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酒 靠親情支持

孩子一聲爸爸 打動了他

"爸爸,你不要再買酒來喝了啦!要是你出車禍死了,我要怎麼辦?"過年過年親人相聚時,或許是戒治酒癮等不良習慣的好時機。

阿宏(化名)是個典型的酒癮患者,喝酒已成了他的習慣,早上喝,中午喝,晚上也喝,只要有天不喝酒,就渾身不舒服。有天早上,他開車載兒子上學,路過便利商店時,想停車去買幾瓶酒解解癮,卻聽到兒子帶點懇求的話。突然間,他心頭震了一下,把剛跨出車門的腳抽回來,重新發動引擎,往學校方向緩緩而去。

"親情的呼喚,往往是治療酒癮的良方。"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鐘國軒表示,酒癮向來被認為是最難治療的成癮疾病,一旦被酒精控制,大都無法脫離,只有日漸消瀋地緩緩步向死亡。不過,如果有親情的關懷,再配合藥物及行為治療,還是可將酒癮緩解下來,阿宏就是個成功的例子。

每天10瓶啤酒 後果不堪設想

鐘國軒表示,如果每天喝10∼15瓶罐裝啤酒,平均6、7年就會出現精神症狀,持續10∼20年就會死亡。一旦到了酒癮程度,通常可分三個階段治療,當患者喝酒後會吐、會鬧事、會醉倒時,臨床診斷為酒精中毒,可施以支持性療法,先緩解症狀再說。

因為患者停酒6∼8小時後,出現手抖、心跳加快、冒冷汗、坐立不安及失眠等自律神經亢奮症狀;停酒12∼24小時後,出現視聽幻覺等精神症狀;停酒1∼2 天後,癲癇發作;停酒3∼7 天後,出現震顫性瞻妄、認知感損失、意識混亂,且生命跡象已出現不穩情形,都可稱為戒斷症狀,若不立即住院治療,死亡率將高達2∼5成。

北醫嫌惡療法 成效不錯

住院後,醫師會以解毒藥物逐漸取代酒精,通常1、2週內可緩解戒斷症狀。接下來,醫師再以戒酒發泡錠來預防酒癮復發。鐘國軒解釋,吃了戒酒發泡錠再去喝酒,整個人會很不舒服,迫使酒癮者不敢去碰酒。

鐘國軒將這種透過戒酒發泡錠的治療方式稱為"嫌惡療法",北醫精神科全日住院病房開辦近半年來,已收治二十幾名患者,其中幾名已擺脫酒精控制,阿宏就是其中一個。

為了不讓這些酒癮者重回酒精懷抱,鐘國軒建議家屬應多給予關懷,有空多陪他們跑步或從事其他運動,激發腦內啡分泌,尋求自然的快慰感,並以這種"正向成癮"來取代酒癮,遠離每天醉茫茫的日子。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