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迷霧:手稿之謎

1948年,毛澤東所率的中央軍委和劉少奇主持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在西柏坡匯合。黨和軍隊大權重歸毛執掌。劉被派去領導各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反姦鋤霸,同時負責編輯、審定《毛澤東選集》。接手工作後,劉少奇馬上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文稿中的大部分篇章,都不是毛澤東本人所寫,而是由他人代筆,毛只是做了若干修改而已。特別是最重要的兩篇著作《矛盾論》和《實踐論》,完全出自張聞天、胡喬木、陳伯達、康生四人合撰,又經以張、胡二人為主修改。而毛僅僅做了12處小的修正。白紙黑字,有原手稿為證。但《毛選》中若不收入上述兩部"奠基巨著",何以稱其為《毛選》?劉少奇經過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兩全之策:在上述兩部著作後邊加一個"註釋",說明有張聞天、胡喬木等同志參加了寫作,是黨中央集體智慧的結晶。

可是,當劉少奇將此一折衷辦法向毛澤東匯報時,卻立時引得毛龍顏不悅:算不算我的著作,你們看著辦吧!但我從來不是在代表我個人幹革命!我這個黨主席是中y全會選出來的,是不是?劉在毛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便不再提出"註釋"之事。《毛選》編定出版,奠定了"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石。

到了1956年,中共效法蘇共"反對個人迷信" 時,《毛選》中的重要文章的署名權再次提了出來。黨中央不得不委託陸定一、康生二人去處理。可此時陸、康二人發現《矛盾論》、《實踐論》的原手稿已經遺失,剩下的只是毛澤東秘書的手抄件。物證消失,問題也只好不了了之。為後人又留下了一個"手稿之謎"。

 
本文留言

作者甘為民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