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海外華人360行】開便利店的張毅

 2007-06-13 23: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張毅開的便利店的一角

記者是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張毅的。 介紹他的人這樣評價他:處世不變,榮辱不驚。生性淡泊,堅毅容忍。在國內搞科研,成績卓越。來加5年,目前經營一個中小規模的便利店,生意做的相當不錯。是個有思想的人, 和他交談,或許沒有大海的那種波瀾壯闊,但是他的娓娓道來,平淡之中卻總能讓你領悟出點什麼。

眼前的張毅,瘦削高挑、一幅文弱書生的模樣。說實話,這個文淨沉穩的形象讓人很難把他和目前的職業—在加拿大經營一個小便利店聯繫起來。

張毅:說說自己的故事

兩年前,當我走進這家終於屬於自己的便利店時,我知道,過去的那個搞科研的自己,已經被遠遠的留在了大洋彼岸的故土, 現在的我,終於立足在這片綠色的土地上了。

兩年了。小店經營的還可以。生意繁忙且穩定。便利店,英文是convenient store,,顧名思義,就是給附近居民提供方便的小店。賣糖果,飲料,小零食,還提供複印和傳真服務。 也賣煙和彩票,但這後兩項都需要牌照,買店的時候,這個店就已經有了牌照,所以我自己不用再去申請了。

開個小店,這在加拿大屬於「自雇」的職業,也就是國內以前常說的「個體戶」,「老闆」還稱不上。前些年,大陸出來的中國人開便利店的比較少,韓國人和印巴人開店的比較多。聽說中國人裡第一批開店的「開拓者」是來加拿大之前就在其他國家,尤其是東歐等國家呆過, 並且在那裡開過便利店的。現在慢慢的,大陸出來的移民裡,開店的漸漸多一些了,但還是有很多人對開便利店是不屑一顧的,認為開店低就自己了,和自己在國內的學歷不匹配。

說到怎麼想到要開個自己的小店,話就長了。

落地、落差與失落

很多新移民來到加拿大,都經歷過一個「打工」的過程。當然也有一落地就找到專業工作的,但比例並不大。 我以前在國內是搞科研的,專業比較冷門,專業工作不好找,所以也打了兩年工,然後拿了一段時間的失業保險。在這之後,沒有再去打工,而是很想做點自己的事情。

正好這時候有個朋友介紹了這個生意機會。而在這之前,我也恰好有這個想法,所以自己也看了幾家店,到朋友介紹的這個店一看,自己也滿意,就做起來了。

新移民往往都要經過一個心理扭轉期。很多移民在國內都是很高的學歷,在國內屬於較高階層出來的。移民海外這是個雙向選擇,移民自己選擇了移民加拿大,加拿大也選擇了這個人,因此很多移民經歷了繁瑣的移民手續,終於落地加拿大之後,大多都是很自信的,而且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十幾個小時的航班,帶給新移民的,不僅僅是時差。登陸容易,真正落地卻難。

語言障礙對大陸來的新移民來說,就是第一堵高牆。即使是在國內經常接觸英語的,來到純英文的環境,也很難一時適應,對那些國內很少接觸英語的,或者是只是上學學過「應試」英語的,這個語言關就更難過了。有的移民為了一時的方便,往華人聚居區一住,再找個華人房東或房客一起分擔房租。這樣一來,說英語的機會就很少了,看上去生活是方便一些,但是語言關就被拖著遲遲過不去。語言關可是一大問題,這一關過不去,事業上就很難有大的突破。

與此同時的另一個難關就是找專業工作。這裡要靠實力,同時也有機遇和就業大環境的影響。對於沒有找到專業工作的移民來說,這個落差是很大的,很多新移民很難逾越這個落差。

比如說我當年考車牌的時候,遇到一個小夥子。 小夫妻在國內都是知名大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年薪各有二三十萬人民幣,國內有房有車。落地之後,對口的層次相當的工作一時沒找到,而他們在國內曾經擁有的,在這裡都沒有,加拿大的新生活和他們想像中的差距太大了,夫妻倆心情都不好,幾乎是天天吵架。不久,妻子就回國了,小夥子不服輸,憋著一口氣留在這裡,但是滿腹牢騷,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事業受阻,沒有如願開闢自己的新天地。

我覺的少些抱怨,多些希望和努力,會使自己的心情好很多,因為怨天尤人也沒有用,還搞得自己心灰意冷的,不如用這個時間多學學英語,多瞭解一下這個社會,以便更好的適應。

壓力源頭在心裏

很多時候,壓力是自己給自己壓出來的。其實加拿大還是原來的那個加拿大,在你落地前和落地後,這塊土地並沒有變化,變化的是自己的視角和心理。很多人感覺落差大,是自己的心態造成的,總覺得自己「理所當然」的應該幹這個事,幹那個事,而且把學歷和過去的背景看的很重,中國人見面互相總是喜歡詢問學歷啊,工資啊,車啊,房子啊,而加拿大人很少問這個。 他們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你現在能做什麼。

就拿打工這件事來說吧,同樣在一個工廠打工,有的是高學歷的找不到專業工作,無奈之下來解決溫飽問題的,而有的是國內,通常是南方沿海一帶貧窮的農村借錢偷渡過來打工的。這兩種人做同樣的工作,但是前者往往做的痛苦,因為他是「水往低處流」, 而後者則過的有滋有味,因為他出來的目的就是打工,打工賺的錢,扣去房租和吃飯,(吃飯在加拿大是很便宜的),還可以寄回國內供一大家子生活,加幣和人民幣,那可是一比六啊,一點點錢到國內都能變的很多,所以他們不但過的滿足,還對每一天,對每一個明天充滿了希望。

我們家也走過了一段最艱苦的時候。那是剛來沒多久,我也是屬於那些不「幸運」族,沒有很快找到專業工作,當然也就沒有收入。眼看著銀行的存款一天天少下去,心裏真有點慌。 於是去找了上夜班的打工的工作,一幹就是兩年。

不過我自己倒沒覺得失去國內的對口專業工作對自己各方面的影響大。這可能和我本人的性格有關。我本身就是一個對金錢,社會地位這些看的比較淡, 屬於沒有太大物質追求的人。只要能實現「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妻兒都快樂,我也就很滿意了。太太以前在國內是在大企業做行政管理的,也曾經很優越,但我們都很少提過去如何如何,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以後是要往前走,而不是往後看。

而且,加拿大的環境好,污染少,公共設施好,氣氛輕鬆自由,再加上遠離了國內人際關係場上的勾心鬥角,這些反而使我覺得心情很舒暢。

在今天的大陸,一夜暴富是很可能的事情,因為現在國內貧富不均, 很多人靠權力和關係進行不平等競爭,是能有機會暴富的。 而加拿大是個法制健全的國家,大部分人積累財富是通過自己正常的耕耘和奮鬥得來的,暴富的機會很小。

有一些投資移民,是抱著一種來發大財的想法來的。落地之後,可以說除了身上帶的那點錢還是自己的之外,自己什麼都沒有了。現在在國內,不論做什麼事,都流行「託人」,看自己有沒有直接或拐了彎的熟人「走走關係」。而在加拿大,所有的社會關係,人際關係,國內的那些資源都沒有了,就覺得好像施展不開似的。

其實在加拿大如果不想要一夜暴富,要立足,達到一般的「小康」水平,過上安穩的生活還是不難的,這是個很適合享受天倫之樂的地方。

錢和快樂

開便利店時間長了,我也會常常思考一些人生中的問題,比如錢吧。因為顧客基本都是本地加拿大人,我發現在對待物質和金錢的關係上,中國人和加拿大人就有很大的不同。用 通俗的話說,加拿大人很很注重心理平衡和精神上的快樂,而中國人則更注重物質生活。

在店裡買東西,中國人就會先比較價錢,再看貨,而加拿大人則是先看自己對東西喜不喜歡,自己滿意是最重要的,價錢則是次要的。有個導遊也對我說過,旅遊的時候,中國人都是想花最少的錢來看到最多的東西,即使是已經累的不行了,也要強撐著去看看。小費是能少給就少給,。而加拿大人則很不同,他們一般給的小費比較多,他們旅遊,注重的是快樂,是心裏的感受。

錢 VS 時間

說到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時間投入大,粘人。 便利店嘛,顧名思義, 賣的不是便宜,是便利,既然是給別人提供便利,那自己就不那麼便利了。 一大早就要開門,因為有人要買早點,要買車票,晚上很晚也不能關店,因為人們下了班,吃完飯,要出來逛街,買點煙啊零食什麼的消遣。因為是小生意,所以事必躬親,真是很熬時間。

可能因為這個磨時間,再加上便利店的管理方式也通常是現金記賬,作坊式管理,所以開便利店,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經營的,夫妻店比較多。夫妻店這個詞,讓中國字詮釋的真好真恰當。 兩家人因為資金不足而搭伙的還沒聽說成功的,能在金錢上和時間上不分彼此,一般的人很難做到。

說到這,我倒想起來時間和金錢的關係了。有的人找不到工作,他有時間,可是時間換不來錢,而有的人賺很多的錢,可是不能休息,他的錢換不來時間。如果時間和金錢能在這種意義上自由的互換, 那這個人就能自如的駕馭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掙扎於生活壓力的某一方面了。

我和太太兩人一起經營這個小店,前一兩年做的很辛苦,因為買店的錢是貸款來的,有還貸款的壓力,而現在還的差不多了,每年就可以用一些錢雇個人幫忙,自己就能有點自己能支配的時間了。

頭疼的問題

開店比較頭痛的地方就是治安問題。 多倫多的治安,隨著各種移民的湧入,比起以前是差了。 搶劫的人不敢搶大店,小店就常常成為他們的目標,搶點煙啊,現金啊什麼的。開店也沒有工會組織保護,所以安全措施就靠自己了。也就是裝個防盜門,電子鎖,錄像什麼的。我經常看報紙,關注些這方面的消息,多點經驗。加拿大這點我很欣賞,社會上有點什麼事,媒體跟風似的曝光,都不會為了「形象工程」而噤聲,所以哪裡有個什麼小店被打劫了,立刻就能上報紙,從中也能吸取些教訓吧。

我的店算是在市中心的邊緣地帶,顧客基本都是本地人,形形色色的,一條街上什麼人都有,所以也是有了個近距離看加拿大人的機會。 總的說來,加拿大人大多數都是比較善良的,當然小偷肯定有,而且聽街上的老居民說說比以前多了。以前我在的這條街上,義大利人和猶太人比較多,後來移民多了,街道貧窮化了,失業的人和低收入的人比例大了,小偷小摸的也多了。 小偷裡面主要是兩種人:青少年和流浪漢。 孩子們是順手牽點巧克力和零食, 流浪漢們就是拿點煙什麼的。

人往往是這樣, 當慾望太多,而手裡的錢不足以滿足自己的慾望時,就會抵擋不住慾望的誘惑,控制不住自己而幹壞事。 小偷們也是這樣,想要啊,又沒有足夠的錢,那就順手拿點。

不過話說回來,道德倒並不是以一個人的財富多少來決定的,而且和他的收入和教育水準沒有直接關係。我店裡就常來個牙買加人,他是個輕微殘疾人。順便提一句,加拿大的福利是真不錯,隨便有個什麼小毛病就被劃分為殘疾人,政府就每月給至少7,8百元加幣補助,解決房租和基本生活費。 這個人就是拿政府福利的, 他每次來,都是想抽煙又沒錢,來賒一根煙。就這樣一個人,他對自己賒的賬記得清楚的不得了,從來都是下個月政府一發給他錢,就立刻來還帳,從來沒有錯過一次。而我則交待太太和店裡請來幫忙的人,只要他來賒,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給他。 因為我相信他。人啊,信譽真的很重要。

我們這一代是孩子的土壤

我把新移民來加拿大的發展階段分成三 部分:第一階段是落地。我對落地的定義是找到安身之所,吃住正常,用積蓄生活。第二階段是找到第一份工作,也就是不用靠積蓄生活了,電源插在加拿大的土地上了,可以從新天地裡得到能量了,這階段,已經有了各種銀行賬戶,信用卡,在加拿大有credit--信譽了。 第三階段是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就是實現自己夢想的階段。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只是有的人窮其一生也不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人走完或長或短或直或曲的路能讓夢想成真。

我們這一代,就像因為種種原因漂泊過海的土壤一樣,通過我們一生的努力和艱辛,變成厚厚的土壤,我們的後代就在我們的基礎上扎根,成長。

每當我在mall 裡看到一些香港和臺灣人開的店時,就常常有這種感慨。 這些店主很多都是第二代移民,而他們開的店,往往就比剛從大陸出來的第一代移民「檔次」稍高些, 都是些需要較多投資的手機店或珠寶店等等。 我常想,他們的父輩,當年移民出來,甚至是「賣豬崽」出來的,當年應該比我們今天更苦吧,但是他們的孩子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我只有一個兒子,現在上10年級了。孩子來到這裡,語言關過了兩年,現在早已能說一口地道的英文了,所幸中文也沒有忘記。和我們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父母的辛苦和艱辛,孩子都知道。但孩子非常喜歡這裡,每天都過得非常快樂。作為一個父親,他的快樂,也就是我的快樂和動力。

太太也很喜歡加拿大,尤其喜歡這裡對孩子的教育。她覺得移民過來對孩子很好。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孩子不會像在國內那樣,接受千篇一律的應試教育。她也很欣賞這裡的教育方法,以啟發和鼓勵為主,孩子有大的發展空間。

因為和太太一起經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在做生意的主張上和站店的時間安排上都會有衝突。但是我們還沒有過大的衝突,有了衝突,我讓的多些。我覺得試圖去改變別人,不如去改變自己。多包容別人,多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而不要去固執己見,這樣做了,你自己並不會失去什麼,反而會得到更多的安寧和融洽。

至於今後,還不知道路在何方。 有時有開個正規的大店,比如什麼品牌店的連鎖店,那樣就可以雇些人看店,自己用點心思管理就可以了,那時候希望就能真正的抽身出來,多點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

[文婷信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