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十大富豪 面臨接班隱憂

洲許多大企業是父子相傳的家族企業,但亞洲十大富豪多垂垂老矣,面臨接班的挑戰,名列第六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更是亞洲最高齡富豪,美國「新聞週刊」最新一期特別以專題探討亞洲富豪的下一代能否青出於藍。

歐美企業多為股權開放的企業,而在亞洲最普遍的模式則是子承父業,「亞洲財經」雜誌在二○○四年統計,亞洲百大上市公司中,四成是由家族控制,國家控制的有三成八,僅二成二是股權開放的企業,而這是歐美最普遍的模式。

垂垂老矣 時不我予

這些家族企業的創辦人是亞洲經濟起飛的推手,報章雜誌經常可看見他們縱橫商場、財富扶搖直上的新聞,但他們有一個最顯著的共同點就是:「時不我予」。除了王永慶明年一月要過九十一歲生日,馬來西亞富豪林梧桐八十九歲、郭鶴年八十三歲,澳門賭王何鴻燊也高齡八十五香港富豪李嘉誠、李兆基也已坐七望八。

家族式企業面臨內憂外患,內在危機包括接班內鬥、任人唯親、手足相爭、分產導致控制權稀釋等。外在危機則是,在全球化的經濟趨勢下,國內市場已不是他們的天下,而許多上市公司也面臨小股東要求公司加強管理、更透明化的壓力。

富不過三代 中外皆然?

芝加哥凱洛格管理學院學者華德認為,中國古語「富不過三代」似乎不無道理。不少亞洲企業傳至第二或第三代時,已風光不再。華德指出,家族企業最脆弱的時候是歷經「兄弟共治」時代之後,由第三代接班時。

這種情況在韓國尤其明顯,三星、現代汽車、LG和SK集團等四大企業的創辦人逝世後,公司都出現種種問題。現代汽車的創辦人鄭周永逝世後,三個兒子在二○○ 二年把集團分割。三星的掌權者雖仍是家族繼承人李健熙,但公司部分股權已落入外資手中, 李健熙本人也因涉嫌違反遺產稅規定受到調查。

印度最大工業集團信實集團的創辦人安巴尼死後,兩個兒子也把父業一分為二。香港的亞洲女首富龔如心去世後,幾方人馬出面爭奪巨額遺產,至今尚未定案。

王永慶的接班人也深受矚目,兒子王文洋原本接班地位穩固卻因鬧出緋聞砸鍋。王永慶去年退休後仍然活躍,分析師指出,現在大家仍看到台塑大家長在幕後的身影,集團各公司未來也仍然OK,但整個集團的未來方向卻比較不確定。

許多富豪把下一代送往到歐美最有名大學攻讀企業管理,卻發現子女的學院訓練和他們的經營傳統格格不入,第二代儘管嫻熟華爾街的運作模式,卻往往無法和父親一樣掌握國內政商環境。

香港首富之子 投資大賠

全球化也令企業面對的競爭越來越大,不少繼承人都難以招架。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次子李澤楷想在高科技界一展身手,但科網在三年前泡沫化,他旗下的電訊盈科市值縮水九成六,讓他被譏為最大敗家子。馬來西亞雲頂集團的創辦人林梧桐之子林國泰管理的麗星郵輪去年虧了一億五千六百萬美元,和股價漲了一倍的競爭對手簡直有天壤之別。

誠如美國億萬富豪巴菲特所言,挑選兒子繼承家業,有如挑選二○○○年的游泳冠軍選手去參加二○二○年奧運比賽──差得太遠了。亞洲家族企業似乎也落入這個困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