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黃帝陰符經》是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書籍,其第一句話就是「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體察天道,順天而行,所有道理盡在其中。(摘自《解體黨文化》)
近年來中國大陸連續出現諸如松花江斷航,山西多條大河斷流,黃河、遼河頻頻斷流,北方的河流大部分常年乾涸或污水橫流;長江干流出現罕見低水位,主汛期枯水;超採地下水導致地裂和沉降,上百個城市被迫限水,13個較大湖泊普遍存在污染和負營養化,甚至危及日常生產生活等等全國整體性的水環境危機。
現在北方城市幾乎無一不缺水。流經北京的兩條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均已斷流十幾年,兩大水庫蓄水量銳減,地下水嚴重超採,水體污染相伴隨而生。前幾年北京有句話叫「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很說明問題。1999年起北京又遭遇了連續乾旱。作為中國首都,沒有什麼像北京的水危機更讓人擔憂。
國內媒體近年來對北京的水問題也打破了以往的壓抑沉默,不再諱言北京缺水的現實狀況。在網際網路上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消息:「持續乾旱,北京水告急,密雲水庫水僅夠用一年」、「北京地下水位下降」、「北京水資源缺口每年達到六億立方」、「北京已經出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供水形勢」等等。
2006 年10月北京電臺《您聽我說》播出了一個關於北京水的系列節目,第一篇是這樣開頭的:一個北京的普通人,一個的哥,歷時十年,自費對北京地區的乾旱現象進行實地考察,研究乾旱成因及解脫途徑,憂心如焚地在出租車上寫作,三易其稿,寫成萬言報告,奔走呼號,夢想著……一個普通民眾為了北京的水自費調查,可見北京的水讓多少人為之發愁。
北京的水和中國的多數城市一樣,主要來自天然降水和地下水。天然降水由兩大水庫蓄積,而地下水主要為淺層水,這兩種方式彙集的水集中送往北京的各自來水廠,供應城市的生產、生活。以2000年為例,北京地區使用水資源總量為40.5億方,其中地表水佔33%,地下水佔67%。北京人均擁有水量不足3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標準1000立方米的下限。
然而更不樂觀的是下面這些數字:
水資源情況:
1. 為分析1999年來北京發生的連續乾旱的嚴重程度,我們看一看1907-2006百年間的降水趨勢:前92年即1907-1998年,平均降水量為 600mm;而這8年即1999-2006年降水量依次為373/438/462/413/453/539/485mm/450mm,平均降水量是 450mm。數據顯示這8年是百年來最乾旱時期,年均降水量是正常年份的76%,這8年的數值之低是百年歷史中沒有過的,也打破了百年歷史上連續7年的乾旱記錄。
2. 北京官廳和密雲兩大地表水庫的來水遠不像降水變化來的溫和,官廳水庫1998年以前平均來水10-11億方,而這幾年1.6 億方;密雲水庫1998年以前平均來水8-9億方,這幾年均2.5億方。官方分析這是由於流域降水不均和人為因素,使地表水來水不足所致。然而資料顯示同期上游流域降水僅減少一成,也就是來水量的減少遠大於上游匯水流域的降水變化,甚至不在同一個數量級,沒人能說清是什麼原因。
3. 地下水的蓄積與天然降水等多種因素有關,這幾年地下水由於持續乾旱和超採,大部分區縣呈下降或強下降,超採面積佔可開採總面積(山區除外)的90%;地下水埋深在1980-90年代中期,相對平衡在10米左右,1999年至今下降速率遠大於以前,地下水埋深平均已經超過20米,達到22米。
再來看看水質情況:
1. 兩大地表水庫中的官廳水庫由於工業污染不能作為城市生活水源,僅剩密雲水庫承擔著城市生活供水的重任,水質保護備受重視,水庫四周圈起了鋼絲護網,但由於來水量日益減少,水存蓄時間長,近幾年庫區水體中總氮、總磷一直較高,水質表現出富營養化趨勢。
2. 大部分地區地下水氨氮、總硬度、硝酸鹽等含量逐年升高。符合1、2類水質標準的僅佔35%,而4、5類的約佔63%。由於對垃圾等地上污染物缺乏管理,構成了對北京地下水水質的重要威脅。
3. 北京城市河湖水體大多得不到淨水置換,已不見昔日的清澈和秀美。1600多公里河道,其中有400多公里不達標,還有400公里被不同程度污染。對於一個水資源先天不足的北京,水質又遭遇了這樣的一個局面,好比雪上加霜!
連續乾旱造成了水資源的巨大虧空,即便是降雨出現平水或偏豐的情況,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缺水的局面。北京年需水35-40億方左右,靠的是兩大水庫可憐的庫存、超採地下水、應急水源、中水再生利用,還有從京外調水等。繼續乾旱怎麼辦?地下水還能超採多久?怎樣為後人著想?愁啊!有人把希望寄託於南水北調工程,然而2008-2010年調水能力僅為3億方,到時也只能部分緩解北京的水資源狀況,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有專家講:隨著社會、經濟、人口的發展,北京和周邊地區的水資源緊缺形勢只會越來越嚴峻。北京市長王歧山承認,水是制約北京發展的「第一瓶頸」。那麼每個中國人都會問,偌大一個首都缺水、沒水了怎麼辦?
一代聖賢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有人自省地問:水為什麼對北京不夠「善」了,是那裡出了問題?更有人說:不要從水本身找原因了,多從人自身來找原因吧!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對待自然災害,中國古代有「大禹治水」和都江堰作典範:大禹因勢利導、疏通九河;都江堰順應自然,巧借自然之力以用其妙,化害為利,「天人合一」,利澤川西平原兩千餘年,長盛不衰,打造了肥沃富饒的「天府之國」。在世界水利史上獨步千古,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古代有個「湯禱桑林」的典故,商湯登上王位的時候,天下大旱,於是湯王在桑林設壇向上天禱告,檢討自己的行為,災情因此而得到緩解。
過去,當發生重大的天災或民間的抗爭的時候,皇帝自省有二:第一,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的行為。孔子《論語》之《堯曰》篇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罪,罪在一人。」朕是指五帝裡的堯帝,天下大亂時帝王都要反躬自省,是否有失道行為,及時悔改以避免更大的災禍。其二就是大赦天下。一般認為天災疫病包括地震乾旱等等,按照傳統文化的講法,它是怨氣鬱積的結果,所以要大赦天下。
不論是大禹治水、都江堰還是商湯桑林祈雨,都反映了中國古人對天災的態度:「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因勢利導、修德禳解,承天順地、尊重自然,生機勃勃。
周易八卦中,以天為乾,尊之為天道;以地為坤,奉之為坤德。歷史上,失德失道歷來是為官為政之大忌。而今建在北京永定河和潮白河水繫上的兩大水庫都是五六十年代以戰天鬥地、改天換地心態修建的,短短几十年就完全改變了河流及流域生態狀況,河道斷流乾涸,水庫水稀少可憐。北京地下水雖豐,畢竟難以承載無度的抽採使用,功在當代了、未慮千秋也!逆天而行,謂之大逆不道,固然會受到天地和自然規律的懲罰。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失德之事更不可為。1999年7月江氏出於一己之私,鎮壓億萬善良民眾的正信,天怨人怒;獨裁政黨更是沆瀣一氣、為虎作倀,迫害無辜,草菅人命,失德於天下。造成99年以來全國範圍的天災人禍頻仍,北京作為首都更是首當其衝,前述北京的連年乾旱即是對其失道失德行為的懲戒,天網恢恢,神目如電。惡黨已滅亡在即。(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近年來中國大陸連續出現諸如松花江斷航,山西多條大河斷流,黃河、遼河頻頻斷流,北方的河流大部分常年乾涸或污水橫流;長江干流出現罕見低水位,主汛期枯水;超採地下水導致地裂和沉降,上百個城市被迫限水,13個較大湖泊普遍存在污染和負營養化,甚至危及日常生產生活等等全國整體性的水環境危機。
現在北方城市幾乎無一不缺水。流經北京的兩條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均已斷流十幾年,兩大水庫蓄水量銳減,地下水嚴重超採,水體污染相伴隨而生。前幾年北京有句話叫「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很說明問題。1999年起北京又遭遇了連續乾旱。作為中國首都,沒有什麼像北京的水危機更讓人擔憂。
國內媒體近年來對北京的水問題也打破了以往的壓抑沉默,不再諱言北京缺水的現實狀況。在網際網路上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消息:「持續乾旱,北京水告急,密雲水庫水僅夠用一年」、「北京地下水位下降」、「北京水資源缺口每年達到六億立方」、「北京已經出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供水形勢」等等。
2006 年10月北京電臺《您聽我說》播出了一個關於北京水的系列節目,第一篇是這樣開頭的:一個北京的普通人,一個的哥,歷時十年,自費對北京地區的乾旱現象進行實地考察,研究乾旱成因及解脫途徑,憂心如焚地在出租車上寫作,三易其稿,寫成萬言報告,奔走呼號,夢想著……一個普通民眾為了北京的水自費調查,可見北京的水讓多少人為之發愁。
北京的水和中國的多數城市一樣,主要來自天然降水和地下水。天然降水由兩大水庫蓄積,而地下水主要為淺層水,這兩種方式彙集的水集中送往北京的各自來水廠,供應城市的生產、生活。以2000年為例,北京地區使用水資源總量為40.5億方,其中地表水佔33%,地下水佔67%。北京人均擁有水量不足3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標準1000立方米的下限。
然而更不樂觀的是下面這些數字:
水資源情況:
1. 為分析1999年來北京發生的連續乾旱的嚴重程度,我們看一看1907-2006百年間的降水趨勢:前92年即1907-1998年,平均降水量為 600mm;而這8年即1999-2006年降水量依次為373/438/462/413/453/539/485mm/450mm,平均降水量是 450mm。數據顯示這8年是百年來最乾旱時期,年均降水量是正常年份的76%,這8年的數值之低是百年歷史中沒有過的,也打破了百年歷史上連續7年的乾旱記錄。
2. 北京官廳和密雲兩大地表水庫的來水遠不像降水變化來的溫和,官廳水庫1998年以前平均來水10-11億方,而這幾年1.6 億方;密雲水庫1998年以前平均來水8-9億方,這幾年均2.5億方。官方分析這是由於流域降水不均和人為因素,使地表水來水不足所致。然而資料顯示同期上游流域降水僅減少一成,也就是來水量的減少遠大於上游匯水流域的降水變化,甚至不在同一個數量級,沒人能說清是什麼原因。
3. 地下水的蓄積與天然降水等多種因素有關,這幾年地下水由於持續乾旱和超採,大部分區縣呈下降或強下降,超採面積佔可開採總面積(山區除外)的90%;地下水埋深在1980-90年代中期,相對平衡在10米左右,1999年至今下降速率遠大於以前,地下水埋深平均已經超過20米,達到22米。
再來看看水質情況:
1. 兩大地表水庫中的官廳水庫由於工業污染不能作為城市生活水源,僅剩密雲水庫承擔著城市生活供水的重任,水質保護備受重視,水庫四周圈起了鋼絲護網,但由於來水量日益減少,水存蓄時間長,近幾年庫區水體中總氮、總磷一直較高,水質表現出富營養化趨勢。
2. 大部分地區地下水氨氮、總硬度、硝酸鹽等含量逐年升高。符合1、2類水質標準的僅佔35%,而4、5類的約佔63%。由於對垃圾等地上污染物缺乏管理,構成了對北京地下水水質的重要威脅。
3. 北京城市河湖水體大多得不到淨水置換,已不見昔日的清澈和秀美。1600多公里河道,其中有400多公里不達標,還有400公里被不同程度污染。對於一個水資源先天不足的北京,水質又遭遇了這樣的一個局面,好比雪上加霜!
連續乾旱造成了水資源的巨大虧空,即便是降雨出現平水或偏豐的情況,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缺水的局面。北京年需水35-40億方左右,靠的是兩大水庫可憐的庫存、超採地下水、應急水源、中水再生利用,還有從京外調水等。繼續乾旱怎麼辦?地下水還能超採多久?怎樣為後人著想?愁啊!有人把希望寄託於南水北調工程,然而2008-2010年調水能力僅為3億方,到時也只能部分緩解北京的水資源狀況,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有專家講:隨著社會、經濟、人口的發展,北京和周邊地區的水資源緊缺形勢只會越來越嚴峻。北京市長王歧山承認,水是制約北京發展的「第一瓶頸」。那麼每個中國人都會問,偌大一個首都缺水、沒水了怎麼辦?
一代聖賢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有人自省地問:水為什麼對北京不夠「善」了,是那裡出了問題?更有人說:不要從水本身找原因了,多從人自身來找原因吧!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對待自然災害,中國古代有「大禹治水」和都江堰作典範:大禹因勢利導、疏通九河;都江堰順應自然,巧借自然之力以用其妙,化害為利,「天人合一」,利澤川西平原兩千餘年,長盛不衰,打造了肥沃富饒的「天府之國」。在世界水利史上獨步千古,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古代有個「湯禱桑林」的典故,商湯登上王位的時候,天下大旱,於是湯王在桑林設壇向上天禱告,檢討自己的行為,災情因此而得到緩解。
過去,當發生重大的天災或民間的抗爭的時候,皇帝自省有二:第一,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的行為。孔子《論語》之《堯曰》篇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罪,罪在一人。」朕是指五帝裡的堯帝,天下大亂時帝王都要反躬自省,是否有失道行為,及時悔改以避免更大的災禍。其二就是大赦天下。一般認為天災疫病包括地震乾旱等等,按照傳統文化的講法,它是怨氣鬱積的結果,所以要大赦天下。
不論是大禹治水、都江堰還是商湯桑林祈雨,都反映了中國古人對天災的態度:「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因勢利導、修德禳解,承天順地、尊重自然,生機勃勃。
周易八卦中,以天為乾,尊之為天道;以地為坤,奉之為坤德。歷史上,失德失道歷來是為官為政之大忌。而今建在北京永定河和潮白河水繫上的兩大水庫都是五六十年代以戰天鬥地、改天換地心態修建的,短短几十年就完全改變了河流及流域生態狀況,河道斷流乾涸,水庫水稀少可憐。北京地下水雖豐,畢竟難以承載無度的抽採使用,功在當代了、未慮千秋也!逆天而行,謂之大逆不道,固然會受到天地和自然規律的懲罰。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失德之事更不可為。1999年7月江氏出於一己之私,鎮壓億萬善良民眾的正信,天怨人怒;獨裁政黨更是沆瀣一氣、為虎作倀,迫害無辜,草菅人命,失德於天下。造成99年以來全國範圍的天災人禍頻仍,北京作為首都更是首當其衝,前述北京的連年乾旱即是對其失道失德行為的懲戒,天網恢恢,神目如電。惡黨已滅亡在即。(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透過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