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病人的宜忌

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病,是指胃腸與胃液接觸部分的慢性潰瘍,它的形成和發展與胃液的消化作用直接相關。

胃是直接受納和消化食物的場所,故不合理的飲食是潰瘍病發生和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患有潰瘍病的人切忌暴飲暴食及不規則的進食,破壞胃液分—泌的規律,而應少吃多餐,白天每隔2∼3小時吃一次,以免胃的負擔過重,又可使胃中經常保持有適量的食物,以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對潰瘍病灶的不良刺激。食物應少用或不用油煎、油炸,以免影響消化。

忌食生的、冷的、硬的和太熱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不易消化吸收,而且還會刺激分泌過多胃酸。溫度過高的食物可使血管擴張,導致出血;食物太冷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縮,發生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並能促使胃腸蠕動,痙攣,加重疼痛症狀。

避免一切機械性和化學性對潰瘍病灶的刺激,保護胃黏膜。忌用強刺激胃酸分泌的食品和調味品如濃肉湯、肉汁、味精、香料、辣椒、咖喱、濃茶、濃咖啡和酒等。其他含粗纖維多的食品,如粗糧、芹菜、韭菜、藕、黃豆芽以及生拌、煙熏、醃臘食品均不宜食用。

此外,還應禁用生蔥、生蒜、生蘿蔔等,以免產生氣體,擴張胃腸。適當控制一般調味品的使用,食品不宜過酸、過甜和過咸,還要控制鹽和醬油。學者認為,潰瘍病患者鈉代謝降低,致鈉在體憎內瀦留,多餘的鈉可增加胃液的分泌,而胃液中鹽酸含量取決於血中鈉的濃度,後者與膳食中食鹽的攝入量直接相關。

進食不宜過快,應細嚼慢咽,減少對消化道過強的機械性刺激,並能增加唾液的分泌,中和胃酸,同時注意進餐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否則大腦皮層功能紊亂, 胃酸分泌過多,對潰瘍不利。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