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溫家寶批示創刊的報紙現已關張

 2007-05-18 12: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所有報紙的創辦和更改名稱,以及關張,包括內部報紙開辦,都歸新聞出版總署主管。該署大權在握,願意給誰辦報紙就給誰辦,只要符合它規定的准許條件。

現在,我知道,一家曾由溫家寶總理批示過的報紙已經不存在了,他所謂的重要批示"要真正把農村版辦成農民喜聞樂見的報紙",如此美好的願望,也已經落空了。溫先生知道後,是否覺得遺憾呢?新聞署呢?自然也不負什麼責任。給農民的報紙,少一份就少一份吧。

中國或許有10億戶籍在農村的居民,有8億具有農民身份的居民,但卻沒有一張真正讓農民喜聞樂見的報紙。北京的《農民日報》只是一份黨報,並不代表是傳播農民聲音的農民報紙。

一個總理,居然也管不住一份農民閱讀的報紙的生存,看來"中南海的政令出不了中南海"非常符合實際。

我知道,溫家寶曾批示過的這份報紙叫《經濟日報農村版》,2004年1月創刊,是"面向鄉村幹部,在家務農和外出務工的農民,一切關心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社會各界人士談鄉情、說實話的公共平臺。"創刊第3年,2006年底關閉。

該報前身是《中國農機化報》,後來大致因為經營原因,改名為《中國縣域經濟報》,由經濟日報記者歐陽擔任總編輯,再後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報紙也關了。由於國家限制的報紙刊號資源是稀缺的,這個報紙刊號又被改為《經濟日報》農村版。由於想配合中央倡導的新農村建設,就找來溫家寶批示,總理也給了面子,中央電視臺也報導了,但總理批示管不了市場,救不了報紙的命,並不能兌現"真正把經濟日報農村版辦成農民喜聞樂見的報紙"的要求,所以現在這個報紙關了後,有關部門又改回《中國縣域經濟報》的名字,繼續發行。

《經濟日報》農村版改名,估計還有一個明顯的原因,就是有一個重大醜聞,讓總理的批示丟了面子。新聞出版總署近日對《中國食品質量報》社原四川記者站副站長汪啟明、《中華工商時報》社原浙江記者站站長孟懷虎、《經濟日報》農村版原浙江記者站副站長等以新聞報導為名,向基層單位和群眾敲詐或詐騙財物的違法違規活動發出通報。目前,4人因涉嫌敲詐已被逮捕。4家報社記者站記者涉嫌敲詐被拘捕。新聞署通報認為,這幾起記者涉嫌敲詐或詐騙案件,在群眾中造成了惡劣影響,嚴重影響了新聞出版行業的聲譽。要求各地有關管理部門和各報社針對記者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逐一糾正,將各項管理措施落到實處(新華社北京2006年5月15日電)。

新聞署可以對一張報紙隨意改名,改來改去,就是不允許民間自己辦報紙刊物,但市場不相信壟斷和行政管制,溫家寶總理再怎麼批示"要真正把農村版辦成農民喜聞樂見的報紙",也都是一句空話。不放開報禁,一個報紙無論有多麼動聽的名字,離開政府財經資金補貼和廣告贊助,都是活不下來,死路一條。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