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外資減退和貿易戰加劇中國經濟隱憂
導致外資減少中國投資除了政策的改變外,有很大的原因來自中共對智慧財產權的忽略和不重視,無法保障業者所擁有高科技機密。圖為攝於2007年4月10日的中國吉林長春市的一個盜版軟體銷售店。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 2007年1月25日宣布,中國2006年GDP (國內生產總值) 增長10.7%,達到20.9萬億元。從總量上看,這是中國GDP首次突破20萬億元大關。但是專家們也憂心指出,在外資減退,中美蜜月期已經結束的雙重壓力下,可能加劇中國經濟的隱憂。經濟學家甚至指出,中國正走在日本20世紀70、80年代的老路,泡沫恐怕不可避免。
外資減退
近20多年來,中國GDP的一個主要成長點來源於外國直接投資(FDI)。曾有經濟學家指出,「FDI主宰了中國出口額的50%,以及中國進口額的60%。FDI對中國GDP的直接貢獻度高達20%」。然而,從2005年起,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的比例開始下降。
中國商務部報告說,2006年上半年中國的實際利用外資數量為28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約半個百分點。上半年外國投資的公司有19,750個,比去年同期減少約7個百分點。6月份的情況更為突出,新建立的外資企業數目為4,091個,比去年同期減少14.3%。
導致外資減少中國投資除了政策的改變外,有很大的原因來自中共對智慧財產權的忽略和不重視,無法保障業者所擁有高科技機密。過去,中國吸引外資的主要原因是對外商給予各種減免稅優惠。現在,「兩稅合一」已經進入立法階段。外國投資者心中明白,「兩稅合併」就在這一兩年間必會實行,於是紛紛另謀出路。
據《金融時報》報導,全球最大的高科技系統設備公司M+W Zander環球工程部主管克勞斯(Klaus Gaertner)說,中國內地在保護半導體智慧財產權方面「落後宛如一個第三世界的國家」,這也導致業者對中國的投資卻步。
克勞斯透露,像他們這樣的大公司在向中國的業主投標競爭某項合約的在數週後,往往發現投標時設計的草圖,其主要內容出現在中國本地競爭對手的投標文件內。許多國外的半導體商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克勞斯認為,中共政府對這種智慧財產權的侵權行為,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是間接鼓勵中國企業從西方及日本集團學習電子高科技技術,希望藉此提升中國的技術水平。
中美蜜月結束
在美國對華的出口中,各種形式的音像和電影產品數量很大。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EIP)高級研究員、貿易問題專家舍爾曼‧卡茲表示,中國規範市場的層次仍然停留在限制那些涉及敏感政治問題的音像產品,而非從保護知識產權的經濟角度考慮問題,導致大量盜版音像製品在華屢禁不絕。
美國電影協會估計,因為盜版問題,2005年他們在中國損失了23億美元。在中國只有10%公開發售的DVD影音光碟是正版的。早些時候,美國聲稱該國的電影、音樂、書籍和電腦軟體等在中國被嚴重侵權,已向世貿組織提出正式抗議。
一向主張傾向在對華貿易問題上實行和平的對話策略,而非對抗政策的美國政府,難得罕見的在2007年2月,以「中國為一些出口行業提供政府補貼」為名,一狀告到WTO。
之後,中美貿易的寒風愈刮愈猛。3月3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銅版紙產品徵收臨時反補貼稅,改變了美國堅持了23年的不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實施反補貼法的貿易政策。
而在美國貿易代表蘇珊‧施瓦布(Susan C. Schwab)4月9日宣布美國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了針對中國的兩項貿易訴訟時,美國更是一氣呵成,兩狀連告,指責中國打擊盜版不力,並限制美國電影、音樂和圖書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就如舍爾曼‧卡茲在評論新一輪中美貿易糾紛時所說的,「中美的蜜月已經結束了!」
經濟隱憂的加劇
目前擔任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亞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歐爾霍特也警告說,2003∼2004年中國的銀行借貸出現某種形式的爆炸(explosion),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今後幾年中中國要承受更多的呆帳問題。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研究員約翰‧馬肯(John Makin)最近警告說,中國可能出現類似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金融動盪,歸根到底是因為最近5年中國巨額的貿易順差加劇房地產市場泡沫,銀行機制效率不足,使中國正在走日本20世紀70、80年代的老路。而這一切,都在加劇中國的經濟隱憂。
(資料來源:華盛頓觀察、金融時報)
- 關鍵字搜索:
-
專稿
來源: 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o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