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說清教養的出發點

 2008-04-21 10: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我在水槽看到一根用過未洗的湯匙。雖然每天廚房的清潔工作都由女兒在做,這根用過的湯匙她一定會洗,但我還是把孩子叫過來,告訴她說:「下次記得順手就把用過的東西洗起來!」 

我接著說,其實自己一點都不介意幫她洗一根用過的湯匙,這個提醒是希望她能從積極處理身邊的小事當中,養成更好的生活與工作習慣。對於一個十八歲的孩子來說,指正生活小事如果沒有說清教養的遠程意義,片段的糾正聽起來就像一種嘮叨。 

  
父母之所以教養孩子,是希望他們無須倚賴而能過得很好。這個具體的意義卻常常被我們未經深思的語言弄得紛亂萬分。 

這兩個星期,我去跟一家咖啡餐廳的員工一起研究他們的工作。廚房裡有個員工,每天都寫工作日記。我問她能不能給我看,她害羞地說寫得不好,但還是願意與我分享。 

  
在其中一則的日記中,有個描述讓我很驚訝,她小小工整的字寫著我們同工時的感受──每次我做錯的時候,老師總是用提醒的口氣,而不是糾正的口氣告訴我。 

我回想這幾天以來,並沒有特別去思考「糾正」與「提醒」的區別。      我來此工作的目的很清楚──幫她盡快學會新技巧與適應各種改變的壓力。
所以照顧她的心情,也是重要工作之一。

也許因為有了這樣的考慮,在忙碌緊迫的工作中即使常有指正,說出的話在她聽來也就嚴而不厲了。 

對孩子說話何嘗不也是如此,我們要在顧及孩子的感受中步步達成教養的目標。如果我們習慣出口前能預想孩子接聽時的感受,也許「糾正」與「提醒」間的拿捏就沒那麼困難了。
来源:蔡穎卿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