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黃泰:魯迅的死亡世界

 2006-12-24 11: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我甚是喜歡冬天,我喜歡漫步在滿地枯葉的林子中,仰起頭便依稀看見樹杈遮掩著的蒼天,這使我感受到死亡的意味。有一個人在我心中總是揮之不去,如鬼魂般糾纏著我,他的名字叫魯迅。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這個人幾乎是頂禮膜拜,我認為他拯救了我,後來我厭惡了他,也厭惡了我自己。世間的紛爭大概永遠沒有盡頭,人類就在爭爭吵吵中度過一生,進入墳墓。有時候我想同魯迅一樣,坐在墳墓中照張相,那一定是我這輩子最好看的相片。後來我果真就去了學校附近的一座荒山上,以前曾經在樓頂上眺望過山上纍纍的墳塚。太遺憾了,我竟然只找到了寥寥幾座的墳,埋藏在枯草堆中,我凝望了幾分鐘,然後慢慢離開了。

在我念高中的時候,我感覺我已經墮入了地獄。我清楚的忍受著教育的各種折磨,父母把血汗錢交進了學校,我把光陰交給了教師,然後便完全喪失了自由。我知道我所背誦的東西,所做的習題,所上的課程,幾乎都是無用的,但我卻不得不經常熬夜強迫自己接受這些東西,同時內心卻是無法抗拒的排斥。人為什麼沒有選擇的自由,為什麼只有無條件的服從,乃至自戕。我無從逃避,我感受到了空氣中密佈的羅網,網住了我和周遭的世界。在我將要窒息之際,我翻開了《魯迅全集》,這是一扇窗口,使我得以喘息到高中的結束。

魯迅是一個從未活過的人,他只屬於死亡。官方教科書對魯迅的政治性詮釋荒謬透頂。魯迅絕不是革命家,更非共產主義者,他錯誤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他厭惡舊文化,也厭惡新文化,於是他遭受新舊兩派的攻擊。濃厚的厭世情緒始終伴隨著魯迅,他是個直覺極強的天才,所以能刻骨的體悟生命的悲哀和人世的無望。他抓住了人生的本質——墳。無論如何,墳墓都是人類最終的歸宿。他推崇尼採,但卻沒有像尼採一般發瘋,因為他是中國人。傳統文化的烙印在他靈魂中是那麼深刻。在黑暗的世界中,他既未發瘋,也未自殺,卻選擇了戰鬥,但他是戰士中的異類,因為他本非戰士。他深受佛家的影響,卻沒有走上李叔同的道路,因為他的疑心太重了,怨恨亦太深了。他活著的時候已經死去,他永遠是孤魂野鬼。

真理是所有真正文人的追求,魯迅也曾經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到底是厭倦了,不是毅力不夠,乃是太過絕望。絕望是一個哲學概念,絕望是對死亡的確認。雖然心如死灰,肉體卻還活著,他選擇燃燒自己,將自己陷於萬劫不復之地,以此報復這個惡的世界,他是用殺人來救人,而他對拯救已然絕望。既然一切行為已喪失究竟的意義,絕望也罷,反抗也罷,還是歸於死亡的世界。

魯迅是聰明絕頂之人,這種人若要不被凡夫認作瘋子砸死,則唯有將自己裝扮成凡夫。於是他才有了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的稱號,世俗的光環對於魯迅乃是累贅。魯迅承受的是大痛苦,他是大覺醒者,他懷疑一切,他不願做任何人的孝子賢孫,他獨自與全世界作戰,傷痕纍纍。他也有過短暫的幻想,以至被迷惑,不經意做了共產黨的筆桿子。無論外在表現如何,魯迅的靈魂是從未離開死亡世界的。可慘的人生並非魯迅的發現,魯迅的獨特乃在明知人世透底無邊的黑暗,卻依然竭盡全力做著自己也知道的徒然的反抗。

我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的人:他通過惡言惡行來警醒世人,他甘願被千夫所指,乃至墮入地獄,永遠不被人了知他的苦心。魯迅是一個這樣的人,所以他希望後人不要學,希望後人忘記他,他只屬於死亡。大死之後方能大生,在這個充滿死氣的世界,我願意聽到魯迅的冷笑。我喜歡冬天,喜歡那冰中的火,喜歡那來自死亡世界的黑衣人。

[作者聯繫方式:QQ:258176861 Msn:[email protected]](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民主論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