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廣東經濟發展出現瓶頸
根據中國廣東省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王珺的分析,目前廣東經濟發展正出現瓶頸,一方面是高附加值產業因能力有限而承接不到,另一方面是低附加值業務因成本提升而減少。"南方日報"今天刊登王珺的專訪內容,他主要談到廣東近年的投資環境及方向。
他說,目前廣東投資環境存在三大問題:
一、最近幾年,國際市場上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日益增加,珠三角地區受到影響很大。
二、技術壁壘與綠色標準等非貿易限制手段不斷增加。
三、電子、玩具、傢俱、制鞋、紡織與鐘錶等行業都遭遇貿易摩擦。例如○四年歐盟進口商要求電子鐘的每一個螺絲必須無鉛,否則放棄訂單;而在中國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得出這種無鉛螺絲,許多珠三角企業被拒之門外。 王珺說,面對國際化進程中的低成本優勢減弱,廣東不能退出國際化,而是要改善自己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王珺強調,產業升級是一條必經之路,但是這條路走起來不會那麼容易。事實上,廣東的低技術層次工廠已經關停很多,廠房和土地都空出來,產業升級卻沒有出現想像中的良好局面。
但王珺表示,廣東具有國際化優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都不會發生變化;今後無論選擇什麼樣產業,廣東都需要突出這種國際化優勢。
就加工貿易來說,廣東不能因為低成本優勢減弱,在構建新產業體系過程中,連國際化優勢也丟掉。這種因噎廢食做法不可取。
王珺認為,廣東在全面參與國際化競爭條件下,能夠承接什麼樣的國際分保業務,主要取決於自己的生產、經營與研發能力。
而廣東可以依托自主研發與生產能力較強的國內民營和國有控股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接單,從而替代現有的珠三角一些簡陋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逐步提高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近年來,廣東明顯改變過去一味發展經濟的做法,變得更加重視環境,同時促進產業升級,結果導致當地的投資成本上升,以致不少在當地投資香港廠商倒閉。
除了成本上升,中國產品的品質問題也對出口廠商構成壓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