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重慶傳來消息,重慶市即將出臺的《渝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將再次開啟三峽庫區移民,預計這次移民將在2020年前從庫區移走居住230萬。
三峽工程現在大體上已經完成,但是這僅僅是就工程本身而言。因為三峽建設而引發的其他後續工作還遙遙無期在進行中。其中最棘手和最難完成的就是移民和環保問題。因為樹木水草不會講話而人會,所以移民問題又是現在擺在中共面前不得不面對的。
修建三峽造成了百萬移民,從近十幾年的國內外相關報導來看,將一百多萬人遷移安置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共不進行大規模投入的情況下。截止現在因三峽移民問題而引發的群體事件依舊層出不窮,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市為什麼還要知難而上,再次開啟移民引擎呢?
據重慶政府方面講,因為上次移民除14萬左右外遷,其餘約99萬人採取的是「就地後靠」原則。也就是在原先居住地附近更高海拔的地方就近安置。眾所周知,長江三峽地區崇山峻嶺,原本人就住在山坡上,又由於原川東地區(現重慶)屬人口稠密地區。在三峽蓄水後,人搬到更高的地方去,原本開發出來較為平緩的地方被水淹沒,已經很嚴重的人地矛盾就更加突出,人們只好在更高更陡峭的山坡上繼續開墾。這樣森林植被必然破壞水土流失則會更加嚴重。目前庫區內人均耕地已不足一畝,因地理原因很多新建小城鎮人口不足2000,不能形成必要的經濟循環。等等這些都是上次移民造成的後果。
在談到為什麼要提出新移民,新移民與以往有何不同時,針箍法方面的回答是:「庫區內現在人均GDP僅為全國平均水平是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由於這個地方本身的資源養活不了這麼多人,所以很多青壯年勞動力都進城打工,但是由於我國的城鄉戶籍管理制度,這些人卻始終不能真正成為市民,因此他們原籍的土地儘管閑置也不能放棄,這樣就加劇了本來就已經很嚴重的土地矛盾。另外由於庫區特有的地理環境,在加上1100多萬人口。很不利於保護三峽脆弱的生態環境。況且在山區搞基礎建設成本也遠高於市區。目前重慶主城區和萬州可以吸納300-400萬新增人口。所以經過專家就生態、就業、資源、計畫生育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研究,我們準備將230萬庫區人口遷移到重慶主城區和萬州市區。預計2020年完成,屆時將使庫區人口降至700萬以下。使三峽的自然景觀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整個信息大致如此,看罷之後筆者頓時疑團重生。相信關心中國和關注三峽的朋友都有同感。
這些官話再套上所謂專家的頭銜,聽起來是十分有道理的,而且怎麼看怎麼是為三峽好,為庫區的人民著想。我也寧願是這樣,而且從善良的原則出推斷也必須要這樣。可是我記得在十幾年前,同樣是這個政府同樣是一批專家,說的同樣甚至比這番話還有道理的論述,可是跟這個內容完全相反的。
為了節省篇幅筆者不想去拷貝大量的原文,靠記憶順便說幾句想必大家都會有印象:「將來移民將住在新縣城,都是按照現代規劃建設的全新型城市,居民的居住和生活將比現在更加舒適」,「失去土地的農民可以在第二和第三產業中找到新的位置,國家將在庫區投資興建一大批現代化工廠,而且隨著三峽工程的開始,這裡將上旅遊者的天堂,將有相當一部分農民會轉行進入旅遊產業。這將極大地提高庫區人民的收入,而且這對三峽的生態也是有促進作用」,「三峽的興建對中國的能源結構調整、對長江流域的防汛、對長江黃金水道的改造都是現在所有水利工程無法達到的,屆時整個沿江經濟增長極將會出現,萬噸級遠洋貨輪將可以直接抵達重慶……」
十幾年的時間過去,時間是檢驗一切事物的器具。今天,被中共反覆肯定的三峽工程基本完工了。可是上面提到的好處我們卻一個都沒有見到。
新縣城如果真是按照現代化標準設計建設的,怎麼十幾年後,人還沒有完全入住,就出現了不足2000人口經濟不能形成循環了呢?既然是移民,那麼2000人口不能循環是不是早就應該考慮,反正也是移民為什麼不把幾個居民點合併,讓他們超過2000人口?另外,國外2000人口的小鎮基本遍佈世界各地,沒聽說過他們都經濟不能循環呀?大概問題還是出在現在,人口不能充分就業沒有經濟來源吧?這樣的城市就是有200萬人經濟也循環不起來。
還有,三峽庫區裡的現代化工廠也沒有建起來,其實當年建三峽的時候,筆者就曾預言過,在這裡建現代化工廠是笑話,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家會這麼不著四六的,在一個既沒有原料資源又沒有產業工人,並且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地方投資建廠的。儘管當年我才19歲。我想我這樣一個孩子都能看明白的事情高才的領導們肯定更清楚,可是他們卻偏要那麼說。
至於旅遊業興起就更是痴人說夢了,還是我19歲那年,在三峽首次截流前,我曾有幸親臨三峽。當時就看見很多標誌性古蹟旁邊都畫有各種高度的蓄水線。我估算了一下,基本上完全蓄水後,三峽的歷史也就全部在水下了。作為中國這樣的國家,吸引國內外遊客的主要旅遊資源還是人文的。你把文物古蹟都給弄沒了,自然風光也給破壞了,那還旅遊什麼呢?
也許會有人想看看那個人工建的大壩(可能是剩下的唯一看點了),但是這些人絕對不會給上游幾百公里重慶山區的農民帶來什麼收入的。最可笑的就是遠洋貨輪到重慶了,不知道有沒有人看見,我想應該是沒有的,這個事情僅存在於理論中,就好比世界上90%的海洋水深都達到了100萬噸級貨輪的吃水了,但是並不意味著90%的海洋上都擁擠著百萬噸級的貨輪。看看現在上海和寧波還在爭奪吞吐量資源呢,哪有「閑船」往重慶開呀?
所以經過時間的回憶,我們不能不為今天官員和專家制定的《渝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擔憂。就在公布這個信息的網站,還有很多關於重慶經濟的報導。這些報導的評論裡面說,1500元的工資在重慶算是不錯的了,可是重慶的房價已經是這個數字的N倍了。我真難以想像,這230萬眷戀土地的人們,在被迫遷徙切尚立足未穩之際,再次舉家遠遷的前景是如何?我也很想知道,這些官員和專家又是通過什麼,得出重慶還可以容納300-400萬新移民的結論的。
而且我很不理解,為什麼庫區人口從1100萬降到700萬生態就環保了(非洲比中國大多了,人口也沒有中國多,也沒看著環保,日本、歐洲比中國人密度高多了,可比我們環保得多)?生產總值就上去了?看來在共產黨的眼裡人是最多餘的。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局面,明明是你們人為的讓水佔據了人的生存空間,現在不檢討反而要無辜的人再次做出犧牲(早知今日,為何還要建這個既不經濟又不科學的三峽,就算要建為什麼不一步到位的安置移民,這不是無形的浪費嗎?那些新建起來的現代化城市,不又是新一輪的環保垃圾嗎)。這很像一個不負責任的家長,自己沒有本事賺錢來養活孩子,卻總是怪孩子吃的太多。不去想辦法去賺錢獲得更多的食物,卻總是想著法的把孩子給人或者弄死。
我不是專家但是我只是個磚家,我沒有官員和專家那麼多「道理」我只注重實際。儘管我等在海外的點點聲音也許改變不了國內王侯將相們的執政行動。但是既然看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就不能不說。如果不說更沒有人知道和譴責,所以不以善小而不為,也不應以惡小而為之。只要中共還在繼續表演,我就磚之沒有商量。
- 關鍵字搜索:
- 李野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