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高度警惕政治腐敗分子發動秘密政變

什麼是秘密政變?

秘密政變是指政變成功者不公開承認發動了政變,反而給被其殺害的前任領導人很高的政治榮譽,舉行隆重的追悼儀式,欺騙國內和國際輿論。

政治腐敗分子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政治腐敗分子是指通過投機鑽營、依靠盜竊公民的政治權利而獲得黨政權力的一部分黨棍政客。

為什麼要高度警惕?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政治腐敗分子通過政治投機獲得了很大的權力,再通過權力私有化運作獲得了很大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政治腐敗分子嚴重侵犯了許多公民的基本權利甚至生命,製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干了許多見不得人的事情,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反對經濟腐敗和道德腐敗的同時會牽扯出這些腐敗背後暗藏的政治腐敗,政治腐敗分子感到越來越緊張,非常有可能糾集在一起,鋌而走險。

為什麼政治腐敗分子不通過認錯的方式爭取得到寬大處理?

第一、大部分政治腐敗分子信奉的是有權就有一切的政治哲學;
第二、他們奉行無毒不丈夫的行為方式;
第三、他們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腐敗集團,集團成員中的任何動搖分子都會被消滅在萌芽狀態;
第四、他們已經蛻化為職業黨棍,投機鑽營有術,創造財富無能,靠著貪污腐敗,每個人身邊都維持著一個利益共同體,對他們來說,一旦失去權力就意味著失去一切;
第五、政變成功後政治腐敗分子可以陞官發財,威風八面。

政治腐敗分子憑什麼敢鋌而走險?

第一、政治腐敗分子把共產黨的領導當作對權力的壟斷,他們非常瞭解權力的運作,近水樓臺先得月,只要掌握黨的機器,就可實現秘密政變的目的;
第二、目前,黨對全國宣傳機構有絕對的控制力,政治腐敗分子在政變成功後可以利用現有宣傳系統進行欺騙性宣傳;
第三、中國已經養成下級盲目服從上級的習慣,上級給下級佈置任務時通常以保密的名義不交待具體內容,政治腐敗分子可以藉助組織的名義欺騙下級執行秘密政變的任務;
第四、政治腐敗分子掌握了相當數量的准武裝力量和相應的監聽監控技術手段;
第五、中國大陸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製造出足夠的子彈和監獄,對付反對秘密政變者。

政治腐敗分子發動秘密政變有什麼徵兆?

第一、把以人為本說成鼓勵群眾與黨和政府作對;
第二、把反腐敗說成敗壞黨的聲譽、否定黨的先進性;
第三、把一些屬于思想解放範疇的學術探討說成反社會主義;
第四、用各種慘無人道的方式把冤假錯案辦到底;
第五、不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我國現階段處於社會矛盾多發期的論調,誇大疆獨和藏獨的威懾,藉機擴充准武裝力量;
第六、把高級幹部的權力,當作某某個人的私相授受,威脅高級領導要「知恩圖報」;
第七、用恐怖的手段對付大陸人民和部分香港同胞;
第八、以前看似忠厚的高級幹部,發表一些讓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政治言論;
第九、把政治腐敗分子阻礙政治體制改革造成的停滯現象說成現有領導人的無能,企圖把他們自己包裝成中國的大救星。
……

可能的政變手段是什麼?

由於中央最近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政治腐敗分子想通過軍隊發動秘密政變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其它的可能性只能從預防的角度來防範。政治腐敗分子可能的方式有:槍擊、使用易燃易爆物品、防洪堤岸的垮塌、醫療事故等。有一個前提條件是要瞭解領導的行蹤,憑政治腐敗分子的人脈網路和技術偵察手段,這是不成問題的。

政治腐敗分子可能使用的政治藉口是什麼?

第一、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加強人民民主專政,堅決維護社會的穩定;
第四、重申一國兩制是一國下的兩制,加快推進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重申不允許香港成為反共和反社會主義的基地(實為防止香港出現反對政治腐敗分子秘密政變的言論);
第五、改變對臺灣的軟弱政策,繼續把國民黨視為反動派,堅決打擊台獨分子;
第六、繼續加大改革,擴大開放。

如何識別政治腐敗分子?

第一、政治腐敗分子不會自然地笑,笑起來皮笑肉不笑;
第二、政治腐敗分子不會哭,他們看到人民的苦難不會落淚;
第三、他們在公開場合給人非常威嚴的感覺,要體現出所謂的霸氣,在私下的場合對於要拉攏的對象卻非常親切;
第四、政治腐敗分子在工作中有重大過失,從不向人民公開認錯;
第五、政治腐敗分子以黨和社會主義的傳人自居,以黨和社會主義的保衛者自居,不干實事,專事拉幫結派,打擊異己;
第六、不切實際地誇大黨的作用,不公開地主張「黨權神授」,把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割裂開來,看不到人民群眾中所蘊涵的先進性和巨大的創造力;
第七、政治腐敗分子害怕民主,因為民主可以讓政治腐敗分子見光死,所以在他們秘密政變成功之前別人不能搞民主,要搞只能等他們來搞,他們或許讓民主成為他們將來的「豐功偉績」;
第八、政治腐敗分子極力阻擾中國大陸的民主化進程,極力阻擾香港的普選進程,一而再地嚴重傷害香港同胞的民族自豪感,他們把臺灣的亂象與臺灣的民主聯繫起來,把台獨與臺灣的民主聯繫起來,詆毀臺灣同胞經過艱苦努力所取得的民主成果。

本文留言

作者司馬函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