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 成糧荒救兵

在國際糧食價格不斷飆新高、人類可能面臨缺糧危機之際,馬鈴薯這種價格低賤、但營養成份高的農作物,有朝一日或許能取代小麥和稻米,成為人類的新主食,解決糧荒問題。

小麥和稻米價格今年來漲勢太凶,已在國際間引爆缺糧甚至戰爭疑慮。稻米7月期貨16日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最高漲至22.22美元的空前新高,漲幅於2%。自去年9月來,芝加哥米價已倍增,亞洲米價今年來漲勢更凶猛。小麥近來雖已回跌至年初的價格,但最高曾勁揚近52%。

相對之下,馬鈴薯是物美價廉的糧食。一粒中型馬鈴薯熱量僅約110大卡,只要不抹奶油,脂肪含量僅為小麥的5% 。而煮熟的馬鈴薯蛋白質含量比玉米高,鈣質幾乎是玉米的兩倍,另外也富含維他命C和鐵質等養分。

此外,種植馬鈴薯不需要太多水份,且僅50天就可收成,每單位面積可養活的人口是小麥或稻米的兩到四倍。聯合國稱馬鈴薯為"隱藏的寶藏",並把今年定為國際馬鈴薯年。

秘魯利馬的國際馬鈴薯中心主任安德森表示,全球糧食短缺問題令人震撼,代表食物可能不夠吃,而馬鈴薯或許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馬鈴薯是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稻米。

有些地區確實也有愈來愈多消費者改吃馬鈴薯。例如在拉脫維亞,麵包價格上漲導致元月和2月份的銷售減少10%到15%,而馬鈴薯銷售量則增加20%。

馬鈴薯至今仍讓一般消費者買得起的原因,是它不像小麥,不算全球性的商品,因此不受投機客青睞。

每年全球出產約6億公噸小麥,其中約17%進入國際市場。而馬鈴薯產量不到小麥的一半,且僅有不到5%在全球市場上交易,價格主要是受本地市場決定。

生馬鈴薯重量不輕,在運輸過程中又容易腐爛。此外,這種農作物容易有病蟲害,要出口更形困難。馬鈴薯價格低廉,也成了農人不願意大量種植的理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廖玉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