漢書•蔡邕傳》說: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因為有此等胸懷,漢武帝同樣成為一代天驕。靜心聽取不同意見,不僅僅是胸懷博大,那也是自信和勇氣的表現。

中國歷史上,以清議光照千古的,是明朝的東林。黃宗羲《明儒學案》裡說:"天下君子以清議歸於東林,廟堂亦有畏忌。"這才是清議的真精神。

復觀中共今日之"禁茶",當知中共無人懂得"華表"深意。
嗚呼,我巍巍中華,竟被宵小竊據,實乃吾族之大不幸。仲尼如在,當嘆:"以是觀之,人謂中共不仁,吾信也"

中國新民黨代主席  郭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原創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