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開創中國企業在紐約上市先河的華晨汽車,最近黯然撤出。因為產權糾紛被迫出走美國的華晨創辦人仰融,對華晨敗走紐約感到痛心,曾見證華晨上市的新華社記者趙仁方也感莫名其妙。
被稱為「美國證券市場中國第一股」的旗幟倒下了,為開拓中國企業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作出探索的中國首家赴美上市公司悄然退出美國資本市場。華晨中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宣布,將撤銷在美國紐約交易所的存托股份,取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據悉,華晨汽車的董事會已向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有關退市報告。
儘管華晨汽車管理層盡量淡化美國退市事件,並表示,從紐約交易所退市不會影響公司普通股繼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交易的上市地位,華晨還將謀求回歸A股。不過,有美國資本市場的法律專家和中國汽車工業的資深分析家告訴亞洲週刊,華晨汽車從美國資本市場敗下陣來,表明具有象徵意義的中國汽車工業仍未能以自身的傑出表現得到美國資本市場認同;中國汽車工業正提出「集全球資源造世界車」的口號,美國資本市場這一陣地還要不要呢?
數據顯示,華晨汽車在紐約交易市場交投清淡,華晨汽車連年業績不理想,影響股價,近幾個月來的日平均交易量為六七萬股,低迷時僅在三萬股左右。華晨汽車表示,放棄美國上市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華晨在美國證券市場交易量低,已經失去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而適應美國報告與註冊制度的行政費用不斷增加,成為華晨汽車不得不退出美國資本市場的主要考量。
雖然,每年都有外國公司宣布退出美國資本市場,但華晨汽車是中國第一家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上市先驅」,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從一家連年虧損的國有汽車企業,成為擁有數百億資產的企業集團;如今又連年虧損,成為中國第一家退出美國資本市場的「退市先驅」,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新華社駐美國紐約著名記者趙仁方在美國《世界週刊》撰文表示:「讀到華晨撤離美國股市的消息,心中有一種莫名其妙感覺。」當年華晨汽車在美國上市,新華社以中英文作了報導,撰稿人就是趙仁方,他在《世界週刊》不僅刊出了當年華晨汽車進軍美國資本市場引領人仰融的採訪手稿,還刊出了仰融當年的名片。或許正是因為趙仁方是當年五星紅旗插上美國資本市場的見證者,才會有這種特別的莫名其妙的感覺。
十五年曾有過輝煌
十五年前的十月九日,華晨汽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拉開了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的序幕,也跨出了中國汽車工業與國際資本市場結合的一步,而背後的重要推手就是在二零零一年被《福布斯》評為中國第三大富豪的仰融。得到當時的國家主席楊尚昆的支持,仰融操作華晨汽車在美國上市成功,華晨汽車成為紐約股市的「中國第一股」。
據記載,華晨汽車在美國募集資金八千萬美元,當日上市定價每股為十六美元,高開後以十八點八八美元收盤,上市首日的交易量達到發行量的四成,逾二百萬股。十五年來,股價最低時不到四美元,最高峰的二零零四年達到六十一點八元,並曾有三次分拆。華晨汽車在美國證券市場曾經有過輝煌,也曾跌至低谷而奮起,但如今卻走到了盡頭。當年締造歷史的仰融,也因為與政府的產權糾紛被遼寧通緝而出走美國。仰融在美國接受亞洲週刊的電話訪問時,以「痛心疾首」來形容一手創建的企業在美國股市敗走的心情。
身在美國,仰融卻仍時時關心一手創辦的企業,對華晨目前的困境他一清二楚。仰融表示,十五年前謀求在美國上市,是考慮到紐約股市是全世界最規範、最值得信賴的市場;為追求與國際資本接軌,為證明中國企業可以國際化而選擇了美國市場。上市成功後,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還接見了仰融一行以示鼓勵。
中美經濟利益交織
仰融指出,華晨汽車是有象徵意義的,代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也代表著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國際的開始。當年,仰融就曾表示,「中國的外交政策要將中美之間的政治握手轉換為經濟握手,用經濟的方式將兩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如今,仰融不明白:「怎麼說撤就撤了呢?我不相信,這麼大的一個資產群體,難道就承擔不了每年幾萬,就算幾十萬美元的掛牌費?除非這家企業已經到了嚴重虧損破產的邊緣。」
仰融打個比喻說,就像一幢大廈頂部有旗桿,有飄揚的旗幟,旗幟要更換,旗桿要維修,但如果大廈管理者連這點費用都承擔不起,「這座大廈的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當年仰融與企業管理者分工,他負責資本市場,趙希有負責汽車製造。一九九四年華晨股票曾一落千丈,跌到三元多,當時CNN指中國企業很難適應國際資本市場。仰融果斷地與瀋陽政府協商,一九九五年始接管企業,派出年僅二十八歲的蘇強到瀋陽任總經理,企業盈利從九五年的每股二毛到九八年的每股二元四角,仰融對管理層強調:「家庭作業沒有做好,不要回歸資本市場,必須把功課做好才回歸中國股市。」
二零零二年,因為產權糾紛,仰融被趕出華晨,流落美國,被遼寧以「涉嫌侵吞國有資產」通緝,他曾想以法律方式解決糾紛,在中國國內受到阻撓;美國法庭稱不在其管轄範圍,不能受理產權糾紛。然而華晨汽車這幾年卻遭遇了滑鐵盧,連換了三任董事長,業績很不理想,二零零五年虧損人民幣六點五億元(約八千萬美元),零六年虧損將近四億元人民幣。仰融說:「股票受青睞、股票價格吸引是和企業盈利相結合的。」
連年虧損玩不下去
如今,連年虧損的華晨汽車已經沒有這個動力了。北京資深汽車工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聽說華晨要撤出美國證券市場,「第一反應就是玩不下去了,如果還是由仰融的團隊經營,瀋陽的汽車工業不至於此,這不僅是經營的問題,股權之爭在國際上也有負面影響。」賈新光認為,汽車是大投資量的產業,建一個年產十五萬「捷達」汽車的企業,就需投資一百三十億元人民幣。賈新光說,中國汽車工業的資金相當缺乏,光按上海汽車工業公司的規劃,就缺資金一千億元人民幣。中國汽車工業開始靠政府投資,以後吸引外資,現在上市集資被譽為一條「陽關道」,結果華晨卻將美國上市集資的功能廢了。雖然說要回歸國內資本市場,但賈新光認為,這無疑是宣布國內資本市場門檻低些,可「操作」性強些,但總會被人質疑為什麼敗走美國。
一位美國資本市場的法律專家、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向亞洲週刊表示,全世界到美國上市是最困難的,不僅因為門檻高,而且會計制度嚴格,能上市的企業大多有良好的國際形象,有象徵意義,「選擇退市是美國太難,還是因為我們太差,這值得發人深省」。
十五年前,華晨汽車進入美國證券市場,預示著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接軌國際資本市場走上一條新路,十五年後華晨汽車又黯然退出,是否代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需要重新思考新路徑?如果說十五年前華晨汽車上市驚動中南海、得到北京高層的支持;那麼,華晨汽車在十五年後退出紐約市場,是否也將情況向中央領導作了客觀的報告呢?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